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热点
司马懿早已看破空城计 只因楼上两个书童

2021-01-16 来源:腾讯网历史

《三国演义》作为四大名著之一,是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书迷众多,很多人读的第一本书就是《三国演义》。整部《三国演义》就为了成就此二人的名声,尤其是诸葛亮,简直被神话,他“舌战群儒”、“草船借箭”、“火烧赤壁”的故事至今仍被人津津乐道!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说的就是三国时期的人物诸葛亮,他与司马懿的争斗贯穿整个三国后期,二人争斗互有胜负,甚至有了惺惺相惜之感。在空城计一战中,司马懿本可将诸葛亮抓住,但是司马懿太了解诸葛亮,认为他一生过于谨慎,根本不敢冒险,城中必然有伏兵,于是立即掉头撤退。那么事实的真相究竟是怎样的呢?

当时的情况可以说是非常的危急,因为诸葛亮手中可以调动的士兵非常稀少,面对司马懿的千军万马,硬打起来肯定是没有任何胜算的。眼见着司马懿的军队已经来到了城楼之下,他想出一个办法,那就是演戏。他命令手下的士兵扮成百姓的模样,在城门口处打扫,而自己则叫上两个书童来到城楼之上,仿佛没有看到司马懿的军队似的,开始优哉游哉的弹着琴。

诸葛亮让士兵假扮百姓在城楼上,为什么不让真的百姓在城楼上?士兵身上有一股久战沙场才有的肃杀气息,司马懿这个老江湖一看就知道这是士兵所假扮,从而有了堤防之心。站在诸葛亮身后的那俩书童,这是诸葛亮让他俩上来的。当诸葛亮在弹琴时,书童在身后则为他扇扇子服务等,体现出一种平静和祥和悠闲的状态,虽然是假装出来的,但这对于多疑的司马懿来说,似乎就像在告诉他:看我这幅悠闲的样子,我像是怕你那几万大军的人吗?

所以,司马懿确实是中了诸葛亮的“空城计”,而“空城计”能够成功的关键在于诸葛亮身边的两个童子,两童子并不知城中虚实,只是单纯信任诸葛亮,所以表现的云淡风轻。司马懿一看两童子都这么平静,这么成竹在胸,更加笃定城中必然有诈,以司马懿的多疑,撤兵也在意料之中!

分享到:
责任编辑:朝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