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徒对法轮功的评价主要是指信徒通过对法轮功的相关信息进行收集,并结合自身习练过程中的效果对法轮功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客观公正地评价法轮功的功效,既是对他人负责,更是保证自己看清法轮功真实面目的必要保障。影响信徒对法轮功客观公平评价因素很多,本文以心理学研究为视角,将予以探析深刻影响着信徒对法轮功评估效果且不易被察觉的心理效应。
一、引言
心理效应是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在评价中产生的心理效应主要是由于认知、情感、态度等因素作用于评价主体而使之发生变化的现象。影响信徒评价的心理效应很多,比如罗森塔尔效应、月晕效应、刻板效应、成见效应、近因效应、爱憎增减效应……其中有些心理效应将会对信徒客观公平地去评价产生偏见。事物之间存在着普遍的联系,每一种心理效应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如同自然界中的食物链一样。这些消极的心理效应环环相扣、以链带形式存在并导致信徒对法轮功评估过程中形成偏差。
二、信徒对法轮功评价中的心理效应链现象
1、心理效应链的构成因素
(1)月晕效应。月晕效应就是我们常说的光环效应。它是指人们在观察判断和评价某件事物或者某人的时候,对其某些突出品质和特点的印象非常深刻,从而淡化或忽视了掩藏在这些品质特征后面的其他品质。管中窥豹、以偏概全,这种心理效应在人们的评价中屡见不鲜。
(2)成见效应。成见效应是一种个体刻板现象,主要指在判断评价过程中,受到以前对其所积累的看法的影响,是长时间对事物的看法加以固化、加以定型,从而产生的效应。成见有显著的情感色彩,容易使人自觉不自觉的产生偏见的态度。
(3)锐化效应。锐化效应是指人的价值观对其知觉的促进作用。在信徒对法轮功评估过程中,是信徒对法轮功进行评价的时候,其判断会受其内在的价值观的影响,以致影响评价的结果。特别是当某种与评价有关的价值理念在评价前被谈起,又正好被信徒所内化,锐化效应的影响就会加大。
(4)固定期望效应。固定期望效应是指信徒根据最初对法轮功的评价,把法轮功排到某一程度上,并且把期望也固定在这一程度上。当法轮功发生了实质性变化之后,由于心理定势,信徒并未根据其变化及时调整自己对法轮功的期望,仍把其定位于以往的程度上,从而无法看清法轮功的演变过程,并被其修炼假相迷惑。
2、心理效应链的运作方式
评价不同于测量,它是收集评价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和判断的过程。收集信息到分析,再到价值判断的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受到心理效应的影响,都会使评价失去客观公正性,造成评价的歪曲。如果在评价的各环节中都受到多种心理效应的影响,各种心理效应又相互作用就产生了心理效应链。如图1所示。
(图1)
月晕效应是一种认知心理效应,通常会影响人们对事物的感知,特别是评价对象的某些品质特征非常突出,或者是具有评价者所喜爱的或社会期望性的品质时,评价者就会主观地把这些特征泛化,这种态度误区,会影响信息收集的全面性和准确性。此外,月晕效应使评价对象不能全面地被认知,其形象就会被固化、被定型,从而产生成见效应,成见效应是情感上的偏见。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是成见效应的典型特征,它会使评价者在分析评价对象的信息时产生主观臆断。
锐化效应是在价值判断中最容易发生的心理效应。一方面,成见会进一步促使评价者的某一价值观介入评价判断过程中。另一方面,成见或偏见也可能被内化到评价者的价值观中,而使在做判断的时候不能保持中立而发生锐化效应。这样造成的后果就是最终的评价结果是歪曲的、不真实的、不公正的,不能提供给评价者准确的信息,使整个评价的功能失效,使得评价的最终结果和评价以前没有估计没什么差别,且以这种固化的思维来看待并解释最终的评价结果,这也就是固定期望效应。
就这样心理效应一环扣一环,影响了整个评价过程。如果信徒不去有意地打破这一局面,那么,这一运作过程会在下面的评价中继续循环下去。
3、心理效应链负面影响
心理效应链使信徒对法轮功认识判断产生偏差,不仅仅使其无法看清法轮功的实质,也会导致信徒继续痴迷,更为严重的是,它会导致信徒对其他人群失去信心并出现对抗心理。
首先,从法轮功本身来看,其具有极大欺骗性和伪装性,同时对信徒有独特的催眠和精神控制作用。一旦信徒无法从那些心理效应链中明白过来,往往以为自己是比较清楚明智的,思想上并未受到控制,认为法轮功都是对的,李洪志是伟大的,法轮功祛病健身叫人做好人没有错,等等。法轮功的虚伪性很难被识破。
其次,从信徒的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来看,法轮功极易导致他们形成先入为主的经验判断和逻辑。如果信徒错误地评价了法轮功,就认为国家依法取缔法轮功是因为对法轮功的误解或者是因为对法轮功信徒的考验,等等,因而会产生强大的逆反心理,继续痴迷于其中。
此外,其他人对法轮功的看法不一样,导致信徒将之归结于另一社会群体,并与之存在冲突,甚至发展到对抗。这无疑是很危险的,信徒甚至会因此做出对异己的极端行为。一旦形成了对法轮功评估的恶性循环,就会不断把自己孤立起来,久而久之形成孤僻的性格。
三、信徒对法轮功评价中的心理效应链现象产生的归因分析
1、信徒自身价值观念的缺失被法轮功邪教迷思浇灌
价值观是人们用来区分好坏标准并指导行为的心理倾向系统,是浸透于整个个性之中支配着人的行为、态度、观点、信念的一种内心尺度。对于信徒而言,他们往往由于这样或者那样的原因,在现实社会中无法寻找到一种合适的价值观指导生活,而一旦碰到了类似于法轮功这样的大路货并且扬言能够带给人们的幸福的东西的时候,就会不知不觉陷入其中,被法轮功那套邪教思想逐渐浇灌,其思想行为也逐渐被予以置换,而凡事以法轮功为依据。
法轮功单一的思想模式,促使信徒无法认识到人的智力机构是多元的,而把自身不断贬低,忽略了自身的能动性,一味地以法轮功为标准,而丧失了分辨能力。自以为是理智的,却不断地受到自身主观因素左右,形成心理效应链。
2、信徒不注重对评价过程、行为和结果的反思
评价是一个价值判断的过程,自然无法与评价主体的主观因素脱离关系,这就需要信徒不断的对自己做出的评价行为进行反思。但是许多信徒缺乏对评价的反思意识,习惯于按照法轮功那套思路来做判断,“不能怀疑大法”,不断以此找依据,只是注重结果,而对结果的关注也仅限于“法轮功好”,却很少反问自己并分析“为什么?”、“法轮功真的好吗?”、“其他人怎么能看待法轮功?”……正是由于缺乏对评价过程评价结果的反思,才会使评价受到心理效应的影响,从而也加剧了心理效应链的固化。也正是没有反思,信徒无法发现问题,思维被牢牢地链在其中,不能及时发现、修正自己的错误。
3、评价方式的选择以及评价工具的应用比较局限
评价方式的选择和评价工具的应用直接影响着评价信息的搜集,信息的局限性又是造成心理效应链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法轮功信徒收集资料往往带有先入为主的特点,即使碰到法轮功的纰漏,也会不断回避,并且认为那不是法轮功的错,而是其他的非法轮功原因导致的。特别是,多数人没有出现问题,只是那么少数的人出现了严重问题,这使得信徒以为那只是极为个别的现象,而无法对大面积的事情做出信息的收集和判断。
加上信徒本身能力有限,对于现代科学认识水平有限,同时带着特有的“好用就行”的实用主义原则,认为只要好用就行,只有能够满足自己目前的需求就行,而不用去管其他的,眼见为实,耳听为虚,致使信徒对其他人因为修炼法轮功出现偏差甚至死亡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无法对法轮功做出客观全面公正的评价和正确认知。缺乏科学的精神和评价工具,信徒对法轮功的评价存在种种心理效应链导致评价偏差也在所难免了。
四、信徒对法轮功评价中克服消极心理效应的策略
1、树立正确的科学的人生价值观念
价值观念是支配人们行为的核心系统,所以转变邪教观念,树立正确科学的人生价值观念是客观公正且有效地实施评价的前提条件。
首先,信徒自身是生活的主体,也是有发展需求的人,而信徒自身的发展需要也是多方面的,具有能动性和自我教育的可能性。因此,在评价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既要站在自身角度思考问题,也要全面客观看待法轮功反人类、反社会的邪教本质。
其次,法轮功本身处于动态发展中,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信徒自身不能以一成不变的眼光去看待,要用发展的眼光去分析,去收集资料,去对照,而不是因为“不二法门”杜绝其他一切与社会信息的交流。
再次,人与人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自身良好心态并不代表法轮功修炼者以及法轮功的创建者就是良好的,自己想做好人未必就是像法轮功那样要求的做好人,认知法轮功需要结合正确的社会观念及方式进行,而不是置社会不顾凌驾于社会之上。对法轮功的不同阶段不同方式需要予以区别对待,区别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2、对法轮功评价过程及结果的实践反思
对评价过程及结果的反思意义重大,是信徒理清思路、看清邪教面目的有效途径,也是促使信徒远离邪教实现自我发展的有效途径,又是促进有效认知的最佳手段之一。然而,评价中更需要信徒的自我反思。只有在不断的反思中警醒、按照客观的评价标准全面客观地评价法轮功,才能使主观干扰消灭在萌芽之中,也只有通过反思才能及时的发现已有评价偏差,走出心理效应链套子。
首先,信徒应该放大选择的范围,不要局限于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应该多听听身边的人或者其他人的客观认知,并选取合适的评价工具和方法。
其次,信徒要特别注意评价过程中的反思。不要让法轮功那一套东西先入为主干扰到自己,尽可能以一个局外人反思自己。不断提醒自己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保持中立的态度,避免任何情绪对判断的干扰。
再次,对于评价结果不要急于作为下结论的依据,而是要认真分析自己这样的结论是不是受到了其他东西的暗示,并且是否受到了自身的身心情绪状态的影响。并注意评价过程中是否彻底割舍了对法轮功理论的依赖。
3、信徒需要积极引入外力参与评价
后现代主义评价观认为“评价具有协商性,评价本质上是一个共同体内部的平等对话与协商的过程,评价应该关注不同团体的声音,应该尊重不同对象之间的差异。”因此,如果能够在评价中充分发挥他人的作用,与自己构成评价共同体,一同构建评价过程,那么就能够使信徒远离消极的心理效应链的作用,加强评价的效性。
积极引入外力或者他人参与评价之中,不仅意味着要给予他人评价以合理的地位,还要与他人一起构建一个平等、对话与协商的评价机制。首先,信任是前提,信徒应当相信组成评价共同体的他人具有做出正确评价的能力,相信通过参与评价过程会使评价发挥最佳效用。其次,信徒应当为他人提供参与评价机会,打破自身始终以法轮功为基点的评价死循环。再次,通过共同评价,求同存异,不断消除差异性,逐渐形成比较客观正确的认知,也有利于改变原有的偏见消除消极心理链导致的偏差。
五、小结
以上从信徒角度出发,对其在评价法轮功过程中存在的消极心理效应链现象进行了描述及归因分析,同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但由于信徒本身对法轮功的痴迷程度有异,因而对法轮功的评价难以做到全面客观,还需要通过其他方式予以帮助,促使其正确客观评价法轮功,做出正确的选择。
【责任编辑:晓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