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法轮功“神韵”演出自诩“世界第一”,并自封“正统”的“神传文化”,但海外观众对这个丑陋的演出却并不买账。从近年来海外观众的评价来看,“神韵”在他们眼中归结起来不过就是三个词:“信不得”、“看不得”与“惹不得”。
所谓信不得,是指“神韵”宣传因为到处说谎,最终丧失了观众的信任。
宣传广告信不得。不少的海外观众都是被“神韵”的华丽宣传吸引的,但观看演出后无不大呼上当。一位观众抱怨:“广告中没有写明的是,这基本上是一场法轮功的宣传活动……我不能对演出里包含了一些劝诱改宗的内容表示抗议,但是至少观众有权在买票前就知道呈现给大家的是场什么样的演出”(美国加州Looney,2009年1月14日);另一位观众则提醒:“我只是想让大家知道那个晚会到底演了些什么,太虚伪了,他们没有诚信……他们挂出广告迷惑观众,却要价甚高,只是让你花钱去听两个小时的法轮大法以及他们遭受的迫害。”(印度灵性大师Swamig,2010年3月24日)法轮功组织自知臭名昭著,在“神韵”宣传中对其邪教性质是讳莫如深的。
门票价格信不得。“神韵”票价是一个十分游移的东西,忽高忽低的票价让海外观众频频中招。一位观众讲述:“搞笑的是当我去网上买票时发现座位图表显示几乎没剩什么票了。然而,到了那儿发现大约四分之一的座位是空的……重要的是,这场表演的票价是它实际价值的四倍”(加州圣马特奥市Michael M,2010年12月31日);李洪志自己在2009年的大纽约国际“法会”上也讲述道:“比如有一次,一个最贵票位中的一个人听说旁边的人买了降价票坐在这里,非常生气,找到剧场经理大吵。还有一次演出前,学员把三楼的观众请到下边一楼来坐,可是坐在下边最好座位上的观众就不干了,站起来就找经理退票。”“神韵”门票的价格大多是注了水的,海外观众一不小心就成了“冤大头”。
政要“褒奖”信不得。民选政治的背景下,很多民众都十分相信政要的言论,法轮功组织则借此大肆鼓吹政要“褒奖”,为“神韵”宣传造势。但随着一系列“褒奖”丑闻的曝光,这种宣传方式也失去了民众的信任。2009年2月,新唐人电视台报道了比利时安特卫普市市长米娅·德斯坎福莱尔(女性)褒扬“神韵”的新闻,但事实却是真正的安特卫普市长帕特里克·詹森斯乃是一位男性。2011年,大纪元网站为了炒作,将法国总统萨科齐拒绝观看“神韵”演出的来信变成“褒奖”信进行渲染,但最终被细心的网友戳破,成为2011年“神韵”宣传最大的丑闻。弄巧成拙,“褒奖”闹剧反倒成了“神韵”失信于观众的导火索。
人无信不立,一个失去了观众信任的演出是断难长久的。
所谓看不得,是指“神韵”演出的内容夹杂着各种暴力、血腥的内容,让很多观众难以接受。
天真的孩子看不得。有观众批评:“小孩子不适合观看这样的演出,因为部分舞蹈表现的是某些团体在中国所遭受到的压迫,有些舞蹈还对暴力进行再现。”(美国网友azawa,2010年5月1日)还有的网友则指出:“我会带我的孩子去看其他有关中国的真正文化的演出,希望他们可以忘记妇女被警察殴打致死的景象。法轮功应该为此感到惭愧。”(美国网友Jcc2008,08年2月9日)这些海外观众不知道的是,在法轮功组织中,孩子们所受的伤害远不是一两个残忍的场景。
浪漫的情侣看不得。不少海外情侣基于对中国文化演出的喜爱,误将观看“神韵”当作了约会的节目,最终却浪漫尽失。加拿大网友Thames为了讨妻子喜欢而购买了“神韵”演出票,希望这是一次“美好的约会”,而结果却看了一个“滑稽”、“愚蠢”的演出;而美国市民Wendy C在观看演出后则写道:“我为我的未婚夫感到难过,因为他买门票看演出实际上是替我庆祝生日的。我能看出他心情很糟,而我比他更糟因为我知道他花了大笔钱要了中间座位——每张180美元!太浪费了!如果知道是这样,即使是免费的我们也不会去看。”
追求高雅艺术者看不得。对于那些艺术品味要求甚高的观众,“神韵”演出无异于是对他们艺术鉴赏力的侮辱。一位美国观众大声疾呼:“要的是中国文化晚会,不是教化!我期待看见和中国农历新年有关的文化庆典,不是简单的、反共的、支持法轮功的宣传,我感到受骗了。”(美国网友Lamiche32,08年2月9日)而网友迈克尔·大卫·科布(Michael David Cobb)则回忆道:“我头一次开戒,穿上长长的黑色大衣,围着昂贵的围脖,和妻子一道去重新认识自己对高雅艺术的鉴赏能力”而结果却是:“我对神韵反复强调它是世界上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最大艺术团体的说法深表怀疑。”
除此之外,因为“神韵”而破坏了家庭聚会、生日聚会、母亲生日的例子更是比比皆是,主要原因则是因为“神韵”拙劣而又另有图谋的演出内容。
所谓惹不得,则是海外民众因为批评“神韵”而受到各种滋扰而得出的共识。
口诛笔伐惹不得。2008年2月6日,《纽约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一场有人难以看下去的中国文化演出》的文章,客观报道了“神韵”遭观众冷遇的场面,遭到法轮功网站数十篇文章的攻击和诬陷。2012年1月12日,加拿大《多伦多星报》登载了记者迈克尔对法轮功“神韵”艺术团和“2012年中国新年嘉年华”艺术团客观对比的报道,法轮功方面马上投书《多伦多星报》,对该报道大加鞭挞,认为迈克尔的相关评论“是偏颇的”,是在“附合中共反法轮功宣传”。
无尽纠缠惹不得。2010年1月,加拿大《温哥华太阳报》报社因为转载了加拿大加西新闻社记者拉瑞莎·里佩斯关于“神韵”演出的报道而受到法轮功人员的滋扰和抗议。无独有偶,2010年5月,法轮功组织人员连续一周在西澳首府珀斯《东方邮报》办公室对面街头悬挂横幅,抗议《东方邮报》刊登的《神韵演出背后的“神韵”》一文。2012年2月,美国《西华报》因为报道了大陆文化团体和法轮功“神韵”将同月在派拉蒙剧院演出而遭到“一台湾移民读者”投诉,指责该报道“帮助中国政府”、“为中国政府宣传”。
“恶报”威胁惹不得。乌克兰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公民报》作者格雷戈里·格洛巴因发表一系列揭露包括“神韵”在内的法轮功丑行文章,不止一次受到来自法轮功组织的威胁。他自陈:“我交流的法轮功信徒经常会采用这种暗示性语言‘你不害怕吗?想想后果吧,难道您不怕恶报……’法轮功的电子资料和印刷资料中收集和刊登了很多反法轮功人员病死灾祸的信息,把此归结为报应。”格雷戈里的遭遇只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联想起法轮功组织的“恶报说”,他们对诋毁“神韵”者进行“恶报”威胁也就不是什么奇怪的事了。
无尽的滋扰早让海外民众将“神韵”视作一个马蜂窝,“惹不得”是不少海外民众发自内心的感叹。
“信不得”、“看不得”、“惹不得”,这三个词清晰的勾勒出海外观众眼中“神韵”的无信相、无耻相和无赖相,而对于那些对“神韵”知之不多的海外民众而言,这些评价无疑具有积极的警示作用。
【责任编辑: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