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短剧《陌生人》的拍摄现场。严茂杰摄
近日,一部反邪教主题系列短剧《陌生人》,在公安部新闻传媒中心账号展播后,引发短剧爱好者广泛热议。《陌生人》是由上海公安反邪教部门组织制作的系列短剧,“卷”出了一条反邪教宣传新赛道。
《陌生人》的编剧坦言:“创作内容不能是凭空捏造的。真正的剧本,不应是编造的寓言,而应是现实的回响。”
为确保剧本真实性,主创团队3人历时两周,系统梳理了中国反邪教网上的典型案例,认真学习了邪教分类及特征,并多次邀请公安反邪教专家讲解邪教组织常用“术语”,以及办案过程中犯罪嫌疑人与受害者的心理、行为变化。后又经过三周的摄制准备与逻辑论证,最终确立了该剧的“悬疑片”基调和人物主线。
该剧改编自6个真实案例,选取了3位典型“迷途者”。该剧以受害者为主角,讲述了反派借由“亲切的陌生人”身份出现,诱使他们一步步陷入深渊,最终导致家破人亡、人财两空的悲惨故事。
剧本里,没有一个人拥有好的结局。编剧感慨道:“这看似‘残忍’的编排,却述尽了邪教的真实,无论是短剧中还是现实里,信了邪教的结局一定是惨痛的。”
《陌生人》剧组是一个平均年龄仅27岁的年轻团队,名为梦想小可工作室。创作初期,主创团队与上海市委政法委、上海市公安局有关部门多次探讨,决定采用系列短剧的形式开展创作。《陌生人》每集时长不足3分钟,总长约15分钟,累计播放量达300万。
在每集故事中,邪教组织的伪科学言行与客观真理激烈碰撞,配以精辟的编者按。例如,第一集“IT男青年”的故事中,编者按“科技本应照亮世界,而有人却用它铸造牢笼”,既反映了剧中角色本想用AI技术创造美好生活,却反被技术吞噬“绑架”的悖论,也揭示了邪教组织一边反对科学、一边却利用科技牟利的诡辩。
“这部剧我刷了两遍。剧情紧凑,还有反转,很符合我们年轻人的口味,可以说既是科普片,也是悬疑片。”一位金融白领刷片后如是评论。而短剧市场的另外一波受众——中老年群体也纷纷感慨,“这部剧让我们老年人学会了要提防‘陌生人的关心’,也知晓了‘女基督’肯定是邪教,身边也有误入邪途的老姐妹,真的太惨了,希望大家都能远离邪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