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凯风专区  >  今日推荐  >  更多
造假背后是心虚

作者:叶 枫 · 2012-09-05 来源:凯风网

  近日来,法轮功媒体再次陷入“造假门”的旋涡。8月31日和9月3日,凯风网先后刊载了《哪里冒出来的“赵斌”?》和《四川人民艺术剧院关于“赵斌”冒充原我院职工的声明》两篇文章,揭露了法轮功媒体授意一名名为“赵斌”的女士假冒四川人民艺术剧院演员接受“希望之声”采访并为神韵演出做虚假宣传的丑行,引起了广大网友的热议。(具体细节见上述两篇文章)

  其实,对于法轮功媒体类似的虚假宣传,人们早已见怪不怪,从2009年的“照片门”到2011年的“造假门”,法轮功组织的无耻、无赖与无德人们早已深切体会。而此次“赵斌”造假案带给笔者最大的感触却是另外两个字——心虚。所有的造假大多都是为了掩盖自身的缺陷,这则假新闻所体现出的正是神韵演出的心虚。

  首先,“赵斌”造假案体现了“神韵”对自身艺术水平的心虚。艺术表现力是演出的灵魂,高水平的演出需要得到专业人士的认可。神韵演出虽然号称“世界第一秀”,但其演出水平究竟如何法轮功组织最清楚,由于对自身艺术水平的心虚,他们迫切需要有来自专业人士的认可,“赵斌”采访由此应运而生。在“希望之声”对“赵斌”的采访中,笔者特别注意了这样一些关键词:“四川人民艺术剧院”、“台柱子”、“跳民间舞蹈”、“大概有十年”,这些关键词汇集在一起就是为了说明“赵斌”是一个来自大陆的表演界资深的专业人士,这样的人对“神韵”做出评价似乎更具有说服力。“大法媒体”可谓用心良苦,为了给“神韵”造势,连找托儿这样的招数都用了上来,只可惜“赵斌”这个冒牌货最终被人识破,“神韵”拙劣的艺术水准更加昭然若揭了。

  其次,“赵斌”造假案体现了神韵演出对观众评价的心虚。“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神韵演出到底如何关键要看民众如何评判。然而民众的评价到底如何?有的网友称“神韵”就是披着艺术的伪善,有的网友说“神韵”节目的水准难称“专业”,还有的网友称“神韵”是一场不怀好意的作秀……面对恶评如潮,心虚的“神韵”动起了歪脑筋。造假成为杜撰观众“好评”的主要手段,为了达到这个目的,2009年,他们杜撰了比利时安特卫普市市长米娅·德斯坎福莱尔褒扬“神韵”的假新闻,最终露馅;2011年,他们无耻炒作法国总统萨科观看“神韵”的假新闻,最终尴尬收场。2012年,他们又玩起了冒名顶替的把戏,用“赵斌”冒充四川人民艺术剧院演员接受采访。越心虚就越疯狂,越疯狂反而越暴露出他们内心的心虚。

  最后,“赵斌”造假案体现了“神韵”对自身虚假宣传的心虚。在“神韵”以往的宣传中发表“赞誉”的大多都是些无据可查的“三无”人员,他们或是无从查证的“国际友人”,或是姓无名、无住址、无职业的“大陆人员”,这样的宣传没有任何说服力,以至于连法轮功媒体自己都觉得心虚。为了让民众相信“神韵”的虚假宣传增加宣传的说服力,他们只好兵行险招,不但编造了一个所谓四川人民艺术剧院的“台柱子”的人物,而且还有名有姓,甚至杜撰了“专业人士”的细节,以此滥竽充数、蒙混过关。不料,处心积虑的图谋终究没有躲过网友的火眼金睛,“赵斌”的显形不但让法轮功媒体出了糗,更将“神韵”宣传的心虚之态也暴露了出来。

  心虚的艺术水准,心虚的观众评价,心虚的虚假宣传,这正是神韵演出的真实写照。法轮功组织本指望通过一个冒名顶替的“赵斌”将“神韵”所有的心虚之处掩盖,但却不想“赵斌”的原形毕露让“神韵”变得更加无地自容。中国有一个成语叫做“欲盖弥彰”,意思是想掩盖坏事的真相,结果反而更明显地暴露出来,“赵斌”造假之于“神韵”的心虚之处正是如此。

 

【责任编辑:仲德】

分享到: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