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热点
清朝施行文化高压政策 为何江南一些思想叛逆的夫子没有被杀

2022-03-14 来源:腾讯网

意识在物质生活中产生,每一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思想文化。在古代封建社会,等级森严的制度促使了多种满足统治需要思想的产生。

 

除了主流思想外,还有一些不被高阶层人士认可,但民众需要的思想,从历史角度来看,它们是先进的,但同样也是叛逆的。清朝施行文化高压政策,但依然不能阻止一些“叛道”思想的产生。历史之上一直有一个问题困扰,江南地区有一些思想叛逆的夫子,他们为何没有被杀呢?

一.“宽待”这些夫子实则也是维稳措施

1.江南地区新思想的产生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明清时期,国家的集权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经过千年的努力,君主最大的愿望得以实现,那就是把国家的各个地方,各个范围内的权利全部集中在自己手中。

从汉代开始,君主就十分注重民众的思想教育,让人们心底深处发生自然而然的改变,而非强制的措施,得到的效果最好。

思想在实现过程中,受众会不断增多。通过柔和的方式,“克己复礼”的思想已经根深蒂固,社会从上到下,自觉地遵守着尊卑关系。封建社会需要维稳措施,否则在压迫的环境中,随时可能爆发动乱。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从秦德教训当中,后代的人们更加意识到对待民众不能过于严苛,在思想上更不能强行压迫扭转,所以宣传的方式尤其重要。

 

在清代,集权有了新的发展,民众的思想在经过千年的压抑之后,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紧绷,大多数人的思想已经完全符合封建社会的需要。而且统治者在科考方面的极力压制,让人们的思想更加麻木,让大众敢于做出的改变更少。

但是随着手工业的日益兴盛,一些新生的力量正在悄悄产生,在封建牢笼当中,它们很快被浇灭,但是孕育出来的思想非常符合社会的需要。它起始于江南地区,这里的商品经济发展的更加完善,新兴阶层的数量更多。新思想认为应该鼓励人们去追求正当的利益,这是人性的需要和选择。

这些思想经过具有高深学识的夫子们总结之后,变得更为“犀利”。在当时的高压文化统治之下,学子们被迂腐的思想所控制,在读书方面不知道变通,走入了仕途之后,被阶层关系所控制,没有鲜明的理想和追求。

所谓反叛的思想,没有鼓动人们去通过暴力的方式改变自己的地位,而是鼓励人们在思想上勇于做出冲破,用学问和新思想去改变身处的环境。

 

王夫之等人是在看到社会的诸多阴暗面之后做出总结,很多人遭受着权力的压迫,自由不仅受损,经济也有很大的损失。但是在强权面前,民众敢怒不敢言。官员们早已经适应了这样的生活,即使心中有一份崇高理想的人,也不得已在黑暗残酷的社会中妥协

当有人站出来反对压迫之后,它代表的是广大百姓的呼声。这些呼声表面上看和社会格格不入,和主流思想有一定的冲突。它在当时的社会中是一个异类,自然应该得到君主的压制。但是这些思想实际上并没有破坏社会的整体发展秩序。

打击不同的声音,可以让社会在原来的轨道上正常运行。这些声音实际上对社会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统治者来说,这些思想没有违背社会运行的整体宗旨,而是在督促官员。

2.新思想与百姓利益息息相关,不可被随意打击

君主虽然要极力维护社会秩序,但是他更加知道维护民心的重要性。之所以能够容忍独到思想的发展,是在为社会那些活跃的思想寻找出口,让民众的整体思想有一个平衡点。

对于官员们来说,以欺压的方式来获得利益,是帝王所不允许的。但是庞大的体系很难避免这类事件的产生,当民间出现了反对思想之后,帝王认为这种思想应该有所保留,让它和顽固的势力一起做斗争。

看似充满反叛意味的思想,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了僵硬社会的运转。它在固有的基础上产生,是从人们的利益出发之后,做出的总结。如果肆意打击,那些新兴的市民们就失去了代表,他们没有了支撑,可能会做出更不有利于社会的举动。

与其触犯众怒,不如让他们找到了一个思想的寄托,让人们的情绪有一个宣泄口。当这些思想出现的时候,它自然成为了异类,排挤它的,不仅有金字塔顶端的人,还有和思想制造者同一个阶层的人。

 

大众的思想已经成型,当看到新鲜的事物时,尽管有利于自己,但是已经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所以这些思想即使没有来自上方的压迫,在冷漠的社会环境中,已经寸步难行。打倒它的可能不是君权,而是孕育它的社会。

二.传播范围小,难以有起色

1.自身难以形成气候,不需要专门打压

政府的文化政策虽然存在不合理之处,但是学子们并没有做出改变。他们被权力地位所吸引,受利益的驱使,大多数人依然选择通过窒息的考学制度来完成自身的蜕变。

这些学子们看不到社会的压迫和限制,而是把科考当作善待自己的礼物,无数人前赴后继,身陷牢笼之中,因为里面有足够吸引他们的东西,有在社会中立足的物质。新思想,在学术界得不到有效的支持,只有极少数知识分子主张

。如果其他人按照他们主张的方式来安排生活,人们得不到金钱和地位,所以大多数人并不能接受这样的思想,而把它做为了阻碍。

当它在社会中的支持度不高的时候,帝王根本不需要出手,更不需要把这些夫子们杀掉。大家把它当作异端,让它自生自灭。

以发展的眼光来看,这种思想极为珍贵。它让人们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除了鼓励人们做出改变之外,它的中心原则值得鼓励。当外敌来临之时,它主张人们奋起对外,先保护好自己国家,没有大国就没有小家。

这种思想是先进的,是值得人们学习的。当朝代进入尾声的时候,具有反思能力的人们已经意识到这种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在即将倾倒的大厦面前,一切已经来不及挽救。这种宝贵的思想没有把被同时代的人们珍视,甚至当作异类对待。

 

是因为它出发太早,比大多数的步调要快,生活在落后时代中的人们感受不到它的魅力和优点。从这方面来看,它是一种遗憾,令人感到惋惜。

2.受众范围小,传播力度小

新思想的产生需要一批文人志士来传播,江南地区叛逆思想,传播人员并不多,而且它只能得到一批新经济人士的支持,对其他人来说并不受用。

在没有受到来自官方的压迫时,这股力量已经处于微弱的状态,朝廷面对这种现象不会出面进行解决。这个思想并没有鼓动人们发起抗争,引起的影响力并不是很大。如果它导致了战乱的发生,官方会在第一时间内斩草除根,解除后患。

三.重文的社会不会轻易杀文人

1.文人有特殊地位

从唐代以后,封建社会格外注意文人方面的培养。当创始人们用武力统一社会之后,会逐渐加强对民众的文化教育普及。

因为他们并不想让社会中出现第二个自己,并不想政权再次被武力夺走。另外对文人和教育的重视,可以让大众换一种生活方式,通过才会来改变地位,而不是武力。

2.叛逆言论并没有影响封建统治

这种方式能促进社会的稳定,为了得到这样的目的,宋以后的社会将文人的地位不断提高,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超过了武将的地位。

 

和大一统社会建立初期相比,封建末期的文人地位有了大幅度提高。当文人地位提高的时候,社会上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只要这些言论不动摇朝政,大多数都不会威胁发言者的生命,最多会被革职或者降职。

结语:

从以上原因当中可以看出的是清代叛逆言论并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封建的统治,发言者是社会制度的受益者,没有危害政局的决心,只是希冀社会能变得更好。

表面上看,这些言论和现实生活格格不入,实际上是没有脱离封建思想范畴的表现,依然在大厦内部范围活动,所以发言者自身并没有生命安全。

但他们敢于质疑,勇于为社会思考,承担责任精神,值得后人学习,社会正是在这些敢于打破常规,敢于创新力量的推动之下,得以不断进步。

 

分享到:
责任编辑:梦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