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21日上午8时,山东省烟台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了由烟台市人民检察院于2014年7月21日提起公诉的山东招远“全能神”张立冬等一行六人所犯的“5.28”招远麦当劳杀人案。起诉书指控被告人张帆、吕迎春、张立冬、张航、张巧联犯故意杀人罪,被告人吕迎春、张帆、张立冬犯利用邪教组织破坏法律实施罪。被告人张帆、张立冬、吕迎春犯数罪,应当数罪并罚。庭审中的几个细节,折射出了诸多令人深思的问题。
细节之一:形象与行为的巨大对比折射出邪教害人之无情
8月21日的庭审第一次让世人近距离地看到了张立冬一行五人的庐山真面目,除张立东之外的其它四位女性,三位是豆蔻年华的少女,一位是富态翩翩的中年妇女,即使张立冬看起来也不像穷凶极恶的暴徒。上过大学却中毒最深的张帆,戴着眼镜斯斯文文的张航,略显羞涩咬着嘴唇的吕迎春,留着大大的刘海低头若有所思的张巧联,表情呆滞焦虑重重的张立东,虽然他们都身穿囚服,戴着手铐,目无表情,面色沉重,但他们每个人都是皮肤白皙,气色饱满,身体状态良好,能够反映出之前他们富裕的生活状况。从形象上看,人们很难把他们与凶手、邪教、恶魔联系在一起,但他们却是真真正正的杀人恶魔。他们的形象与他们行为之间巨大的落差折射出了邪教害人之无情,无论男女,无论老幼,无论穷富,一旦与之有染,必陷万劫不复的深渊。
细节之二:荒谬辩护折射出邪教毒害之深刻
据报道,庭审中除张航、张巧联两人外,张帆、张立冬、吕迎春三人均没有悔罪表现,被告人张帆否认了公诉机关对自己“故意杀人”和“利用邪教组织破坏法律实施”的两项指控。针对“故意杀人罪”的指控,张帆自我辩护到:自己只是“正当防卫”,原因是被害人用“超自然”的“邪灵”袭击了自己的功友吕迎春。“我不认为她是受害人,她是‘邪灵’。我是神自己。我能区分‘恶灵’和人类的灵魂。判死刑了,我们也不会死”。上述三人以“坚持正义”的信念赴死,以“涅槃重生”的勇气殉道,态度之坚决,意志之坚定,令人匪夷所思,足见邪教对人毒害之深刻。
细节之三:拒不认罪折射出入行越早资格越老受害越深之规律
庭审中我们也注意到一个现象:在拒不认罪的3人中,吕迎春接触“全能神”最早,地位最高,吕迎春和张帆先后被“全能神”见证为“长子”,属于“全能神”将人类分为五类中的第一类,赵维山在其歪理邪说中称:“众长子”都是神“在末世拣选的,都是在末世降生的”,“众长子有我的素质,有我的荣形,能达到见证我、荣耀我、活出我,更能打败撒旦、羞辱大红龙”。而张立冬则既是提供上千万元活动经费的保障者,又是冲锋陷阵的执行者,是“潜力股”,是骨干分子。在这种“地位责任”和虚无“超自然能力”双重魔力的驱使下,注定了3人拒不认罪,甘为邪教殉葬品的根源。这就印证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入行越早、资格越老受害越深。本案中受毒害相对较浅的张航、张巧联二人的认罪、悔罪行为也从反面印证了这一点。由此也让我们认识到挽救邪教失足者宜早不宜迟。
细节之四:令人心酸的“微笑”折射出反邪教斗争的艰巨性
据报道,庭审中,张立冬在当庭陈述时神态淡定,还不时露出笑意;张帆在法庭上为自己辩解时露出了笑容。这种笑容让我们看到邪教毒害性之深的同时,更让我们深深地感到了反邪教斗争任务的艰巨性。笑容源于从容,从容源于坚定,坚定源于信念,信念源于思想,无论正确或者错误的思想,只要这种思想深入头脑、深入血液、深入骨髓便会将人变成面带微笑的勇敢殉道者。庭审中,张帆、张立冬的微笑,是邪恶的微笑,也是令人心酸的微笑,我们在对他们的邪恶行为表示愤怒的同时,更要深刻的认识到邪教对人毒害的毁灭性,同时还要看到针对邪教分子的刑事打击和教育转化工作两手有机结合的重要性。“民之不畏死,何以死惧之?”从这个角度看,法律的震慑作用往往不会在极端邪教分子身上产生太多的影响力,针对邪教分子的教育转化工作任重而道远。
细节之五:家属放弃赔偿要求严惩凶手折射出对邪教的极度痛恨
在本次庭审中,被害者家属竟然主动放弃了民事赔偿请求。此前据媒体报道,被害人家属曾提出500万索赔用于两家人的生活和孩子成长的要求,而庭审中,根据被害人家属委托,代理律师高成申请撤回附带民事诉讼。被害人家属吕学义告诉新京报记者,家属决定撤回附带民事诉讼,集中力量向邪教宣战,要求严惩杀人凶手,警醒世人。
细节之六:12岁孩子没有露面折射出法律的理性与社会的人文关爱
尽管在“5.28”血案中,张立东年仅12岁的小儿子手持自带的铝制拖把杆敲打受害人的头部,直到民警赶到现场时,还未停手;民警抓捕张立冬的过程中,这个孩子还与三名作案女子“勇敢”地阻止民警执法,冲着民警理直气壮地高喊:“抓我吧,是我干的”。可谓是一个助纣为虐的重要帮凶。但在8月21日招远“5.28”血案庭审中,6位犯罪分子只有5位出现在了世人的眼中,这位年仅12岁的未成年人并没有露面,也没有关于这孩子情况的相关报道。法院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给予了他法律上规定的应有保护,折射出了法律的理性和社会的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