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热点
自视甚高的龚自珍是如何被林则徐折服的

2022-02-13 来源:腾讯历史

虎门销烟是林则徐的爱国名片。林则徐后来被诬陷革职而充军伊犁。“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是人人称颂的千古名句,表现了林则徐丹心报国的热烈情怀。后来英军退走,林则徐之后又被起用,担任陕西巡抚、云贵总督等职,死后谥号文忠,世称林文忠公。

林则徐出身其实寒微,父亲以卖柴火为生。林则徐小时候跟着父亲一起营业。当时有一大户人家的人,发现了这个气宇非凡的小孩儿,就主动和他说话,没想到这小孩对答如流,颇具气度。大户人家觉得他将来定是非凡之器,就主动和林父商量,让林则徐陪伴自己的孩子们读书,当时的林则徐只有十二岁,林则徐兴旺发达便从此开始。

林则徐年轻时就很守诚信。读书的时候和小伙伴一起出游,路上见一八十岁的老奶奶掉了钱包,洒出百钱。林则徐和小伙伴,二人一起帮着拾取,小伙伴却偷偷用脚踩了一个铜钱藏起来。林则徐发现后,与之不欢而散。后来,林则徐都督两广,童年的小伙伴正好也拿着知县签字分到广东,他觉得林则徐念旧,肯定可以在知县侯缺中先补。谁想到待了许久也没得到委任,就央亲故向林则徐进言,林则徐把童年时的事说出来了:“这个人儿时心术尚且如此,当官怎肯廉正为民?”这个人知道在这地界是没希望了,于是改分别省知县候补,后来果然因为贪墨钱财而被革职收押了。

林则徐生性褊急,容易发怒,自己觉得这样处事长久必出问题。所以他在巡抚江苏的时候,曾经自己手写匾额在签押房内,四个大字“制一怒字”。这也是儒家修身养性的功夫。宋朝时理学家吕本中教导属吏,就明确要求,要先戒暴怒,方可行事,不然会被怒火冲昏了头脑。

当然,林则徐修身养性、讲究清廉,却并不是个拙嘴笨腮之人。龚自珍,当时的大才子,为人作诗都让人啧啧称奇,当时名满京城,朝贵们都一个个倒履相迎。而龚自珍也颇为自负,看不上当世之人,口若悬河,常常聚众议论当世之事,但论辩雄奇,有战国纵横家之风采,四座朝贵哪里还张的开嘴,就是有不服气的与龚自珍辩驳诘难,也大多被说的哑口无言。

某天,龚自珍又在某家贵人府邸喝酒,在座的正有林则徐。龚自珍一如往常,舌灿莲花,风起泉涌,肆意挥霍谈笑,在座的人都只唯唯而已,不能认同,却又辩不过,心里讨厌的很。喝了点酒,客人中有人提起个话头,说自己手下胥吏奸人很多,说完了,长叹不已。这边林则徐听到这个话头,笑着接言了:“胥吏算的上什么奸人,先生把真正的大奸人看得太轻了。”那个客人赶忙问道:“这是怎么说?”

林则徐长篇宏论却又慢慢说道:“先生还不明白?那我就说给先生听,看看什么是真正的奸人。所谓奸人,肯定是说别人不敢说的话,做别人不忍心做的事。比如公孙宏,用一年的时间改化民俗,还觉得太慢了。王安石,洋洋洒洒万言书,竟在皇帝面前自比伊傅。秦桧还大言不惭说过:‘我有二策,可以耸动天下。’如此种种,不一而足。像这等人,在皇帝面前,在文士齐聚之地,放言无忌,大言炎炎,。其实他们真的有过人长处吗?不过是自视甚高,眼见当时人才稀薄,学识卑浅,所以才肆无忌惮,口出狂言。无非还是想逞才使气,哗众取宠罢了,难道还有什么真本领不成?就算一朝得志,也不过是败坏国家大事损害百姓利益。像这样的人,心思深陷而又故作超逸之行,老成谋国的人早就会杀了他们。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奸人,先生怎么把区区的刀笔吏说成是奸人呢?”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又说是“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林则徐说罢,大家都为之动容,齐声称赞,一致认为林则徐说的是。其实林则徐这番话既是说给众人听的,是为了表达自己的高论,其实也是直接刺向龚自珍的。龚自珍何等明白人,但也被林文忠公这一番高谈阔论给折服了,整个酒席终了,自矜自持,再不出一言,更不必说发出从前宏论了。其实林则徐、龚自珍也是声气相投的知己之交,二人共同倡导经世致用之学。

分享到: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