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之痛》

《中国之痛》

《中国之痛》

天下网商 · 2007-08-01 来源:

  这是一本读来让人深感不安,甚至恐惧的书。

  这种不安和恐惧来自于一位老人住院82天所花费的千万元医药费,来自于一位农妇因支付不起高昂的治疗费被家人送进火葬厂,来自于一位难产产妇因无钱住院自

行剖腹取子,来自于一位民工因交不起治疗费遭医院拒医而在医院走廊活活疼死,来自于一对农民工夫妇因无钱治病而双双跳江自杀,来自于一个又一个农村壮汉因看不起病在家等死等等报道。这本叫《中国之痛》的报告文学将一幕幕触目惊心的惨剧形象真实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让人不寒而栗。

  人民群众看病贵、看病难不是某个人的痛,由此造成的悲剧发生在少数人的身上,却真实地折射出整个社会、整个时代的悲哀。《中国之痛》以它特有的穿透力,让我们看到了社会转型期医疗行业道德坚守与体制创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我们看病为什么那么难?本书作者用事实告诉我们:看病难的根源是因为看病贵,而看病贵的罪魁祸首在于医疗腐败。所有涉医行业形成了个互利互惠的利益链,从药厂到药商、从公立医院到民营医院、从行医者到管理者,在利益面前,经常放弃了人道,尽其所能地从患者身上榨钱,坑害患者的胆子之大、手段之高、心肠之黑,令人发指。在涉医行业的利益集团内部,一个“黑洞”、一个“黑窝”、一条“黑线”、一本“黑账”、一张“黑网”,谁都摸得着、看得见,但就是心照不宣,你黑我也黑。黑网密结之中,患者自然成为悲哀无奈的鱼。

  生过病、就过医的人,对看病贵都有切实的感受,但很少有人知道所以然。在相当一部分患者看来,医院是国家办的,国家是不会亏老百姓的,更是不会坑病人的。所以不论药价有多高,他们都认为是合理的。基于这样的误解,一些因看不起病在家等死的人,并不怨恨医院收费贵,只怨自己钱少。而本书会让更多的人知道,看病难,并非难在他们钱太少,而是难在医疗费太贵太高。而这个高价也不是国家规定的,而是有人在以国家的名义操纵药价,谋取私利。

  一种药品或器械欲进医院,经销商必须向院长、科长、医生及其他相关人员一一支付回扣。同一类药品或器械,谁的回扣给的高,谁的货才有可能被采购,医生也才积极地写进患者的处方。回扣额是在零售价的标准上倒扣,一种药品零售价越高,相关利益人所得的回扣就越多。于是药商竞相抬高药价,以满足医院利益人的贪欲。而最终为回扣买单的,并非药品供销商,而是毫不知情的患者。

  “过度医疗”对很多人来说是一个陌生的名词,听起来很中性,还有几分温和。但解剖其中的肠肠肚肚却不能不让人惊赫。譬如,患者陈述阴部不适,医生检查后明知是阴道炎一类的小病,他却偏偏会告诉你,这是宫颈糜烂,是性病;患者明明是良性肿瘤,医生偏说不能确诊,有可能是恶性;明明用听诊器等简单传统的器械就可以确诊的疾病,医生偏要让你使用进口的大型仪器来诊断;仪器检查一两个项目就能确诊的常见病,医生却要开一长串检查项目;吃几块钱的药就能解决的小感冒,医生却要在处方上开上三种以上内服新特药,外加一种含片一种糖浆之类的口服液,同时还要让你输三天的抗生素……诸如此类的花招,一般的患者当然是识不破看不清的。而医生却利用患者对疾病的无知与恐惧,对自己的信任与依赖,或借题发挥,夸大病情,小病大治;或无中生有,制造疾病,无病也治。总之是要尽可能多地从患者的身上捞钱。这就是“过度医疗”的本质。

  医疗行业本来以减轻人类的痛苦、服务于人类健康为崇高使命,而现在在某些地方,它却背离了人道主义宗旨。显然,这个行业自身已经深染沉疴,机体正在腐败,功能已经紊乱。《中国之痛》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也许是出于市场的考虑,出版社在这本书的封面上用了“医疗行业内幕大揭秘”这样的副题。其实,此书的价值远不止“揭秘”这么简单。这部洋洋28万字的报告文学用了近三分之一的篇幅,对过去20年医改的历程进行了回顾和反思,对政府先后19次降低药价而老百姓依然没能得到实惠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我看来,与其说这是一本医疗行业的内幕揭秘,不如说是中国医疗行业的病历报告,它对这个行业的病史,种种“病症”表现,此前的“医治”的手段、过程、效果进行了全程跟踪记录。特别可贵的是,它重新审视了此前医治方案,辩证分析了疗效不佳的原因,为公众参与会诊提供了有益的依据和建设性思路。此书的意义在于,通过揭露问题、分析问题、反思问题,以引导人们探寻对策,找到治疗医疗行业所染沉疴的办法,然后下重药、施快刀将其根除。(邢世嘉)

  《中国之痛》,曾德强著,中国国际广播音像出版社2007年1月第一版,24.00元

    
  光明网2007-07-18 08:07 来源:中华读书报
  • 经典章节
  • 作者介绍
  • 主要内容

  这是一本读来让人深感不安,甚至恐惧的书。

  这种不安和恐惧来自于一位老人住院82天所花费的千万元医药费,来自于一位农妇因支付不起高昂的治疗费被家人送进火葬厂,来自于一位难产产妇因无钱住院自

行剖腹取子,来自于一位民工因交不起治疗费遭医院拒医而在医院走廊活活疼死,来自于一对农民工夫妇因无钱治病而双双跳江自杀,来自于一个又一个农村壮汉因看不起病在家等死等等报道。这本叫《中国之痛》的报告文学将一幕幕触目惊心的惨剧形象真实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让人不寒而栗。

  人民群众看病贵、看病难不是某个人的痛,由此造成的悲剧发生在少数人的身上,却真实地折射出整个社会、整个时代的悲哀。《中国之痛》以它特有的穿透力,让我们看到了社会转型期医疗行业道德坚守与体制创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我们看病为什么那么难?本书作者用事实告诉我们:看病难的根源是因为看病贵,而看病贵的罪魁祸首在于医疗腐败。所有涉医行业形成了个互利互惠的利益链,从药厂到药商、从公立医院到民营医院、从行医者到管理者,在利益面前,经常放弃了人道,尽其所能地从患者身上榨钱,坑害患者的胆子之大、手段之高、心肠之黑,令人发指。在涉医行业的利益集团内部,一个“黑洞”、一个“黑窝”、一条“黑线”、一本“黑账”、一张“黑网”,谁都摸得着、看得见,但就是心照不宣,你黑我也黑。黑网密结之中,患者自然成为悲哀无奈的鱼。

  生过病、就过医的人,对看病贵都有切实的感受,但很少有人知道所以然。在相当一部分患者看来,医院是国家办的,国家是不会亏老百姓的,更是不会坑病人的。所以不论药价有多高,他们都认为是合理的。基于这样的误解,一些因看不起病在家等死的人,并不怨恨医院收费贵,只怨自己钱少。而本书会让更多的人知道,看病难,并非难在他们钱太少,而是难在医疗费太贵太高。而这个高价也不是国家规定的,而是有人在以国家的名义操纵药价,谋取私利。

  一种药品或器械欲进医院,经销商必须向院长、科长、医生及其他相关人员一一支付回扣。同一类药品或器械,谁的回扣给的高,谁的货才有可能被采购,医生也才积极地写进患者的处方。回扣额是在零售价的标准上倒扣,一种药品零售价越高,相关利益人所得的回扣就越多。于是药商竞相抬高药价,以满足医院利益人的贪欲。而最终为回扣买单的,并非药品供销商,而是毫不知情的患者。

  “过度医疗”对很多人来说是一个陌生的名词,听起来很中性,还有几分温和。但解剖其中的肠肠肚肚却不能不让人惊赫。譬如,患者陈述阴部不适,医生检查后明知是阴道炎一类的小病,他却偏偏会告诉你,这是宫颈糜烂,是性病;患者明明是良性肿瘤,医生偏说不能确诊,有可能是恶性;明明用听诊器等简单传统的器械就可以确诊的疾病,医生偏要让你使用进口的大型仪器来诊断;仪器检查一两个项目就能确诊的常见病,医生却要开一长串检查项目;吃几块钱的药就能解决的小感冒,医生却要在处方上开上三种以上内服新特药,外加一种含片一种糖浆之类的口服液,同时还要让你输三天的抗生素……诸如此类的花招,一般的患者当然是识不破看不清的。而医生却利用患者对疾病的无知与恐惧,对自己的信任与依赖,或借题发挥,夸大病情,小病大治;或无中生有,制造疾病,无病也治。总之是要尽可能多地从患者的身上捞钱。这就是“过度医疗”的本质。

  医疗行业本来以减轻人类的痛苦、服务于人类健康为崇高使命,而现在在某些地方,它却背离了人道主义宗旨。显然,这个行业自身已经深染沉疴,机体正在腐败,功能已经紊乱。《中国之痛》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也许是出于市场的考虑,出版社在这本书的封面上用了“医疗行业内幕大揭秘”这样的副题。其实,此书的价值远不止“揭秘”这么简单。这部洋洋28万字的报告文学用了近三分之一的篇幅,对过去20年医改的历程进行了回顾和反思,对政府先后19次降低药价而老百姓依然没能得到实惠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我看来,与其说这是一本医疗行业的内幕揭秘,不如说是中国医疗行业的病历报告,它对这个行业的病史,种种“病症”表现,此前的“医治”的手段、过程、效果进行了全程跟踪记录。特别可贵的是,它重新审视了此前医治方案,辩证分析了疗效不佳的原因,为公众参与会诊提供了有益的依据和建设性思路。此书的意义在于,通过揭露问题、分析问题、反思问题,以引导人们探寻对策,找到治疗医疗行业所染沉疴的办法,然后下重药、施快刀将其根除。(邢世嘉)

  《中国之痛》,曾德强著,中国国际广播音像出版社2007年1月第一版,24.00元

    
  光明网2007-07-18 08:07 来源:中华读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