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朝建立的过程中,李世民可谓是居功至伟,立下赫赫战功,李渊虽然后来没有立李世民为太子,但是对李世民的奖赏还是很多的,不管是名义上的奖励还是职位上的奖励都很多,尤其是在李世民打败王世充以及窦建德之后,李渊更是破天荒封李世民为天策上将。
天策上将这个职位算是李渊为李世民而创造的,在当时而言,这个职位的重要性可想而知,那么天策上将在当时是不是已经是所有职位中封顶的存在了呢?我们今天一起来研究一番。
被封天策上将之前李世民的职位
唐朝的官职设置是按照隋朝制度来设置的,高层设置(虚职)大概是按照这样的规律设置:皇帝——太子——三师(太师、太傅、太保)——亲王——三公(太尉、司徒、司空),从这样的设置来看,李世民本身的亲王身份就已经排在唐朝官职的第四位了,再考虑到唐朝当时李渊作为开国皇帝,其实并没有老师(三师就是指皇帝老师),所以李世民的亲王身份,已经仅次于皇帝和太子,与李渊的其余儿子地位差不多。
在没有被封天策上将之前,李世民仅仅靠着亲王的身份,地位就已经很高了,何况当时他还担任着雍州牧、尚书令、太尉、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等职位。这些职位具体代表什么意义,我分别介绍如下:
雍州牧是唐朝时期京城的最高长官,在唐朝时期,已经只有京城还有州牧这样的官职了,其余地州都以都督之类的职位来代替之前的州牧,唐朝的京城是长安,而长安当时隶属于雍州,它是雍州的一座城,因此雍州牧其实就是雍州的最高长官,掌管着雍州的行政、军务以及税务等所有工作,其权力已经相当大了,相当于今天的北京市市长、军区司令和市委书记一把抓。
尚书令这个职位的实权就更不用说了,唐朝遵循隋朝时期的“三省六部制”,三省就是最高权力机构,包括尚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在三省之中,尚书省为最高权力机构,尚书省的最高长官就是尚书令,换言之尚书令就是三省六部当中的最高职位,也就是在唐朝时期行政长官中实权最高的职位。
第三个是太尉,太尉属于三公之一,三公制度在秦朝时期开始建立,东汉时期将之前的太尉、丞相、御史大夫换成了太尉、司徒、司空,到了隋朝时期,随着三省六部制的设立,实际上三公已经沦为虚职,一般都是在三省六部的实职之上加封的职位,没有实际权力,只是地位和待遇高一些而已。
第四个职位是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在唐朝时期,陕东道的管辖范围包括了整个黄河以东的地区,而大行台的治所则是在洛阳,尚书令代表的是一个地区的最高长官,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就是指陕东道这个范围内的最高长官,其权力之高可想而知。
以上四个职位中,除了太尉之外,其余的都是实职,这些实职任何一个都足够位高权重,李世民能够集三个于一身,可想而知李世民的实权有多么大了,也正是因为他在这个时期,实权就已经仅次于皇帝和太子,所以在李世民战胜王世充和窦建德之后,李渊没有其余职位封给李世民,只能创造了一个天策上将来册封李世民了。
天策上将是不是封顶了
最开始我就说了,从虚职而言,李世民的亲王身份以及太尉、司徒(封天策上将时一起加封的)身份已经足够高了,仅次于皇帝和太子,不过这个时期李世民的亲王身份和其余亲王并没有什么区别,所以李渊新创了一个天策上将的职位将李世民这个亲王和其余亲王区分开来,也就是说天策上将的职位是高于亲王,仅次于皇帝和太子的。
从实职上而言,在没有封天策上将之前,李世民的实职就已经是最高的了,在封了天策上将之后,李世民的实权自然就更高,说封顶完全没有任何不妥。明明之前就已经是最高实权了,为何还要封一个天策上将,这个职位有什么实权呢?
你还别说,天策上将这个具有创造性的职位,给李世民带来了诸多好处,甚至为后来的玄武门之变埋下伏笔。天策上将这个职位中,有一些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开府、负责全国对内对外的军事作战。
开府也就是可以开设属于自己的天策府,天策府就相当于是一个小朝廷,可以自己招揽人才,因此李世民招揽了房玄龄、杜如晦、秦琼以及尉迟敬德等人,为后来发生的玄武门之变埋下伏笔,这些人都是玄武门之变的重要成员,也是后期李世民掌管国家的重要人才。
由此可见,天策上将这个职位,对于李世民而言,其作用是相当大的,要是没有这样的一个职位,李世民后期的很多事情都难以进展,正是因为有了天策上将这个创造性的职位,才让李世民不断发展属于自己的小朝廷,有了自己的势力,得以和太子李建成一决雌雄。
天策上将这个职位在唐朝时期,仅有李世民一人被授予,就连尚书令这个职位,也因为李世民曾经担任过,所以唐朝时期基本上都是空置的,没有人敢当,也没有皇帝敢任命。唐朝之后,在历史上倒是存在过六位短命的大人物当过天策上将,他们分别是南楚开国皇帝马殷、马殷第三子马希范、马殷第七子马希广、马殷第五子马希萼、宋太宗长子赵元佐、宋太宗第八子赵元俨,在赵元俨去世之后,就再也没有出现过天策上将这种职位了。
从当过天策上将的这些人来看,我们会发现除了李世民之外,其余的人基本上都结局不算好,由此可见,天策上将这样的职位不是谁都能当的,必须是有一定的能力基础,才能胜任,要不然这个职位只会给你带来无尽灾难。
结语
李世民的天策上将,不管是从实权上而言,还是从虚职而言,在当时都已经是封顶了,就连太子李建成,在某种程度上而言,都还不及李世民,足以见得李世民当时的地位和权力多么大,这刚好也是他敢于发动玄武门之变并且取得胜利的基础,要不然根本就不可能有后续的辉煌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