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凯风专区  >  今日推荐  >  更多
邪教的“反生态文明”本质

作者:郭寿良 · 2010-08-30 来源:凯风网

  生态文明从本质来看是和合哲学的表现,从内涵上分析,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理解。首先是人与自然关系的转变。在农业社会,人与自然是一种自然基于高位的关系,人类对自然充满崇拜和恐惧,渴望征服自然却无能为力;到了工业社会,领略了科学威力的人类开始从崇拜自然转为崇拜科学,人与自然的关系似乎是人占了上峰,也是开始了疯狂的对自然的“征服”。等到工业文明的危害初见端倪,人类开始思考一种和谐的关系,这就成就了今日的生态视角;其次,广义的生态文明,既要求人类与自然实现和谐,也要求人类本身实现和谐。生态文明的主旨在于增进和谐,既包括生态环境(人与自然)的和谐,也包括社会环境(人与人)的和谐,最终造就一个真情至上、和睦友爱、物质生活节俭而精神世界充盈、洋溢着真善美的温暖如春的社会。从深层次思考建设“生态文明”的理念和内涵,我们可以发现生态文明遵循的是一条人、自然与社会和谐发展的理路,这与邪教的反社会、反人类的本质极不相容,积极开展防范邪教工作,将对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一、“生态文明”的和合哲学本质

  《周易》里说:“见龙在田,天下文明。”唐代孔颖达注疏《尚书》时将“文明”解释为:“经天纬地曰文,照临四方曰明。”“经天纬地”意为改造自然,属物质文明;“照临四方”意为驱走愚昧,属精神文明。从这个意义上说,文明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成果,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而生态(Eco-)一词源于古希腊字,意思是指家(house)或者我们的环境。简单的说,生态就是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它们之间和它与环境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随着人们对工业文明的反思,“生态”一词涉及的范畴也越来越广,人们常常用“生态”来定义许多美好的事物,如健康的、美的、和谐的等事物均可冠以“生态”修饰。基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把握生态文明的内涵需要理解其背后的和合哲学本质。

  和合学认为,和合是自然、社会、人际、人的心灵、文明中诸多元素、要素的相互冲突融合,及在冲突融合的动态过程中各元素、要素和合为新结构方式、新生命、新事物的总和。和合学的本质是和,它是对于自然、社会、人际、心灵、文明的整体和谐、协调、有序的探索。对称、整合、达成、和谐作为中国人文精神的原则,在诸多元素、要素和合为新事物、新生命中起着重要作用。和合是活生生的民族精神,是沉甸甸的智慧结晶。“合”字的总体意象,是广泛采集众多元素,酝酿出新生态;它生动地体现了中国远古文化对“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的和合意境的艺术追求。

  从一定程度上而言,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史。从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考察,我们会发现。在人类历史进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几次重要的转型过程。从农业社会人与自然的原始统一,表现为传统的膜拜自然,到工业社会人与自然的尖锐对立,表现为致力于征服自然、统治自然,再到和谐社会人与自然的历史性和解,内含着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依据。

  几百年来,培根经验主义的自然观,笛卡尔崇尚分解的科学方法和牛顿力学的机械论世界图景,导致人们将作为整体而存在的自然还原、拆卸、分解为各种孤立存在和基本单位。作为人类征服、改造和统治的对立面,它通过概念上的主体与客体、主观性与客观性、描叙与评价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人被称为不同于自然中其他的理性存在,并高于其他存在,那些存在服务于人的对象。但随着工业文明所带来的危害渐渐暴露,人们开始重新思考自身与自然的关系,才发现,人类与自然是一种共生的关系。因而认识到,不仅人是主体,自然也是主体;不仅人有价值,自然也有价值;不仅人有主动性,自然也有主动性;不仅人依靠自然,所有生命都依靠自然。因而人类要尊重生命和自然界,人与其他生命共享一个地球。人与自然都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与自然不存在统治与被统治、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而是相互依存、和谐共处、共同促进的关系。人类的发展应该是人与社会、人与环境、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协调发展。人类的发展不仅要讲究代内公平,而且要讲究代际之间的公平,亦即不能以当代人的利益为中心,甚至为了当代人的利益而不惜牺牲后代人的利益。而必须讲究生态文明,牢固树立起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观。

  二、邪教的“反生态文明”本质

  从法轮功等邪教组织邪教的危害来看,我们可以发现,邪教的所作所为完全背“生态文明”而行的。

  首先,邪教漠视生命,践踏生命。1998年江西省万安水电厂检修车间主任王昌法迷恋上法轮功,拒绝服药,在练功的半年时间里越来越消瘦,形成高度肝腹水,却始终认定法轮功能治好他的病,终因贻误治疗去世。2001年10月23日,因练习法轮功,并受“法轮功”驱使,中央音乐学院二年级学生陈果在天安门广场参与自焚,生命岌岌可危。这些血淋淋的悲剧告诉我们,人的生命是宝贵的,只有践行人与自然和谐的文化价值观。树立符合自然生态法则的文化价值需求,体悟自然是人类生命的依托,尊重生命、爱护生命是人类自身进步的需要。

  其次,邪教煽动民众,制造动乱。自2002年6月23日至6月30日,覆盖全国的鑫诺卫星陆续遭法轮功”非法电视信号攻击,卫星转发器传输的“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中的中央电视台9套节目和10个省级电视台节目受到严重干扰,全国部分农村、边远山区的“村村通”用户无法正常收看迎接“七一”、香港回归5周年庆典等重大电视新闻和世界杯决赛阶段电视转播及各电视台电视节目,法轮功邪教组织实施的干扰我广播电视节目正常播出和卫星正常使用的严重违法活动,违反了有关国际公约和民用通信的基本准则,危及国家安全,侵犯了公众权益。还有,法轮功多次组织修炼者到北京天安门和政府部门门口进行静坐示威,给国家的安全带来诸多的隐患。当前我国正经历经济转轨、社会转型,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大量复杂的社会矛盾。但是如果运用和合哲学的和谐理论,充分重视和恰当利用,足以化解冲突。但邪教却肆意利用并煽动这些矛盾,给国家安全和民众的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

  再次,邪教的伎俩体现了反和谐的本质。研究表明,邪教控制的主要伎俩为精神控制,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披宗教的信仰外衣,为达到教主崇拜;二是披科学的技术外衣,为达到盲目服从。邪教利用尖端的心理学和神经生理学手段(以“思维”和“精神复活”为幌子),瓦解信徒的意志和理智,在很多情况下导致他们心理严重变态;三是披精神力量的神秘外衣,为达到理论的自我圆满。邪教编造歪理邪说,面对黯淡和不确定的前景,它宣称可以提供和平、安全和对所有疑问和问题的解决办法,可以使精神战胜物质,获得超能力以及最终的目标——“人的完善”。这些伎俩的背后所表现是对自然的反叛,而生态文明所要求的人类要尊重和爱护自然,将人类的生活建设得更加美好;人类要自觉、自律,树立生态观念,约束自己的行动。

  三、建设“生态文明”必须防范邪教

  生态文明,或称绿色文明、环境文明,是依赖人类自身智力和信息资源,在生态自然平衡基础上,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全球化协调发展的文明。这种文明,尽管尚处于理想和构思阶段,但不可否认已有部分成为现实,且有强大的社会公众的自觉支持和拥护。从经济角度来看,“绿色生活”已渐成主流;从政治角度来看,民主的绿化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内涵。邪教的反生态文明本质给生态文明建设带来诸多的威胁,积极开展防范邪教工作将对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实现 “绿色生活”必须防范邪教。在生态文明的视角下,人类社会活动在经济发展基础上逐步转向以文化活动为主。即在生态文明时期,科学、艺术、教育、信仰、伦理、道德、审美、健康、娱乐、智力开发等日益成为人类社会活动的主要内容。人的生活方式也将从着力追求物质利益、过度消费逐渐转向主要追求丰富多彩、简朴、清洁、健康、优美、舒适的“绿色生活”。从一定意义上来讲,一个比较成熟的市场经济,必然要求并具有比较稳定的社会环境。市场经营活动的运行,市场秩序的维系,以及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各个环节,都需要公平和公开。邪教的反社会本质和采取蒙骗方式敛财的伎俩,会造成经济的不协调发展。为了解决邪教所带来的问题,就需要政府加强防范邪教工作。

  其次,实现“绿色民主”必须防范邪教。社会民主的绿化是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生态环境危机并不是自然本身的危机,而是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和经济社会组织形式的危机。因此,解决问题的答案不在生态环境上,而在人类自身。同时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不能停留在个体的环境政策上,还应是整个社会的生态化,这必然意味着一种社会的绿化。也就是说,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化依赖于和要求人与人关系的生态化,而这种生态化的基本含义就是现行框架的进一步民主化。同时,社会与经济制度的民主是建立形式多样的生活方式即社会生态化的重要基础。只有社会与经济决策和生产过程的民主,人们才能确保经济生产基于和服务于社会成员的实际需要,而不只是满足于资本利润的增值。生态环境危机的社会原因,正是经济利益尤其是资本利益成为一种不受限制力量的结果。而民主绿化即广泛民主是扭转这一状态的基本手段。政治与经济的充分民主即是社会生态化的基石,也是走向绿化社会的重要途径。邪教追求教主崇拜,人际关系的冲突,从根本说是践踏民主,祸国殃民。制止邪教的发展,最有效手段是通过防范邪教,使民众具备绿色民主的理念,使权力无法滥用,也不可能获得运用的机会。

  再次,维护社会稳定必须防范邪教。国家稳定,长治久安,这是人民的最高利益。生态文明的日益发展将使人类突破民族、国家、阶级、集团的藩篱,超越狭隘的个人利益和集团利益。而强调全人类对地球环境的共同责任和义务,促使全人类在更广泛的领域实现一种平等合作关系,以共同保护和建设地球家园。邪教的反社会本质使得社会动荡不安,开展防范邪教工作,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将为生态文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和极好的机遇,防范邪教是维护社会稳定重要保障。

  生态文明发展结构理论把生态环境资源作为社会结构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政治、文化“三领域”框架中加上“生态环境”,建立起“四领域”的总体框架,因为优良秀美的地球生态环境是人类文明繁荣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人类文明必须把保持自然生态环境系统的正常运转作为其重要标志之一。防范邪教是社会进步、社会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生态文明的形成、巩固和发展,既要靠教育,也要靠法制,同时,还需要防范邪教工作的努力开展为其提供一个安全和谐的环境。总之,坚持防范邪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生态文明致力于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共生、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而防范邪教工作同样建立在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基础之上,两者之间有诸多的共通之处,积极开展防范邪教工作,将为生态文明的发展保驾护航。

 

【责任编辑:辛木】

分享到: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