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热点
李斯为何不帮英明的扶苏 而帮纨绔子弟胡亥继位

2021-12-22 来源:腾讯网

李斯当然是一个聪明人,他饱览群书,学富五车,在其很小的时候便将一些帝王之术铭记于心,读的烂透,最终在其不懈的努力下,一路扶摇直上当上了秦朝的宰相一职。

李斯是一个拥护法家学派的学者,他对于治国有着自己的一套看法和见解。李斯为了帮助秦王夺得天下,实现他的梦想,不断为他进行建言献策;为了防止六国统一对秦国构成一定的威胁,李斯不断的派出自己的谋士去离间各国君王的关系,去防止他们有联合的可能,因为李斯清楚的知道,只要将这些国家的君王们保持一个独立的状态,秦国一定能够将他们一一击破。

在李斯的建议下、实施下,嬴政终于将其他六国进行横扫,并完成了大一统的丰功伟绩。在其完成了大一统后,李斯又趁机献言,将秦国以及秦王的称呼废除,改为秦朝和皇帝来称呼嬴政和他一手建立的帝国。就这样,在李斯的步步计划下,嬴政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完成大一统的皇帝。

为了帝国的发展李斯做了很多的贡献,他先是建议废除分封制,改为郡县制,原因便是有利于更好的统治和管理,在无形中加大了中央权力,防止了地方做大威胁中央的可能。

而在文化的统一上,他鼓励秦始皇采取焚书的政策,禁止秦朝的子民读不被要求的读物,必须读已经规定了的读物和教材。这样的做法无疑是为了加强对人民思想的控制,防止在秦王朝统治下,会有其他的新思想出现,从一定的角度上来说,这巩固了秦朝的统治和政权。

总之李斯对于大秦王朝的贡献是极大的。

李斯帮助赵高其实另有隐情

可能因为秦朝赵高的出现,才会导致在后来的历朝历代中,都有一个祖制,而这个祖制便是“宦官不得干政”。赵高也算的上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权倾一时的太监了,据说当时的他和胡亥的关系极好,为了取悦这个纨绔子弟,赵高也是想了很多的办法,后来在秦始皇驾崩后,赵高为了能够将这个胡亥捧上去,他亲自找到当时秦王的丞相李斯,当时的李斯其实是不愿意和赵高同流合污的,因为李斯是一个读书人,对于赵高这个宦官,他是从心底里看不起的,再加上胡亥的为人他也清楚,是典型的“干啥啥不行,吃啥啥不剩”的,所以在他心中,觉得扶苏才是能够担起秦王朝重任的人。可是善于攻心的赵高,对于这个老迂腐有一套自己的办法去对付,他对李斯只是说了一句“功高孰与蒙恬?”

就论功劳来说,李斯的功劳一定比蒙恬的大,但这是对秦王朝,对秦始皇来说。要知道扶苏最为信任的便是蒙恬,蒙恬可以说是扶苏的心腹,而赵高的这句话就是为了点醒李斯,别看你现在是大秦朝的丞相,这一切都是秦始皇给的,可现在秦始皇去世了,能给你这些的只有胡亥,只有他赵高。如果扶苏顺利的当上了秦始皇,扶苏一定会选择蒙恬作为丞相的不二人选,所以扶苏的去世,代表了李斯的下台。

而且,李斯是法家集大成者的代言人,而公子扶苏明显是亲儒思想,政治理念,政治主张完全相悖,所以于公于私李斯都不可能去支持公子扶苏。一旦扶苏顺利登基,那自己苦心经营多年的政治主张必然会被撇弃,而李斯也肯定不可能会有什么未来可言。所以,恋栈权位也好,为了让自己的政治主张不改弦更张也罢,李斯都没有任何理由,去支持扶苏。

只可惜,秦二世登位以后,李斯在和赵高的政治斗争中失败,落得一个家破人亡,自己也被腰斩于市的下场,而就在李斯死后不足七年,汉朝建立,在汉初遵从老子的无为而治,到了汉武一朝,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就彻底成为了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统和主流思想。而李斯,则是法家最后的一个完全执行者,后世之中,大都是法儒皆用了。

分享到:
责任编辑:梦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