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凯风专区  >  消息
上海浦东:“青种”大学生带教中学生反邪进行时

作者:小小 · 2025-08-21 来源:中国反邪教网

今年暑假,两名来自华东政法大学的“青年种子计划”大学生在浦东新区反邪教警示教育基地,用“剧本杀式问答”带领高中生拆解邪教话术。这场链接“00后”与“05后”的社会实践把枯燥的普法课变成了沉浸式“反邪教训练营”。

关于“青年种子计划”

“青年种子计划”是由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才工作局指导、共青团浦东新区委员会主办的优秀大学生实践项目。该项目旨在帮助大学生走好就业“第一步”,为浦东新区吸纳储备高潜力青年人才,同时鼓励青年学生们为浦东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贡献青春智慧与力量。

为什么让大学生带教高中生?

1、代际传播的“破壁效应”

“同龄人讲案例,比老师说教更让人‘上头’!”活动现场,华政志愿者佳佳用自己参与的真实法律援助案例改编成情景剧:邪教组织如何伪装成“心理疗愈班”诱骗大学生。高中生们瞬间代入:“这不就是社交平台上常见的套路吗?”果然,Z世代更懂Z世代的语言。

2、从“被动听”到“主动讲”

基地特别设置“反邪教游戏素养训练”:在志愿者指导下,学生们分组制作反邪教游戏海报。“我们故意把邪教宣传语和网红游戏话术混在一起,让大家辨认真伪”,参与设计的高中生小肖展示团队作品时满脸自豪。

社会实践的“隐藏副本”

1、青少年普法新实验

反邪教知识闯关:带领高中生参与场馆手环扫码答题,根据答题积分,兑换浦东反邪IP文创;

反邪教家庭作业:要求高中生回家向父母科普1个反邪教知识点,完成打卡可获社会实践证书。

2、大学生“传承者日记”

“去年我还是听讲座的学生,今天成了带教‘老师’。有个女孩悄悄告诉我,她曾目睹亲戚被邪教蛊惑……这次活动让她终于知道如何求助。”

为什么这种模式能火?

1、情绪共鸣>理论灌输

用“大学生被骗案例”引发警惕,用“高中生创意产出”强化记忆,形成“警惕-共情-行动”闭环。

2、把基地变成“社交课堂”

设置“反邪教留言板”供匿名提问,志愿者用法律知识+心理学技巧回复,许多问题直接成为下期活动素材。

“青年种子计划”的优秀大学生们带来的不仅是知识和方法,更是一种可触可感的青年榜样力量。当青年成为传递光亮的使者,当反邪教的信念在代际接力中愈燃愈旺,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场成功的社会实践,更是一座城市对未来的深远投资。

分享到:
责任编辑:孙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