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人能弘道》:了解不同角色的孔子

《孔子,人能弘道》:了解不同角色的孔子

《孔子,人能弘道》:了解不同角色的孔子

天下网商 · 2021-03-16 来源:腾讯网文化

“对今天初学孔子的读者来说,首先遇到的困扰是孔子的教导没有明显的逻辑顺序和系统的阐释。记载孔子思想的儒家经典,无论是《论语》还是其他著作,大多是将他的谈话和人生趣事随意地汇集在一起,没有前后关联和情境介绍。它们常常是要么令人困惑不解,要么显得与我们今天的生活没有关联,再就是没有任何解释的道德说教。要克服这些困扰,就必须要对孔子的言论做出尽可能完整的阐释。”为了系统地介绍孔子,美国格兰谷州立大学终身教授倪培民先生著书《孔子,人能弘道》,近期,该书修订本由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本次出版的中文版,作者对书中关键词的解读和翻译表达修订两百余处并补充了新内容,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中西方视角下的孔子。

倪培民,出生于上海,1978年考入复旦大学,获哲学学士、硕士学位后出国深造,获美国康涅狄格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曾任夏威夷大学和香港大学客座教授、北美中国哲学家协会会长、国际亚洲哲学与比较哲学协会会长、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北京师范大学特聘教授等职。早年研究主攻西欧近代哲学,20世纪90年代开始转向东西方比较哲学研究,从“功夫”角度阐发儒家学说,并由此出发,开辟“功夫哲学”领域。其主要著述有Understanding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孔子论语理解》)等八本著作及八十余篇中英文哲学论文。

《孔子,人能弘道》最初是用英文写的,目的是帮助西方读者了解孔子。谈及写作这本书的初衷,倪培民表示,在西方,知道孔子这个名字的人不少,但一般人心目中的孔子只是一个东方的古代智者,至于他究竟有些什么智慧,并不清楚。而且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有人半开玩笑地把自己编出来的机智话,故意套在孔子头上,说是孔子说的,造成一种令人真假莫辨的“权威”口气。“我在美国大学教书,就经常遇到学生把网上找来的这类话语当作孔子语录的情况,让人哭笑不得。”倪培民发现,西方学术界对孔子的了解,情况也不如人意。一般介绍孔子思想的读物通常说不出孔子思想的合理性和深刻性,高深的学术著作则往往过于理论化、抽象化,既掩盖了孔子思想育人、化人的实践倾向,也对一般读者缺乏吸引力。“写作此书的初衷就是希望为填补上述空白作些微薄的贡献,能以孔子思想的深度所要求的那样去介绍孔子,又不失于通俗易读。”倪培民说。

书中通过大量的历史事例及比较研究的方法,结合作者对《论语》二十余种英文译本的研究心得和近年对功夫哲学的探究成果,力图以通俗和深刻的笔触让读者了解不同角色的孔子:作为历史人物、精神领袖、哲学家、政治改革家、教育家以及作为凡人的孔子,意在为读者展现不同于当今流行的现代西方观念的人生指南。

业界专家学者对该书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哈佛大学燕京学社前社长、美国人文科学院院士杜维明认为,这本书是对儒家这一人类历史上也许影响最广、流传历史最为悠久的伦理和精神传统的深思和启发式的阐述。美国夏威夷大学荣休教授、北京大学人文讲习教授安乐哲认为,通过这本简短的著作,身兼学者和艺术家的倪培民复活了孔子这一使中国文化具有持久生命力的灵魂。美国康涅狄格大学哲学教授库普曼则表示,倪培民为我们勾勒了一个比通常所描绘的更为复杂和更具人性的孔子。

  • 经典章节
  • 作者介绍
  • 主要内容

“对今天初学孔子的读者来说,首先遇到的困扰是孔子的教导没有明显的逻辑顺序和系统的阐释。记载孔子思想的儒家经典,无论是《论语》还是其他著作,大多是将他的谈话和人生趣事随意地汇集在一起,没有前后关联和情境介绍。它们常常是要么令人困惑不解,要么显得与我们今天的生活没有关联,再就是没有任何解释的道德说教。要克服这些困扰,就必须要对孔子的言论做出尽可能完整的阐释。”为了系统地介绍孔子,美国格兰谷州立大学终身教授倪培民先生著书《孔子,人能弘道》,近期,该书修订本由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本次出版的中文版,作者对书中关键词的解读和翻译表达修订两百余处并补充了新内容,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中西方视角下的孔子。

倪培民,出生于上海,1978年考入复旦大学,获哲学学士、硕士学位后出国深造,获美国康涅狄格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曾任夏威夷大学和香港大学客座教授、北美中国哲学家协会会长、国际亚洲哲学与比较哲学协会会长、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北京师范大学特聘教授等职。早年研究主攻西欧近代哲学,20世纪90年代开始转向东西方比较哲学研究,从“功夫”角度阐发儒家学说,并由此出发,开辟“功夫哲学”领域。其主要著述有Understanding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孔子论语理解》)等八本著作及八十余篇中英文哲学论文。

《孔子,人能弘道》最初是用英文写的,目的是帮助西方读者了解孔子。谈及写作这本书的初衷,倪培民表示,在西方,知道孔子这个名字的人不少,但一般人心目中的孔子只是一个东方的古代智者,至于他究竟有些什么智慧,并不清楚。而且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有人半开玩笑地把自己编出来的机智话,故意套在孔子头上,说是孔子说的,造成一种令人真假莫辨的“权威”口气。“我在美国大学教书,就经常遇到学生把网上找来的这类话语当作孔子语录的情况,让人哭笑不得。”倪培民发现,西方学术界对孔子的了解,情况也不如人意。一般介绍孔子思想的读物通常说不出孔子思想的合理性和深刻性,高深的学术著作则往往过于理论化、抽象化,既掩盖了孔子思想育人、化人的实践倾向,也对一般读者缺乏吸引力。“写作此书的初衷就是希望为填补上述空白作些微薄的贡献,能以孔子思想的深度所要求的那样去介绍孔子,又不失于通俗易读。”倪培民说。

书中通过大量的历史事例及比较研究的方法,结合作者对《论语》二十余种英文译本的研究心得和近年对功夫哲学的探究成果,力图以通俗和深刻的笔触让读者了解不同角色的孔子:作为历史人物、精神领袖、哲学家、政治改革家、教育家以及作为凡人的孔子,意在为读者展现不同于当今流行的现代西方观念的人生指南。

业界专家学者对该书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哈佛大学燕京学社前社长、美国人文科学院院士杜维明认为,这本书是对儒家这一人类历史上也许影响最广、流传历史最为悠久的伦理和精神传统的深思和启发式的阐述。美国夏威夷大学荣休教授、北京大学人文讲习教授安乐哲认为,通过这本简短的著作,身兼学者和艺术家的倪培民复活了孔子这一使中国文化具有持久生命力的灵魂。美国康涅狄格大学哲学教授库普曼则表示,倪培民为我们勾勒了一个比通常所描绘的更为复杂和更具人性的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