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热点
历史上汉初三杰张良 萧何 韩信是怎么死的

2022-01-27 来源:腾讯历史

汉初三杰,是刘邦得以成功的关键,没有这三个人,刘邦可能一事无成。

这三个人,在刘邦成功的路上发挥出色,但刘邦统一天下后,这三个人却有着不一样的前途,有人无奈惨死,有人自污名节,还有人远离政治,云游四方,下面我们就聊聊这三个人,聊聊他们是怎么死的。

张良之死:远离政治,云游四方,病逝长安

张良是个非常聪明的人,而且此人也很能隐忍。

当刘邦打下天下的时候,按理来说,张良能够获得不菲的待遇,但是张良深谙人性,并深知“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的道理,于是以身体有恙请辞,远离政治。

张良虽然没有参与政治,但,曾经为太子和吕雉献过计策,张良给吕雉出的那一招,就是请“商山四皓”出山,这导致了刘盈的太子之位保住了。

晚年,张良跟随赤松子云游四海,生命的最后几年,因为吕雉的说劝,仍然留在长安,只是不关心政治,不关心官场。

张良的后半生,有钱有闲,不问世事,不干涉政治,公元前186年,张良病逝,谥号文成侯。

萧何之死:自污名节,病逝在汉惠帝二年

萧何是个能力很强的人,看人眼光极准,想当年,萧何是个县里的官吏时,就发现刘邦不一般,于是在天下纷乱之时,屈尊身份,当了刘邦的左右手,这一点大多数人都做不到,想想,人家萧何好歹是县里的官员,而刘邦只是个亭长,如果没有极强的能屈能伸的能力,怎会跟着刘邦呢?

在刘邦成功的路上,萧何一直是在做后勤工作,这导致刘邦在前线打仗从来不用担心后方的管理和物资供应,这样的人才实在难找。

刘邦成了汉朝开国皇帝后,论功行赏之时将萧何排在了第一,看来刘邦也不糊涂。因此,萧何获得了大量的封赏,包括土地、金银和爵位。

但是,后期的萧何生活得也不容易,因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有点功高盖主,于是在门客的建议下,自污名节,让人感觉他是一个贪污腐败的人,刘邦一气之下把他投进了监狱,但刘邦后面在萧何的门客等人的劝导下,知道了萧何的良苦用心,只是萧何出来时,身体状况已经很差了。

刘邦死后,汉惠帝刘盈继位,在汉惠帝二年,萧何病重,于是刘盈问道:“相国百年后,谁能担当此任?曹参如何?”

听到这里,萧何说道:“陛下如果能立曹参为相,我就是死了,也没什么遗憾了!”看得出来,萧何非常信任曹参。

就在这一年,萧何永远地离开了人世,病逝,善终。

在萧何死后,曹参接了班,对于萧何所定的制度和政策,没有做大的改动,只是继续执行,如此保证了汉朝江山的稳定性,这就是著名的“萧规曹随”。

韩信之死:无奈惨死在长乐宫钟室

韩信是刘邦成功路上最重要的那个人,没有韩信,汉军就出不了汉中,也就取不了天下。

但韩信是个军事天才,同时他是个政治白痴。

在刘邦最需要他解围的时候,他提出给他“封齐王”的要求;在他可以造反,形成三足鼎立的时候,他坚持继续跟随刘邦;当项羽败了后,韩信暗地里收留项羽的将领钟离昧;当刘邦收拾了一个个“王”时,韩信还抱有侥幸心理;当韩信被贬成“淮阴侯”时,韩信有点兜不住,有点开始情绪化了;当陈豨造反的时候,实力很弱的韩信却糊涂地答应里应外合。

韩信被杀时,刘邦不在长安。

因为韩信有意和陈豨里应外合,所有事情败露后,吕雉准备杀了韩信,只是吕雉的能力不够,怎么办?吕雉聪明地借助了萧何的力量,因为萧何是韩信崛起的恩人,对韩信有知遇之恩,所以萧何很轻易地就骗韩信到了长乐宫。

当韩信提出“陛下曾经承诺我三不杀”时,吕雉早已经做足了准备,不就是“见天不杀,见铁不杀,见地不杀”吗?吕雉很有办法,为了不让韩信看到天,就把韩信放到了长乐宫钟室里,头上套上麻袋,避免了“见天不杀”;接着把韩信吊了起来,双脚悬垂,这避免了“见地不杀”;最后让卫兵们拿着竹子做成武器,从四面八方像装韩信的麻袋刺了过去,这避免了“见铁不杀”。

韩信的功劳是很大的,但除了打仗外,有时候挺糊涂,该独立时不独立,大势不再时又强行想要改变,何其难也?

关于韩信的死,被吕后杀死在长乐宫钟室是确定无疑的,但所谓的“三不杀”更多见于民间传说,相关史书里没有这记载。

上面就是汉初三杰的最后归处,张良死得安详,萧何死得无憾,韩信死得憋屈。

分享到:
责任编辑: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