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凯风专区  >  今日推荐  >  更多
邪教向校园渗透的新特点

作者:徐 辰 · 2011-09-26 来源:凯风网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是培养未来事业接班人的地方,也是邪教组织与我争夺下一代的重点领域。近年来,境内外邪教组织通过各种渠道,使用各种手法,千方百计地向我校园渗透、侵入,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特点:

  一、在渗透形式上,冒用宗教名义传播歪理邪说,给学生洗脑

  邪教组织往往打着宗教的旗号,冒用某种正统宗教的名称、观念和教义,篡改、歪曲正统宗教教义,编印似是而非的教义,或用小册子、宣传画、小报,或通过网络等形式,在校园内四处散发传播。近几年,厦门市不少学校都出现过邪教组织投递、散发一定数量的宣传品、光盘。这些涂上宗教色彩的邪教教义,常常以批判现实社会存在问题的姿态出现,以“末世论”的说教和建立新的理想社会的主张来骗取学生的好感和信任。在校学生出于寻觅人生信仰的内在价值需求,又涉世未深,是非判断能力欠缺,很容易被邪教所迷惑,身陷其中而不能自拔。

  二、在渗透对象上,把在校学生尤其是大学生作为主要目标,并呈低龄化趋势

  在校学生特别是大学生好奇心强,生活阅历浅,生理和心理不成熟,具有追逐新奇、标新立异的特点,他们正努力探索人生的真谛,期望追求精神世界的“圆满”。他们对有关人生意义、宇宙奥秘以及神秘文化的问题颇感兴趣。尤其在社会变革的冲撞和面对各种矛盾的压力下,容易迷失自我,产生信仰危机,很容易被邪教欺骗、迷惑和侵袭。在现实生活中,邪教常常利用神秘功法作诱饵,向学生大肆鼓吹某种功法的神奇,并许诺如修炼本教功法就能获得超凡的特异功能。这些邪教所宣扬的“超常科学”、虚无缥缈的理念,正好迎合了一些大学生包括年轻教师的好奇心,而邪教所谓功法的神秘性也恰恰吻合了一些学生超越自我的思维模式,使他们不自觉地被邪教引到邪路上,难于回头。如厦门市某高校大学生林某,在校几年时间里,经不起某邪教组织的诱惑、拉拢,把该邪教组织所宣扬的歪理邪说作为精神寄托和最高追求,不仅参加该邪教组织,还经常暗中参与该邪教组织的违法活动,从网上大量下载该邪教组织的宣传品向社会传播和宣扬,造成严重不良后果,最后被法院以犯利用邪教组织破坏法律实施罪判处有期徒刑。值得警惕的是,近几年,邪教的黑手开始伸向中小学,把在校中小学生作为渗透和培养的对象,从小就给他们灌输邪教歪理邪说,引诱他们参加邪教的聚集活动,让他们耳闻目染,达到入心入脑,最终成为邪教的信徒。前不久,厦门市公安机关对辖区内某邪教组织的活动窝点进行冲击,当场查获涉案人员17人,其中居然有4名小学生,他们都是涉案人员的子女,被家长带来熏陶的。

  三、在渗透方法上,利用封建迷信、小恩小惠等各种手段,诱骗学生参与邪教活动

  一是利用封建迷信搞乱学生思想。封建迷信在我国历史久远,种类繁多,影响深广。建国后,经新社会的荡涤和屡屡打击,封建迷信活动几近绝迹。但由于支持存在的一些社会因素尚存,一遇到适当气候封建迷信就会死灰复燃。邪教组织通过宣扬封建迷信,大肆宣扬万物有灵,神灵独立于现实世界之外,具有神秘力量,能够干预人间的吉凶祸福。邪教所宣扬神灵的迷信观念,导致一些在校生非常迷恋星占、梦占、相术、测字、算命、风水等封建迷信,使他们相信邪教主法大无边,是神灵的化身,能与神灵沟通,通过祈祷、膜拜、法术去乞求神灵,来解决自己人生道路遇到的难题。二是利用小恩小惠拉拢学生参与邪教活动。2007年10月,厦门市公安机关一举捣毁某邪教组织在同安区小坪山非法聚会点,当场查获涉嫌参与邪教非法聚集活动的人员42名,其中就有7所大中专院校在校学生29名。经查,该邪教组织就是用小恩小惠的手段,以免费提供食宿、到郊外游玩、参加所谓“圣经诗歌会”的名义,引诱高校在校学生参加聚会活动。通过多次“诵经”,参与组织的聚集活动,最后使学生主动或自觉填表入会,达到在学生中发展成员的目的。这个邪教组织不仅要求内部人员积极向高校渗透,还通过已在学生中发展的骨干人员,利用学生发展学生,拉拢其他学生入会,不断扩充势力,企图做大成势。三是利用高科技手段进行渗透。由于我国政府对邪教活动始终保持高压态势,邪教组织在我国境内的活动空间受到严格限制,他们根本无法公开进行宣传渗透活动,教主们纷纷逃往国外,成为国际反华势力的走狗。为了打开校门,向在校学生进行宣传蛊惑,他们就采取发电子邮件、打骚扰电话等方式,大肆宣扬和传播邪教的歪理邪说,蒙骗不明真相的学生。

  四、在渗透策略上,利用理想与现实的差异,循序渐进瓦解学生的信念

  青少年学生往往对社会和人生充满着美好的愿景。尤其是当今的在校生中,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普遍具有较强的优越感,也存在着亲人高期望值压力下的负重心理。这种优越感下的“以自我为中心”的自主习性和负重心理下的渴望释重的心理,使他们具有向往和尝试不同于学校生活的相对感性的、自由的集群生活的可能。调查发现,凡是迷上邪教的青少年学生都存在这样那样的烦恼和焦虑,比如对自己的出生、家庭现状或者容貌感到自卑;对自己的学习成绩和各方面能力感到焦虑;期待成功,害怕失败,对奋斗目标的迷失而感到精神空虚,等等。邪教组织在某种程度上正是利用了这一点,不择手段地满足他们的好奇心,给任性者以任性的方向指引,给释重者以释放的处所指向,使原本单纯、善良的学生对人生的意义感到迷茫,从而渴望拥有精神的寄托,轻易地误入了邪教的陷阱。另一方面,毕业后就业的理想与现实的差异,也成为高校学生的主要压力源。面对就业市场日趋激烈的竞争,一些学生眼高手低,不愿从事较苦较累的职业,部分学生出现逃避现实、遗世独立的思想倾向。同时,由于传统教育的某些弊端,使学生不能在学校生活中得到精神满足,而他们的知识结构、认识水平、思维能力都决定了他们的判断力还比较弱,面对社会现实与个人理想追求的巨大反差,在校学生在茫然中被邪教趁虚而入,不自觉被引诱到邪教的泥潭中。

 

【责任编辑:辛木】

分享到: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