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梦里故乡
《易经》:自带“天命”的人身上都有这两个特征

2023-10-13 来源:京博国学

人生百代千秋,白驹过隙。

这一生中,我们会遇见很多人、很多事。

有的人被命运折磨的千疮百孔,逐渐消失在茫茫人海之中,而有的人却似乎总能被老天“眷顾”,自带“天命”,在属于他们的人生中越挫越勇,战至终局。

《易经》中说: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那些最终能达到众人无法企及高度的人,往往身上都带着这两种特征。

01

向善而行,自带“天命”

《道德经》上说: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宇宙天道,深藏奥妙。在变化万千的寰宇世界里,一花一叶皆是菩提,一草一木自成光阴。

世界万千,总在变化。但因果伦常始终遵循一个不变的法则,它便是善良。

善良的人自带“天命”,善人自有天相,跟随良知前行的人,总会得到老天的垂青。

《了凡四训》里有一个故事:

有一位名叫丁淑祥的老人,他在城外河边遇到了一个年轻的女子,哭着要投河自尽。

丁淑祥老人见状,立刻上前询问情况。得知女子因丈夫去世而伤心欲绝,一时想不开便要轻生。丁淑祥老人立刻好言相劝,让她放弃轻生的想法。

然后他又亲自将女子送回了她的家中。女子深受感动,一家人更是感激不已。

老人的善行感动了神明。神明托梦告诉他:“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从此以后你将会得到天大的福报。”

老人醒来之后,惊喜地发现自己白发变黑,容貌变得年轻,原本都是疾病的身体也顺畅不少。

虽然这只是一则的故事,但足以可见,行善之人,是自带“天命”的人,天必佑之。

《易经》中说:存亡祸福,皆在己而已。天灾地妖,弗能加也。

看人长处,帮人难处,记人好处。从好的心态开始,从小的好事做起,不以善小而不为,上天一定会善待、帮助你。

02

以仁观世界,以仁爱行世界

孟子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其实,生命就像是空谷回声,你送出什么,它就送回什么;你播种什么,就收割什么;你给予什么,就得到什么。

因果报应,屡试不爽。只要你付出了,就必定会有收获,只不过是时间早晚而已。

自带“天命”的人深谙其道,他们懂得:以仁心去爱人,以仁爱去养人。

在湖南张村戏楼台上,镶有一块唐永徽年间的村志碑石。

上面记载着一个成语故事:“天有好生之德,人当效之,网开一面,不绝珍禽异兽。南张一面,放南山之鹿,北张一面,放沣滨之麋。”

这是成语“网开一面”的源来,在这则故事的背后蕴藏着人性中最光彩的一个词:仁爱。

所谓的仁爱,等同于佛教中讲求的:慈悲。

慈悲,是已知乾坤大,犹怜草木深的厚德,它是人走向更高维度的一块奠基石。

古人云:天之道,损有余以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

以仁观世界,以仁爱行世界。便是一种在人间实现“损有余以补不足”的方法。

《易经》里也同样教导君子、贤达之人,要仁慈、包容处世。

在“”比卦“”的九五爻辞中就谈到了:显比,王用三驱。失前禽。邑人不诫,吉。

仁者爱人,仁心为台阶。心中存仁,是天命之人的大势所趋。不断唤醒内心中的慈悲相,它才是人生中最高阶的觉醒与自律。

03

人生破碎,幸好不乏有人缝缝补补。

善良和慈悲,并非遥远的概念。上善若水,也不过在乎于日常生活中的一举手一投足,一次驻足,一点理解,一点关切,一句话。

善良与慈悲,也并不容易。一个人可以做到日行一善,助人为乐,尊老爱幼,却很难将与人为善贯彻此生。

这是人生对意志的磨练,也是天命抉择途中必经的修行之路。

无论身处何方,居于何种境遇,唯独心居高处,目系众生,让心灵的那盏长明灯向阳而生。

分享到:
责任编辑:朝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