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节假日,整治村庄环境、到‘幸福食堂’帮厨、照料孤寡老人全由志愿者完成,这已成为一种良好的村风民风。”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新兖镇武村党支部书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站长朱宁边给参加志愿服务的党员群众记录“积分卡”,边对记者表示,“一方土地养一方人,这都是优秀传统文化熏陶的结果。”
“兖州的‘兖’字意为端、信,多年来我们把‘端信、尚贤、兼容、乐善’的优秀传统文化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相结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优秀传统文化浸润群众心灵、滋养文明实践。”兖州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允锐介绍。
厚植底蕴,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兖州区以“端信”文化为主题建设博物馆,将兖州发展沿革、著名人物、事迹典故等梳理出来,让人们更好了解历史。城区打造“端信文化一条街”,建设兖州历史文化展馆、大禹公园、青莲公园等。
构筑阵地,让优秀传统文化“用”起来。兖州区10个镇(街)新时代文明实践所、344个村(居)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都充分挖掘当地文化资源,建设了各具特色的文化广场,如颜店镇和圣故里牌坊、和合文化广场、新驿镇的蚕园民俗文化展馆等,并成立了“兖曲社”新时代文明实践点,通过相声、快板等传统曲艺传播文明新风。
建立队伍,让优秀传统文化“动”起来。兖州区建立了兖绣、泥塑、花棍舞等26支共120多人的非遗传承队伍。山东梆子、山东快书、弦子戏等文艺队伍覆盖城乡,传统剧目和现代生活深度融合。开设“蒲公英(端信)夜堂”“雏鹰课堂”“新风堂”,与文明实践理论宣讲、文化生活、移风易俗等内容有机结合,越来越多践信守诺的鲜活故事传递到百姓心中,弘扬端信精神,彰显文明之风。(本报记者 肖家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