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凯风专区  >  今日推荐  >  更多
荒诞的“去情”经历

作者:陈艾凤(口述)鱼柳(整理) · 2010-11-29 来源:凯风网

  我叫陈艾凤,今年47岁,初中文化,家住郑州市二七区。我的丈夫是一名工人,对我体贴入微,夫妻很是恩爱。儿子聪明可爱,品学兼优,深得老师和同学的喜爱。2002年4月,丈夫不幸得了半身不遂,我就一边精心照顾丈夫,一边照顾孩子。一家人虽然日子过的清苦,但是很温馨。

 

  2006年3月,一位远房亲戚来郑州游玩,在我家住了几天。其间,她向我介绍了法轮功,说法轮功不但能治病,还能修心养性“上层次”、“白日飞升”走向“圆满”。这位亲戚还说,“一人练功,全家受益”,只要我坚持练功我丈夫的病会不治而愈,“神”会赐予我儿子聪明智慧,儿子不学习也能考上名牌大学。满怀着对幸福生活的憧憬,我买来了法轮功书籍、磁带等资料开始练习法轮功。

 

  两个月之后,我对“圆满”“上层次”发生了深厚的兴趣,自以为找到人生的目标。从那以后,我开始全身心投入到“修炼”当中,每天除了“学法”,就是练功、“讲真相”,“做三件事”成了我最大的精神寄托,占用了我的大部分精力和时间。渐渐的我人也变懒了,家务活也不愿意干了,每天家里都乱糟糟的。时常,我对卧病在床的丈夫置若罔闻,连给十多岁的儿子做饭也顾不上,儿子常常饿着肚子去上学。

 

  眼见家里被我折腾的越来越没个家样,一向脾气好的丈夫第一次对我发了脾气,丈夫流着泪说:“你可以不管我,但你不能为了练功连儿子也不要啊”。看着丈夫的眼泪,想到曾经的恩爱,尤其是看到最疼爱的儿子吃不好睡不好,日渐消瘦,我的心中也萌生出自责感,也曾动摇过,但这种念头刚一萌生就会被我“师父”的教诲打消。“师父”说:“修炼要看淡一切,要放下名、利、情,跳不出这个情,你就修不出来。”我心想:“名、利,对我来说无所谓,反正我也没工作。我修炼了这么长时间,不能前功尽弃,毁在情上。”“师父”还说了:“今生我是你的亲人,来世那说不定又是谁的亲人呢,咱们就是一世的缘分。”“执著于亲情,必为其所累,所缠,所魔,抓其情丝搅扰一生,年岁一过,悔已晚也。”正是在这些“师嘱”的熏陶、约束之下,我变得更加冷酷无情、六亲不认。对我的变化,丈夫既心痛又无奈。为了不让自己和孩子挨饿,轻度偏瘫的他只好一次又一次地艰难起身,拄着拐杖,拖着病体,隔三差五地做一次饭。

 

  2006年7月,久卧病榻的丈夫因无人照料,身上长满了褥疮。有一天,儿子放学回来发现了这个情况,懂事的儿子当时就哭着求我说:“妈妈,你别练了,照顾照顾爸爸吧,你就忍心看着他这样活受罪吗?”我烦躁地回答说:“小孩子你懂什么,我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你们父子好。”儿子不听,依旧哀哭不已。我急了,走过去用巴掌狠狠地打在儿子身上,儿子哭得更厉害了。俗话说:儿女是娘的心头肉。可当时的我,就像是着了魔,打儿子打的手都痛了,竟然一点心疼的感觉都没有。得知我家里的情况,年近70岁的婆婆,来到家里照顾病榻上的丈夫和年幼的孩子。善良的老人非但没有责怪我,反倒天天开导我说,女人要如何顾家,如何体贴亲人云云。那时,一听到这些,我就反感。我想:“这是‘旧势力’的干扰破坏,这是‘大法’在考验我。”于是,我视婆婆为绊脚石,一向对婆婆孝顺的我竟不只一次的责怪婆婆多管闲事,经常不给婆婆好脸色看,还百般刁难,故意说些难听话给她听,婆婆被我气得几次晕倒。对亲人越是冷漠,亲人越是伤心,我心里越是欢喜。我认为,我正在过“修炼人”最难过的“情关”,离“圆满”更进了一步。

 

  因为我练习法轮功的缘故,年少的儿子经常承受着心理和身体双重的负担。在学校,儿子因缺少家庭温暖而感到自卑,他不敢和同学说话聊天,怕别的同学说起自己的妈妈又做了什么好吃的、周末带着去那儿玩了之类的话题。每天晚上回到家里,儿子既要照看有病的父亲、年迈的奶奶,还要担心痴迷的妈妈,常常夜不成寐。双重的打压令儿子的精神日益恍惚,性格变得内向、孤僻,学习成绩也一再下滑,经常不愿意去上学。2006年8月,无心就读的儿子自职业中专辍了学,呆在家里和奶奶一起照顾父亲。

 

  看到儿子辍学,我心中又是一喜,觉得自己在“去情”上更进了一层,我练得更加起劲了。为了彻底地摆脱家庭的牵绊,闯过“情关”,做一名真正的“修炼人”,我决定离家出走“讲真相”。2007年8月,我悄悄地离开了家,和几个“功友”一起流窜到登封、新密等地,白天猫在出租屋里休息,夜晚我们就偷偷摸摸跑到外面去散发传单,挂横幅,宣传法轮功。就这样,有半年多的光景,我没有进过一次家。

 

  直到2008年8月,在反邪教志愿者的帮助下,我才彻底识破了李洪志的骗局,从噩梦中醒来。然而,为“去情”,我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因为没有学历,我的儿子至今未能就业;为了照看丈夫,婆婆积劳成疾,已经卧床不起;最令我心痛和悔恨的是,因无人照料,未及时求医问药,我的丈夫已经全身瘫痪,再也站不起来了。

 

【责任编辑:晓涵】

分享到: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