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热点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 廖化是良将还是庸才

2021-11-18 来源:腾讯网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这句话似乎充满了对廖化的歧视。意思好像就是:只要稍微有一个有本事的人,就轮不到廖化来担任蜀军的先锋官了。用廖化做先锋,实在是无人可用了,也算是矬子里边挑将军了。

事实证明,廖化的能力绝对非同一般。既然这句话谚语来自民间,我们就以《三国演义》来展现一下廖化的人生历程。

廖化开始是黄巾起义军的余党,后来投奔了关羽,就一直担任关羽帐下的主薄。关羽北伐发动襄樊,廖化崭露头角;再到诸葛亮北伐,一直到姜维北伐,他多次担任北伐先锋,在当时具备了不可或缺的主角光环。我们来盘点一下廖化的先锋生涯。

第一、廖化首次担任先锋就锋芒毕露。他尽职尽责,毫无疑问是一位合格的先锋官。

廖化第一次担任先锋,就是一场重大战役的先锋官。那就是关羽发动的对三国局势影响深远的襄樊之战。我们看《三国演义》第七十三回《玄德进位汉中王、云长攻拔襄阳郡》中关羽的人事安排:

云长便令廖化做先锋,关平为副将,自领中军,马良、伊籍为参军,一同征进。

关羽北伐战争,廖化实际上就是二把手。关平只是副将身份。作为关羽集团的二把手,可见廖化的能力是深得关羽认可的。人人皆知,关羽最大的个性是狂傲,所以能够被关羽认可的人绝对不是一个平平庸庸的人。

大战的结果证明,廖化是非常合格的先锋官。廖化和关平以诈降引诱曹仁追出襄阳城四十里,曹仁中了埋伏急退,部将翟元和夏侯存被一战斩杀。最后,杀得曹仁弃了襄阳逃走。关羽一鼓作气攻取了襄阳,其中廖化功不可没。

襄樊之战后期,曹操联合孙权,孙权几乎以举国之力参战,关羽兵败如山倒,廖化和关平苦苦死战,保关公退守麦城。

后来,又是廖化在关平的掩护下突围而出,孤军奋战杀出包围圈,到上庸向刘封和孟达求救。

通过这一次又一次的战斗实践,我们可以发现,廖化的武力值也绝非平庸之辈可比。廖化第一次担任先锋官,他参加战役虽然失败了,但主要责任不在于他。他完全做到了一个先锋官应该做到的。

第二、廖化再次担任先锋官,是诸葛亮的第三次北伐,他担任先锋官。

孔明自提大军,以关兴、廖化为先锋。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是老将赵云主动请缨担任先锋官的;第二次北伐是王平和魏延担任先锋官的;第三次北伐是关兴、王平担任先锋官的。当时,姜维、魏延、王平、陈式、张嶷、张翼、关兴等大将尚在。所以,何来蜀中无大将一说?

我们通过诸葛亮的人事安排,可以看到:诸葛亮有意栽培廖化和关兴,才安排他们做了先锋官。当时,老将赵云已经去世;王平和魏延已经茁壮成长;再培养几个年轻有为的将才是诸葛亮的良苦用心。而不是因为蜀中无大将,廖化才做了先锋。

这一次,诸葛亮大败曹真,廖化斩杀了曹真的副将秦良,是蜀军斩杀的唯一一个魏将。

第三、廖化第三次担任先锋是给姜维做的先锋官。

我们看《三国演义》第一百九回《困司马汉将奇谋、废曹芳魏家果报》:

蜀汉延熙十六年秋,将军姜维起兵二十万,令廖化、张翼为左右先锋,夏侯霸为参谋,张嶷为运粮使,大兵出阳平关伐魏。

这一次,蜀军把司马昭围困在铁龙山,差点全歼魏军。廖化和张翼大显身手,杀得魏军鬼哭狼嚎,阵势大乱。姜维在混战中刺死曹魏大将徐晃之子先锋徐质。

我们从姜维的人事安排来看,也是因为姜维对廖化的军事才能的认可,才派他担任先锋官的。

姜维最后一次北伐,有意让廖化担任先锋,但是由于廖化反对他继续北伐而改派夏侯霸为先锋。从此以后,廖化退居二线防守汉中。

关羽、诸葛亮、姜维是蜀汉的三大统帅级别的优秀将领。他们三人都先后任用廖化做先锋官。廖化的能力由此可见一斑。大家都知道,先锋官是重大战役的先遣部队,他们需要做到“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责任之重无与伦比,是一支部队中仅次于统帅的重要岗位。廖化反复担任先锋的实践,也证明了廖化是一个不辱使命的合格先锋官。

像曹操出征经常担任先锋的往往就是许褚、夏侯惇、徐晃、张辽、这几位大名鼎鼎的猛人。刘备出征,担任先锋的往往都是五虎上将或者是魏延等人。

庞德也是因为作为先锋被擒杀,关羽得以威震华夏的。所以,廖化经常被委以重任担任先锋是因为他是一名合格的将才,而不是蜀中无大将的缘故。另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如诸葛亮临终遗言:

马岱、王平、廖化、张翼、张嶷等,皆忠义之士,久经战阵,多负勤劳,堪可委用。

由此可见,廖化是一位可以负重致远的忠臣良将,而不是碌碌无为、滥竽充数的庸才。

分享到:
责任编辑:梦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