首页  >  文化历史  >  心灵鸡汤
清华心理学教授:我们终会找到意义

2022-04-29 来源:中国交通广播

“当生活失去意义感,我们就剩下空荡的躯壳”

在问自己为什么容易感到不开心和“丧”之前,你需要明白,这不是你一个人的困惑,而很可能是当代一部分年轻人的共性。

能够形成普遍共性的问题,必然能在社会当中找到原因。在彭凯平看来,年轻人常挂在口头的“emo”背后是外在的社会原因和内在的心理原因两方面作用的结果。

竞争感的加剧。

不确定感的增强,目标的不清晰。

普遍的意义感的缺失。

图片

“自我认知破碎后,我们不得不重新认识自己”

我们对自己的认知很多时候都是通过“镜子”反映出来的。这面镜子是社会比较、是周围人的评价,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形成了我们对自己的评价。

在彭凯平看来,自我评价的偏差在优秀的同学中间非常普遍。到了大学,发现自己不是最擅长学习的,不是最多才多艺的,也不是最“讨人喜欢”的。过去人设的瓦解崩塌,会让我们陷入危机感,这就面临“镜像自我的破碎”。

“物理的孤独,并不必然等于心理的孤独”

“社恐”,是很多年轻人对自己的描述。更多时候,它不是真的指向精神上的社交焦虑障碍,而是形容自己在陌生环境中或与陌生人交往中无所适从的状态。

与参加热闹的聚会相比,他们更愿意一个人在舒适的环境里自娱自乐排遣孤独。

“越长大越孤单?我们可能误解了成年人的友情”

很多人对于友情的理解,其实还停留在早期孩童时的理解,也就是友情的第一个要素——快乐。

小时候我们与朋友没有复杂的社会契约关系和责任,大家一起相处很开心便成为了朋友。

渐渐地,大家都走上了各自不同的人生道路,有的去其他城市求学工作,朋友之间通过直接接触感受到的快乐就遇到了挑战,维系友情的因素变得难以为继。

“人这一生最大的资本,就是学会如何面对失败”

我们常常会感觉,选择太多,反而容易焦虑不安、纠结痛苦。

这其实是人的认知特性,叫做选择悖论。

人类的经历和认知能力是有局限的,我们不可能全面掌握所有选项的所有信息,然后作出最佳选择,所以往往会感到没有把握。

“SAY NO! 我们少了一点坦率和真诚”

在我们和这个世界的交互中,拒绝是一个很重要的生活能力,而如何习得这种能力,似乎也有一些技巧和法门。

  • 微笑着拒绝

当你拒绝别人的时候是面带笑容的,对方就能接收到你的善意,传递了愿意帮助别人的信号,就能让对方知道这件事只是在客观条件上做不到。

  • 不必找借口

很多时候我们拒绝他人,会习惯性找一些外在理由,而这个外在理由一旦发现是假的话,那么对对方内在的打击也很大。

其实借口对方也看得透,也说得明白,关键是你找不到好的借口,所以实话实说,这种真诚至关重要。真的没时间或者说没有这个能力做,非常明确的表达出来。

  • 借力来表达

实在不好拒绝,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发微信,写封信,或者找同学朋友帮忙转达,这些都可以相对而言减轻拒绝时候的压力和难受。

在拒绝中,我们总想着如何面对对方,却常常忽视了自己。我们或许可以尝试着:

  • 坦率真诚对自己

“要自己爱自己”,我们很多人因为是这种给予者,愿意帮助别人。但还是要意识得到我们自己本身,也要学会保护我们的精力。

  • 意识到自己的局限

我们的能力不是万能的,意识到自己能力的边界可以让我们不去承诺过多。可以做一个简单的计算,做这个事要花多少时间,花费什么资源。

  • 优序排列

判断哪些事情是重要的,哪些事情是不重要的。这是一个理性的分析原则和方法,“心里要有把尺子”,要有一个大概的标准。

  • 借助社会资源

在拒绝别人的同时,如果能够给他一个其他的建议,相对而言可以减轻我们的心理压力和负担。

当今社会有很多职业可以专业化地解决问题。专业人士很大程度上会比我们做得更好,所以拒绝别人的同时也可以把这件事交给更专业的人,让我们从传统的社会契约关系里解脱出来,这是生活智慧。

分享到:
责任编辑: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