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太宗继位后,北宋的噩梦就降临了。不过说起原因,其实是有两个方面的:一个方面是金太宗在即位之初,对北宋方面,还是很尊重的,毕竟双方是盟友关系,但是这种关系后来发生了逆转,表面上看是金太宗毁约攻宋,但同时其实也反应北宋的外交工作没有做到位。
另一方面,北宋方面除了外交工作跟不上外,在积极迎敌方面更是差得远。军事对于帝国来说是多么重要的事,但在北宋末期,却被闹成了儿戏。金兵两路南攻的时候,北宋的兵部尚书,竟然把希望寄托在一个江湖道士郭京身上。结果江湖道士郭京的法术,对金兵根本没效果,惨败是不言而喻的。
当然这两方面原因都是表面的,深究其因,当然还在北宋当时的老板宋徽宗身上。说起宋徽宗,除了他的花鸟画和瘦金体,这个皇帝真的是一无是处。论公事,国家大事基本全交给了奸佞之辈,论私事,他就是一个没事偷偷去泡京师名妓的风流皇帝。如此皇帝,恰逢金国崛起,又赶上了一位有魄力好打仗的金太宗。真该宋徽宗倒霉,真该北宋倒霉。
公元1125年冬天,金兵大举南下。北宋的前线统帅童贯忽然得到军报后,惊慌失措,自己先逃回了京师。宋徽宗最为倚重的童贯的逃回,把宋徽宗吓得扔下画笔,知道大祸临头了。这时候的宋徽宗已经醒悟,这画画得再好,也不能抵御金国的铁蹄,这字写得再瘦,也不能阻挡金兵的利箭。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宋徽宗似乎有预感,这回可能要玩完了。如果真的完蛋,那么自己就是亡国之君,是罪人一个,就算到了下面该如何面对列祖列宗啊。难不成说我画画泡妞把帝国给弄丢了?作为一个艺术家,宋徽宗大概比一个平常人是更好面子的,更看重所谓的尊严的。因此,他绝对不能承担这个“亡国君”的黑帽子。那么怎么办呢?
宋徽宗眼见如此,无计可施,只好耍赖上线。在商讨如何御敌的御前会议上,他竟然直接来了个突然昏倒,为了让表演显得更真,宋徽宗还从御床之上跌了下来。宦官们赶紧把宋徽宗抬到寝殿,召来太医,过一会儿,宋徽宗醒来了。
宰相和执政,也就是副宰相等大臣还在等着和皇帝商量对策呢。但宋徽宗却写了一行字:我已无半边也,如何了得大事?
大臣们看罢,都不吭声。
宋徽宗没办法,只好又写了4个字:诸公如何?
大臣们看了看,还是不吭声。那么宰相等大臣为何不吭声?因为他们都不傻,一个个都是仕途浮沉几十年,什么都明白,他们怀疑宋徽宗是在装病,而非真病。
宋徽宗见没人吭声,知道事情没那么简单,无奈只好继续写字:皇太子可即皇帝位。
皇太子就是赵桓,也就是以后的宋钦宗。可是此时的皇位已经不是香饽饽,而成了烫手的山芋,原因很简单嘛,这已经成了烂摊子,无法收拾。宋徽宗自己不想当亡国之君,太子赵桓也不傻啊。向来都是流行坑爹,这回却发生了坑儿子事件。
宋徽宗的传位诏书很快就到了,但太子赵桓却死活不接招。他跪在老爸宋徽宗的御床前放声悲哭,可是宋徽宗就是不吭声,坑了儿子大概也不好意思说什么吧。接着太子赵桓被强行披上龙袍,驾到福宁殿,可是赵桓还没坐稳,就昏死了。太医匆匆忙忙赶来诊治,赵桓喝下汤药,就醒来了。可是醒来,他却装傻,谁也不认识了。从这一点来看,赵桓跟他老爸宋徽宗一样,都是演戏高手。
可是演归演,事情已经没有退路。赵桓生在帝王家,也就注定成为老爸的替罪羊。赵桓被迫即位,就是宋钦宗。赵桓内心的痛苦和委屈,大概真是如长江之水滔滔不绝了。当然这也就是大敌当前,为何宋徽宗装病退位,而太子赵桓却装病不愿继位的核心原因。因为老爸不想做亡国君,儿子当然更不想。作为老爹宋徽宗好歹享受了二十多年的皇帝待遇,可太子赵桓的这个继位,却连半点皇帝的好处都享受不到,反而还要承担不该承担的责任和名声。
当然赵桓也不是怕担责任,正史记载中,赵桓在做太子期间,比其老爹还是要上进许多的。比如蔡京担心以后赵桓登基,就想早点巴结,给赵桓献上非常珍贵的酒具,结果全被赵桓砸碎,还斥责蔡京是诱导他玩物丧志。
因此,赵桓就算有心承担责任,却已是无回天之力,因为宋朝的这个摊子已经被他老爸给糟糕得不成体统,就算赵匡胤在世,也恐怕无力阻挡金国那势不可挡志在必得的铁蹄了。这是宋朝的内因和金国等外因,所促成的结局。
结语:总的来看,宋徽宗这个皇帝真是失败透顶,身为皇帝时,沉迷字画,玩物丧志,政事荒废,搞如此富足的一个大宋王朝给搞得“国将不国”。可是国难当头,本该显示一下皇帝的尊严和硬骨头的时候,却又耍怂了,连亲儿子都不放过,也要坑一把,还要通过装病耍赖退位保全名声。如此说来,这宋徽宗是无能又自私。
面对这样一位老爹,太子赵桓是心知肚明宋徽宗装病退位的把戏,死活不要继位,原本想学老爹也通过装病拒绝继位来躲过这个祸事,结果生在帝王家,诸事不由己。原本是香饽饽的帝位,此时变成了一块粘在身上的苍蝇屎,甩都甩不掉。在被逼中继位,迎接他的,也正如他所预料的,甚至比他担心的更糟糕。做亡国君是小事,在异国受尽凌辱,甚至落个惨死马下才是最凄惨的。倒是他老爸宋徽宗这个老滑头,耍赖退位,到了异国仍然生育不断,郁闷的时候还能写诗发泄,结果也不过是病逝。两人结局倒是应该换一下,才算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