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凯风专区  >  今日推荐  >  更多
美国基督教作家著书痛批地方教会

作者:Jane Carole Anderson 隋伊(编译) · 2014-04-29 来源:凯风网

  核心提示:Jane Carole Anderson,美国基督教作家,2005年出版《黄金织线——我在李常受地方教会的经历》,描述她在地方教会20年的惨痛经历及见证,深刻披露了李常受的地方教会诱骗他人入教的恶劣手法。 

 

Jane Carole Anderson的著作《黄金织线——李常受地方教会的经历》     

  本书是美国前“地方教会”成员Jane Carole Anderson的自传,向读者展示了地方教会不为人所知的一面,包括其内部运作以及如何摧毁作者的基督教信仰,描绘了一个充满欺骗的环境的发展历程,展示了一个追求神的信仰的人是如何慢慢陷入这样的组织。本书分为五个部分,前四部分描述了作者的童年时代、教会生活以及如何离开教会的过程,最后一部分分析了地方教会的信仰和活动,特别强调了地方教会欺骗和伤害信徒的各种手段。 

  作者Jane和丈夫受一朋友邀请前去德州丹顿的一个家庭教会后于1967年加入地方教会,当时她刚被北德州州立大学录取。书中称地方教会让信徒们叫年轻人和他们住在一起以“抓住”他们,她写道: 

  “对教会的领导人来说,这是增加信徒的一种手段,信徒都是出卖给教会的。只要长老注意到一个未婚的新人或者软弱的基督徒需要住宿,他/她就会将他们安排在一个信徒的家里住。根本不考虑这个家庭的需要……他们就是假设我们肯定会同意……我们担心如果我们拒绝,长老和其他人就会质疑我们对教会的绝对服从。” 

  “绝对服从”对于教会成员来说尤其重要,因为教会的领导人和其他成员会时刻监视着每个人的忠诚度。 

  作者说“地方教会”这种环境对女人来说尤其恶劣。她写道: 

  “地方教会视女人为很好欺骗的生物,也是用来伤害他人的工具。所以,女人需要好好管理,好好控制。” 

  教会鼓励女性成员(姊妹)嫁给那些领导层认为合适的男性成员(弟兄)。Jane描述了这么一件事,即教会说服一个单身“姊妹”莎莉嫁给一个离异有子的“弟兄”巴里: 

  “莎莉根本对巴里一无所知,领导只批准婚前3次‘约会’,5个星期后就结婚了。闪订闪婚是惯例,长老们认为理所当然……她一直游移不定,结婚前一周,她打算退缩,但是最终并没有这么做,因为害怕违背上帝的旨意。” 

  18年后,莎莉和巴里这段不愉快的婚姻以失败告终。 

  钱在教会越来越重要,书中称教会成员被教会无尽剥削,作者举了个很典型的例子: 

  “李常受开办了个公司叫‘晨星’,说是为了‘神的恢复’筹措资金。教会告诉我们这是一个不可以错失的机会。无法保证我们可以得到任何投资回报,但因为这是为了神好,神绝对会保佑李常受的事业,所以教会大力鼓动我们尽全力参与其中。全国所有的弟兄姊妹都投了钱,用途则是为了建高端房车。我听说有些成员四处贷款,甚至用自己的房子去抵押贷款,其中部分人投了大笔的钱。‘晨星’公司最终是以悲剧收场,所有的投资都付之一炬。在休斯敦和其他地方,教会让所有投资过的人免除李常受的一切责任,那样他就不会觉得有必要给予我们赔偿。” 

  本书还称,虽然教会让所有成员倾其所有帮助教会,但是成员自己的生活却不能从教会那里得到丝毫帮助。作者认为,对于教会成员所受到的身体和心理的双重伤害,教会完全有罪。 

  “俄克拉荷马市教会的一个姊妹在自己家的厨房上吊自杀了……回首往事,我认为当时她显然亟需心理治疗。但是,教会完全不相信这种类型的帮助,而且据我所知,教会从来没有给予她任何形式的帮助,或者鼓励她寻求别的帮助。我们都知道她有心理问题,但是教会对待每一个问题就只有一个基本答案,那就是向上帝祈祷……长老对这类事件都是保持缄默,因为这种事情会让教会的形象受损。” 

  作者痛批了地方教会的活动和管理层。她认为地方教会给她带来很多问题,造成心理创伤,而且这种创伤需要几十年时间的修复: 

  “我和约翰从来没有见过一个模范基督教家庭。我们都是缺少爱的人,从小就被人在情感上忽略。面对地方教会刚开始表现出来的热心接纳,我们这些弱点让我们的心紧紧向他们靠拢。当地方教会发展成为一个完全偏离正道的基督教会,还夹带了《圣经》里根本不存在的和人际关系相关的活动时,我们变得更加不正常。” 

  《黄金织线——李常受地方教会的经历》一书是作者Jane Carole Anderson控诉地方教会的证词,同时也是一部警世故事,告诫所有对地方教会以及“水流职事站”感兴趣的人,要对地方教会提高戒备。 

  原文网址:http://www.thethreadofgold.com/index.html

分享到:
责任编辑: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