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心灵鸡汤
人在年轻时做点什么 才能受益终身

2023-04-04 来源:中国交通广播

王小波说过:“人在年轻的时候,最头疼的一件事就是决定自己这一生要做什么。”

初入成年人的世界时,每个人都满怀着憧憬与向往,也陷入过焦虑与迷茫。

去什么城市,读哪所学校,和谁交朋友,考研还是工作,先成家还是先立业?

站在时间长河的岔路口,我们仿佛刚来此地的游客,生怕一步踏错,就要绕很远很远的弯路。

其实,这并不只是我们这一代人才会面临的困境。

谈读书

“尤其要紧的是养成读书的习惯,是在学问中寻出一种兴趣。你如果没有一种正常嗜好,没有一种在闲暇时可以寄托你的心神的东西,将来离开学校去做事,说不定要被恶习惯引诱。”

朱光潜在书中提到,很多名人都有长期阅读的习惯。

富兰克林幼时在印刷局里做小工,白天忙于繁重的体力活,晚上则通宵达旦地读书。

孙中山在工作繁忙之余,依旧坚持每天抽空翻上几页书,还会记录下自己的思考。

朱光潜本人亦是如此,一有时间就泡在图书馆里,如饥似渴地阅读各国名著。

读书,就是用最低廉的成本,获取最高效成长的捷径。

与优秀灵魂对话,能开阔你的眼界;与卓越思想碰撞,也能充实你的灵魂。

谈目标

“认定一个目标,便专心致志地向那里走,其余一切都置之度外,这是成功的秘诀,也是免除烦恼的秘诀。”

朱光潜爱好广泛,年少时热衷于模仿各式文体、语言风格。

每次交国文作业时,他也乐于展示习得的技巧,将各种文体拼凑在一起。

然而,国文老师并不欣赏他的文章,反倒批评他用心不专。

老师在评语中写道:

长枪短戟,用各不同,但精其一,已足致胜。

汝才有偏向,姑发展其所长,不必广心博骛也。

可他听不进老师的劝告,依旧漫无目的地涉猎各个不相关的领域。

整整十年间,他做了许多半途而废的事,走了不少徒劳无功的路。

那些一时兴起的尝试,皆以失败告终,让他陷入了焦虑和迷茫。

此时,他忆起师训,恍然明白:与其四处凿井,不如深挖一口井。

于是他开始系统地归纳所学知识,并沉下心来打磨写作水平,创作出了众多美学专著。

人成于一,而败于二三。

正如曾国藩所言:

“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

谈情绪

经常运动者会比“四体不勤”者快乐感多出52%;足够运动者的快乐感,比不运动者多了29%。

不只是健身、锻炼,只要能让自己动起来,你的内心就不会再如一潭死水般沉寂。

人若是太闲,便杂念丛生,愁绪万千,困在负面情绪的死胡同里横冲直撞。

让自己动起来,或劳其筋骨,或盈其精神,积郁便会如开闸泄洪般找到出口。

苦闷时,打打球、跑跑步,让躁郁和忧思随汗水一起排出去;

难过时,出门晒晒太阳,随便走走,心情也会舒畅不少。

当你身心保持活跃,生活填满乐趣,一切坏情绪自然就消解了。

谈心态

莎士比亚说:

聪明的人,永远不会坐在那里为他们的损失而悲伤,他们会很高兴地去找出办法,来弥补他们的创伤。

遭遇挫折与考验时,选择画地为牢,你就会过上囚徒般的生活,压抑、无力、暗无天日。

停止抱怨,放下纠结,转变心态大步向前,才能走出脚下的荒漠,踏入下一片绿洲。

谈交友

“每个人身旁有一个‘圈子’,这圈子就是他所常亲近的人围成的,他跳来跳去,常跳不出这圈子。在某一种圈子就成为某一种人。”

心理学上有一个变色龙效应,是指我们会无意识地模仿别人的言行举止。

越是亲近的人,我们越容易去模仿,变得越来越像对方。

也就是说,你接触什么样的人,就会变成什么样的人。

如果身边的人浑水摸鱼,得过且过,你内心的斗志也会被敷衍所吞噬;

若是所处圈子蓬勃向上,人才辈出,你身上的懒散就会被积极所替代。

学会筛选朋友,与益友结伴而行,我们才能走出井底的狭隘,看见辽阔的苍穹。

谈休息

“世间固然有些事可以违拗自然去勉强,但是勉强也有它的限度。人的力量,无论是属于身或属于心的,到用过了限度时,必定是由疲劳而衰竭,由衰竭而毁灭。”

世间万事万物,都讲究一个“张弛有度”。

一路狂奔、不知停歇的人,犹如没有刹车的汽车,终有一天会走向自我毁灭。

懂得养精蓄锐,充足了精力,养足了体力,方能不紧不慢地登上顶峰。

人在年轻的时候,最要紧的事情,就是探索自我,反省自我,重塑自我。

检身养德,修心养性,褪去青涩与躁动,挣脱迷茫与焦虑,每个人都能破茧成蝶。

分享到:
责任编辑: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