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梦里故乡
诗魔白居易一个爱恨分明的才子 感慨世事无奈

2021-08-31 来源:腾讯文化

唐朝是一个文化底蕴十分浓厚的时代,将中国的诗歌推向了一个高度,而正是这个时代孕育了不少杰出的文人墨客,其中诗人居多。在中国的诗坛上,李太白被称之为诗仙,杜子美被称之为诗圣,白居易被称之为诗魔鬼,三人唐朝著名的诗人,都对中国文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且在世界文坛上占据了一席重要地位。

李太白是一个如神仙般存在的人,是天纵之才,随便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简直无人能及,他浪漫,他狂妄,他豪义。而杜子美则是一个关心人民疾苦,心中永远记挂着国家和人民的命运,忧国忧民是他的代名词,整日愁眉捻须长叹,一叹息就是国家和人民,是圣人所为。

只有他,白居易,是实实在在的,他只能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并过着的人生,因为他既不是神,也不是仙,更加不是圣,仅仅是人。

李白和杜甫都生于盛唐,他们都曾见过盛唐的繁荣,而唯独他,白居易生于乱世,刚出生不久,家乡就发生了战争,民不聊生。

白居易是凄惨的,祖父和祖母相继去世,父亲为了让白居易可以躲避战火,因此将他送往符离,让白居易能够度过一个安稳的童年生活。

或许是生于乱世,自然比人懂事,加上自幼聪颖,所以白居易读书十分刻苦,有时候读书读得口都生疮,长期执笔手也长茧,那又怎么样,白居易依旧勤奋好学。

年少时期,白居易也和李杜一样到处游学,白居易在十五岁那年到长安游学,还带着自己的作品到处登门拜访求教。

白居易曾带着和作品去当时著名的学者顾况的府上拜访,那时的白居易不过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后生,而顾况早已经是名闻天下的长者了,面对前来拜访自己的白居易,不免有些轻视,但是当他见到白居易递来的作品的署名时,又瞧了眼前这个少年,随之就脱口而出,“京城长安米贵,居之不易啊!”

或许是觉得眼前这个少年不一样吧,顾况还是认真帮他阅读了作品,但看到作品时,既是震惊的,又是欢喜的,原因一个年纪轻轻的少年竟然写出如此好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可谓是后生可畏啊!日后必定有所作为!

从官的白居易绝对是一个好官,白居易是一个爱恨分明的人,面对那些贪官欺压百姓,他又是气愤的,痛恨那些黑暗的现实,老百姓为了缴税家田卖尽,最终只能依靠捡麦穗填充肚子,但想到自己明明什么都没有做,一年到头后还有余粮,不由“念此私自愧,终日不能忘”。

但是奈何帝王却误解。

白居易心存感激皇帝对自己的知遇之恩,因此在从官期间都恪尽职守,他还频繁上书不少有关社会现实诗歌或者言论的呈递给唐宪宗,有时候甚至当面直处唐宪宗的错误,本是一片赤诚,希望可以帮助皇帝补察时政,可惜皇帝不悦,甚至是认为白居易故意和他作对,“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无礼于朕,朕实难奈”。

后来,白居易在宰相武元衡遇刺身亡事件中主动上表缉拿真凶,奈何被认为是越职言事,随后还遭受不少诽谤,可谓坏事一桩接着一桩地打压着白居易,母亲的离世以及自己被迫贬为江州司马。

当面临人生不得意时,李太白选择拼命买醉,“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杜子美选择终日日国家和人民而忧愁,他的愁丝犹如滔滔江水,根本就无法彻底平复,“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而白居易只有在烟花之地才能短暂让自己寻得一丝安慰,他同情琵琶女的悲惨身世,从少女到商妇,一生坎坷,“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归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白居易心中的苦闷有谁知呢?多年来尽职尽责,呕心沥血,却也免不了被贬谪的厄运,可谓是世事无奈,心中苦闷,或许在这烟花之地听听曲子,喝喝闷酒,缓解内心之抑郁,看到琵琶女的悲惨身世不由想到自己何尝又不是了,原本仕途顺利却被贬为这小小的江州司马,或许自己早就被人遗忘了吧,要问“座中泣下谁最多?”估计非江州司马莫属了,同情琵琶女,是因为他觉得自己和琵琶女都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这样的一个人,正是值得我们学习,他就像是人间美景的化身,他爱恨分明,同情百姓,又敢于抨击那些黑暗。

分享到:
责任编辑:佳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