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晚秋,女,1962年11月16日生,中专文化,原吉林省珲春矿务局建设总公司助理工程师。2002年6月26日,年仅40岁的她早早的离我们而去。
朱晚秋心灵手巧,工作上兢兢业业,在单位很有人缘;在家里,她尊老爱幼,认识她的人都说她是个孝女。她持家有方,与丈夫相敬如宾,对孩子充满爱心,尽管收入不多,却把小家操持得井井有条。
1996年11月,经人介绍,她在其居住地珲春市河南街接触到法轮功,读过《转法轮》后,她被其中的“修心”、“重德”、“真善忍”所吸引,开始习练法轮功。在“宇宙主佛”李洪志的一步步引导下,她越陷越深,只要是法轮功的东西,她都奉若至宝,孜孜不倦地反复研读《转法轮》,把实现“圆满飞升”、进入“天国世界”、做“佛、道、神”、回归“天国世界”作为人生目标,相信通过修炼法轮功能够“圆满飞升”,造福家人。
朱晚秋原本喜好读书,修炼法轮功后,她把其他的书都收了起来,甚至扔掉,只看法轮功的书籍。为“圆满成佛”,达到“大自在”的境界,朱晚秋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学法、练功之中,工作的积极性没了,对亲人越来越淡漠,和邻里同事的交往越来越少,把自己局限在“功友”、“同修”的狭小圈子里,凡事都以是否符合法轮功来衡量。有一段时间,她异常兴奋,对人讲,“师父”说了,有一大批学员将要圆满,大家一定要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机会。从此她更加“精进”,常常说些不着边际的话,旁人都觉得她的精神不太正常,因而对她敬而远之。
1999年7月,朱晚秋苦等的“圆满”没有到来,等来的是国家取缔法轮功。家人都劝她不要练了,她不为所动,认为要想实现“圆满”,就必须经受住磨难的考验。这年9月25日,她第一次踏上了进京“护法”、“弘法”之路,一路上她逢人就讲“法轮功好”,结果在河北省三河县被当地居民举报后遣送回乡。她不甘心,10月初再次进京,又被遣送回乡。两次进京闹事未果,但是她不甘心。10月25日,第三次进京的朱晚秋终于实现了到天安门广场“护法”的愿望,虽然没有实现她预想的“白日飞升”,但她感觉自己离“圆满”更近了一步。
2000年7月,在法轮功被取缔一周年之际,朱晚秋又看到了希望,认为“圆满”在即,第四次进京“弘法”,结果她幻想中“圆满”的美好时刻依旧没有来临。她失望之极,把不能“圆满”的原因归结于自己没有放下“情”。从那时起,她就开始有意疏远和漠视父母、丈夫和儿子,认为他们是阻碍自己“圆满”的“魔”。家人找来反邪教志愿者对她进行心理辅导。在亲情的感召和反邪教志愿者的悉心帮助下,有一段时间,她表示不再习练法轮功。可是,多年来形成的法轮功思维定式,使她一直难以割舍,加上以前的“功友”又对她进行诸如“形神俱灭”等说教,使她在练功和亲情的取舍中,摇摇摆摆,倍受煎熬,既不想放下亲情又不想放弃“圆满”的美梦。就这样,在强大的心理压力下,她变得恍恍惚惚,精神状态时好时坏。
为使朱晚秋不再与前“功友”们联系,彻底摆脱法轮功,她的家人决定换个环境。2001年10月,丈夫调动工作,一家人举家搬迁到山东省威海市,暂住在古寨东路261号。丈夫怕她闲下来胡思乱想,就让她去销售安利产品,但没什么业绩。丈夫看得出来,虽然朱晚秋表面上不练功,但思想上一直放不下法轮功,平时她还常常说一些“放下执着心”、“排除干扰”、“圆满上苍穹”之类的话。丈夫心想,也许时间长了,她就能真正忘掉法轮功了。
朱晚秋过去喜好读书,经常借用一些典故来说事儿。有一次,她曾和丈夫说起“鼓盆而歌”的故事:庄子的妻子去世,朋友去看他,发现他边拍打瓦盆边击节唱歌,就批评他。庄子说,他并非不悲伤,人死是自然规律,同春夏秋冬循环一样。人本来没有生命,是在混沌迷茫中,由气聚成了人形,死后只是恢复了原样。我为什么要哭呢?现在我妻子安寝于天地之间,再也不会有穷苦和疼痛,这是她的归宿,我要为她庆贺。朱晚秋借此说:“人要返本归真才是做人的真正目的”、“练功人将来都是要圆满的,在死亡的那一瞬间会有一种解脱感,没有身体的束缚,轻飘飘地非常美妙地飘起来”。因为她过去也经常说类似的话,丈夫只当她是在说胡话。
原以为日子就这么平淡地度过,谁成想,2002年6月26日,趁家里没人,朱晚秋撇下父母、丈夫和年仅14岁的儿子,为“圆满”和亲情作了最后的了断,从自家六楼纵身跳下,当场死亡。跳楼前,她把自己的书籍捆好,在煤气表上贴了字条——“煤气漏气”,用电饭锅做好了稀饭,并给丈夫留下了遗书(附图)。
遗书这样写道:中举(朱晚秋丈夫的名字):您好,这是最后一次写信给你了,我们夫妻多年,很感谢你在生活中对我的关心照顾,你扶持我成长,我非常感谢,在这里深深地向您行个礼,孩子和你很有缘,只是您多操劳了,对不起,我该走了,永别了。(记着我讲过庄子)平常心是福 有空关心一下我父母(书送给你和孩子) 妻子:朱晚秋2002.6.23。
尽管遗书有些语无伦次,但是从字里行间和她生前的举动中不难看出,她对亲人无限地爱恋,然而她最终选择的解脱方式却是以跳楼自杀来实现所谓的“圆满”。
附:朱晚秋写给丈夫的遗书
【责任编辑:一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