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热点
颜回一生没什么出息 为何能得到孔子的偏爱

2021-02-28 来源:腾讯网文化

数千年来孔子一直拥有极高的地位,而他的学生们也纷纷被后世尊为贤人,和他一起接受供奉。传说中,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后,先后招收过3000名弟子,而这当中比较知名的又被称为“七十二贤人”、“孔门十哲”等等。

这些弟子们不少都有一番成就,像子夏被魏文侯尊为老师、子路治理一方政绩出色,而就连当年因为貌丑被孔子认为没什么天分的澹台灭明,因在南方讲授儒学成为了弟子达到数百人的一方大家。然而,和这些人相比,弟子中最受孔子喜爱的颜回似乎成就寥寥,甚至可以说一生没什么出息,但为何能得到孔子的偏爱,并且千百年来一直被称赞?

周景王二十四年(前521),颜回生于鲁国,他家境贫寒,但正如孔子所评价的那样,尽管生活清苦到了“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的地步,颜回仍然能够“不改其乐”。很显然,外界的条件无法影响他内心的快乐,他沉迷于探索学问和道理,就不那么在意衣食住行。

13岁那年,颜回拜入了孔子门下,此后便一直跟随他学习。从另一角度来看,孔子之所以那么喜爱颜回,或许心中早已把这个小自己30多岁的颜回,当作了亲生孩子一般倍加关爱。

作为弟子,颜回可谓是近乎完美,他勤奋好学、聪明机智,又完美符合孔子对君子提出的各项要求,可以说是孔子的得意“作品”,也被后世的儒者们尊为“复圣”,也就是思想最接近孔子的圣人。之所以颜回能够达到这样的成就,其实就在于相比同门的其他弟子,颜回是那个最刻苦、最听话,也最没有缺点的人。

孔子门下,子路勇猛无畏,但同时也鲁莽粗野,做事不够细心,也容易冲动,所以孔子经常会指出他的不足,希望能助其改正;子贡才思敏捷、巧舌如簧,但总是锋芒毕露,不够谦虚。总之,众弟子都或多或少有些缺点,而孔子评价颜回的缺点,却只说他不懂得变通,这一方面是说其固执,但另一方面也是在夸奖其踏实。

如果将孔子的弟子们放到现在,那子路的形象或许就类似于班上最淘气和刺头的那个,而颜回则是那个始终认真学习,尽管可能表现不是最突出,但却永远最听老师话的一个。作为老师的孔子在面对这样一批学生,自然会更加偏爱那个更听自己话,且没有什么不良行为,始终认真学习的学生。

作为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和克己复礼的宣传者,孔子对于道德水平的追求一直很高,而颜回则能得到其“不迁怒,不贰过”、“贤哉,回也”、“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的高度评价。上述的三句话,就是说颜回一来愤怒的时候依然能够保持冷静,不迁怒于人;二来犯下的错误会铭记于心,不会再犯第二次;三来能够长时间保持仁慈和贤明,如此优秀的学生,孔子又怎能不喜欢呢?

说了学习态度、为人品德,我们再看看颜回的政治理念。据《论语》记载,孔子曾经让颜回谈论自己的志向,后者表示:“愿无伐善,无施劳。”关于这寥寥七个字,自古以来无数文人给出自己的理解,而其中就包括了理学大师朱熹。朱熹曾分析道:“伐,夸也,善谓有能。施亦张大之意,劳谓有功。”也就是说,他认为颜回的这番话是表示他希望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也不宣扬自己的功劳。

不过,对于这种观点,不少人也表示了反对,像成书于元的《四书辩疑》就认为颜回的志向并非只是约束自己要谦虚,所谓的“无施劳”其实是“不以劳苦之事加于民也”。如此看来,颜回的理想其实是创造一个百姓安居乐业,不必辛苦谋生的美好社会。根据颜回的言行举止,后人给出了他“以舜为志”,也就是效仿舜帝建立一个以民为本的社会,如此看来,他的理想实在非常恢宏和伟大。遗憾的是他英年早逝,未能在历史舞台上留下更多的痕迹。

分享到:
责任编辑:梦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