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振国死了,死在了“希望山”。“希望山”是什么?李洪志在美国的老窝。韩振国是谁?李洪志在“希望山”上的行政主管。
韩振国死得很凄凉,没有医生的救护,没有祭奠的灵堂,只有“师父”秘不发丧的禁令和“同修”冷漠无情的目光。烜赫一时的“大总管”终究没能等到“圆满”那天的到来,落寞的魂归了“希望山”。但他的死却向弟子们道出了一个道理:不要相信“希望山”,上“山”容易下“山”难。
上“山”容易下“山”难,上“山”自己走上去,下“山”却可能被抬下来。韩振国也曾是满怀憧憬登上了“希望山”,期待早日“圆满”,期待“白日飞升”。可世事无常、人情险恶,“希望山”远没有它的名字那样美丽,“希望山”上不一定有希望,就像金银岛上不一定有金银。结果韩振国的希望落了空,死在了“山”上,被“同修”抬下了“山”,被“师父”像死狗一样抛下了“山”。这事件本身就是一个响亮的警钟:“师父”的“山”好上,可下“山”的方式却有点悬,想肉身下山?很难!
上“山”容易下“山”难,本指望“山上”是净土,却不想“山上”也不安全。“邪恶横行”、“人心不古”,这是“师父”给弟子们描绘的“悲惨世界”。这样的世界里哪里最安全?自然是“师父”的“希望山”。弟子们趋之若鹜的登上“希望山”,不外乎就是想沾粘“主佛”的神奇,求个平安。可是韩振国死的地方居然就是“希望山”,据“师父”说是因为“山上旧势力很大”。原来“山上”也不安全!原来“旧势力”在“师父”的“圣地”都没有被“解体”,原来“师父”的“法身”在“山上”的神威都那么有限。本指望上“山”躲灾难,却不想在“山上”命丧黄泉,飘悠悠已经魂归故里,想安全下山?好难!
上“山”容易下“山”难,“真修”弟子上“山”去,却会落得“假修”弟子下山来。韩振国也曾经是顶级的“真修弟子”,否则“师父”怎么会慧眼如炬选他做龙泉寺的行政、“希望山”的“总管”。可韩振国居然就死了,死在了“希望山”,韩振国的死充分证明他已经“沦落”成了“假修”,因为“师父”说“真正的大法弟子不会死”,那死了的就必定是“假修”。可韩主管为什么就从“真修”变成了“假修”呢?人都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难道是韩主管在“山上”水土不服?可这“希望山”明明是“师父”的“圣地”、“大法”的“净土”,怎会落得如此光景?可见这“山上”不好混,纵然是“真修”上“山”去,也难免“假修”下山来,想“勇猛精进”走下“山”?好难!
好一座上去容易下来难的“希望山”!“希望山”仅此一座吗?恐怕不止!
说到底,有法轮功的地方就有“希望山”,有协调人的地方就有“希望山”,“希望山”上本无“希望”,是男子,耗尽青春;是女子,丧失贞洁;是孩童,纯真不再,是老人,丢掉天伦。弟子们在“圆满”的谎言中迷迷糊糊上了“山”,却发现这座“山”上得容易下得难,可叹,可叹!
忽然想起宋朝诗人杨万里那首脍炙人口的诗来:“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这位诗人真是有大智慧,在千年以前就生动的刻画出大法弟子下“山”的艰难。
“莫道下岭便无难”,这是“师父”的说法,“修炼”法轮功可以来去自由,因为下山“便无难”,弟子们心甘情愿上了“山”。“赚的行人错喜欢”,这“赚”字便是“师父”管用的迷魂汤,“错喜欢”的“行人”不是大法弟子又是谁?弟子们登“山”以后发现,原来自己居然“正入万山圈子里”,落入了万劫不复的泥潭。当恍然大悟想下“山”的时候,“主佛”的阻碍便汹涌而至,居然是“一山放出一山拦”。
大法弟子们,这样的“希望山”你还敢上吗?
原文网址:http://blog.kaiwind.com/users/12901/archives/2010/20101110617.html
【责任编辑: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