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热点
那些走上坡路的人 总会多一些常人不具备的智慧

2021-07-07 来源:腾讯网文化

前不久看到一个故事,大意是说:古时候有个人,勤学苦读一番,终于在他四十六岁考上了状元,他觉得人生不虚此行,在当了县令之后更是觉得自己奋斗得差不多了,于是开始各种敛财,闹得该县人心惶惶。

他自己也因为在享受人生的途中得罪了来自京城的大佬,几十年寒窗苦读最后化为了一把迎头斩下的铡刀。

数十载努力一时之间化为乌有,不禁令人唏嘘,但同时也给了我们许多启示。

一个人成功之前要吃许多苦,而成功之后也万万不能松懈,如果心里认为自己“奋斗得差不多该享福了”,那极有可能接下来就要走下坡路了。

一个人在生活和事业中该如何行事呢?

1、保持敬畏

心有敬畏,行事于是谨慎,行为于是廉洁,若无这种敬畏,每件事情便都会随自己心意来办,听凭心中的欲念行事,其结果自然是成为欲念的奴隶,最后万劫不复。

保持敬畏,敬畏的是渺渺无情的造物,是人类百万年的历史,是自己的那颗真善美的人类之心。

2、施人以德

无论在生活上还是事业上,宽以待人,以德行事都是最好的准则。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不过就是来自一个人对另一个人人品的估算,凭什么信赖你?

因为你平时行事“施人以德”,你是一个有品行的人,当然就值得大家相信。

如此一来,你的朋友也就渐渐多了,当你要走下坡路的时候,诤友便来提醒你了,好友便来帮助你了。

3、“恕”字可行

“恕”之一字,大概其意义最早在《尚书》中有体现,所谓“满招损,谦受益”,大抵如此。

“恕”并不是让你一味做个善良人,原谅那些曾经伤害过你的人,而是在合适的范围内,谦虚一些、对别人宽容一些、礼敬一些。

宽容,就是在拓宽和加深自己的行为空间,让我们事业的“峰顶”更高一些。

而当我们发现自己身处顶峰的时候,却一定不要自满,因为“物极必反”,此刻其实才是最危险的时候,因为随时都可能掉下去。

往古今来,那么多伟大的先贤为什么都说“物极必反”呢?

1、经验告知

在《书剑恩仇录》中,金庸老先生就有“情深不寿,强极则辱”的表达来衬托“温润如玉”的“谦谦君子”。

一生为人低调的曾国藩更是将“温润如玉”不断践行,在他的家书中他曾告诉父亲,如果家里出事,自己可以吃亏,但也不要去衙门,因为那样会容易让人觉得他在仗势欺人。

古往今来,无论是天文地理,还是人类历史,甚至动物植物的发展变化,都不约而同地在告诉我们“物极必反”。

虽然只有四个字,但却已然是当下看来不变的真理,物极之处,物已然尽了,当然需要新的方向。

2、规律使然

据说孔子年轻时曾经请教过老子,而老子只是张开嘴巴让孔子看自己的舌头和牙齿,孔子懂了。

道家一脉“柔弱胜刚强”,儒家一脉的“中庸之道”,甚至于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

其实都有在说明同一个事情:同一事物有两个方面并且互根互利、相生相克,这是万物存在的规律,也是它们发展变化的规律,即“一阴一阳之谓道”是也。

人会走上坡路,走到极点的时候,要么小心地换一条路,要么就从原路滚回去跌进深渊。

马云深知这个道理,当公司走到极处的时候,他便退了下去,成为了一个教师,选了另外一条路,可谓智者。

大家觉得呢?

分享到:
责任编辑:梦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