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凯风专区  >  热文
如何帮助法轮功习练者回归真实的自我

作者:宁 远 · 2009-08-25 来源:凯风网
  被“法轮功”精神控制下的习练者,无法独立感觉、思考和行动,失去了自我。所以,对习练者的矫治根本目标是帮助他们重新回归自我。

   一、确立矫治的根本目标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认为:“每个人有一个基本上积极的取向……即使那些麻烦很大的人,行为上已经非常反社会的人,情绪看起来极不正常的人,这个积极取向在他们身上也是真实存在的。”

  为此,对被“法轮功”精神控制的习练者,应用科学的、针对性的方法,调动他们内在的积极层面,尽力破除障碍他们成长的精神控制,让回归他们的真实自我。

  “法轮功”习练者实现自我回归,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是对现实的感知能力。能比较准确地了解现实问题的本质,能够对事情未来的趋势有一定的把握能力。有一定的鉴赏力与判断力。

  二是以开放的心态接纳生活。不再被他人的评价和观念所左右。接纳自己也接纳他人,表现在接受人性中不理想之处,接受自己不如意之处,接受和理解社会不完善的一面。不再用僵化的模式自我限制,愿意接受变化和发展。

  三是较高的自我价值感。远离邪教人格面具,远离“应该”思维,对生命的尊重,对自我的尊重和信任。不再依赖别人做出选择和决定。

  四是找到生命的意义。不论在人生的哪一阶段,都能够找到值得自己努力的人生目标。明白自己有独特的人生使命并有能力付诸实现。

   二、对思维方式的矫治

  (一)解决李洪志理论中混杂的两套思维

  绝大多数习练者都是成年后接触“法轮功”的,多年形成的观念和人性对他们影响很深。李洪志巧妙地利用了这些,把“法轮功”的理与普通的世俗人情混在一起,发明各种理论为“法轮功”辩护,使习练者在两套思维模式下,始终能够判定李洪志是对的、“法轮功”是好的。

  在心理矫治中,我们常会遇到这样的习练者,你指出他违犯法律、不孝顺父母没有人情时,他按照“法轮功”的标准,说“修炼就要去掉名利情,‘大法’高于世间的法律”;你指出他为什么不放弃“法轮功”时,他又用正常人的标准,说“师父让我们身体好了,做人要有良心”。

  为此,我们的矫治,要和习练者约定在一种思维标准上看问题。当我们与习练者在同一种标准中衡量,就会发现,不论用社会的观念、“法轮功”的观念还是佛教的观念来衡量他们的所作所为,他们都不是好人。

  (二)用认知行为的技术矫治习练者的观念

  1、用ABC模式帮助习练者分清客观现实与主观感觉

  人们往往把客观事物A当作引发某种结果C的原因,认为是出现了情境A,所以导致自己做了C。一些人把自己行为的结果推给外在来承担,遇事总找客观原因。这是A-C模式。而事实上一种情境A,对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B,根本是对事物的解读B不同才导致不同的情绪和行动。因此导致人作选择的不是A而是B。这就是A-B-C模式。

  可以采用团体治疗的方式,通过轻松的游戏、活动如沙盘游戏、扑克游戏等,呈现出不同认知而导致对事实真相的认识大相径庭这一事实,让他们看到所谓真相其实很主观,是自己内心情绪、经验的投射。

  2、引用认知行为技术冲击观念

  在习练者明白A-B-C模式后,我们通过讨论生活中具体事件,针对事件中当事人的认知和行为,分析当事人面对问题,他的想法、情绪、行为是什么。然后设想他有另一个想法时,他的情绪和行为如何改变。通过练习,培养他们分辨想象与现实的能力。

  初步具备分辨力之后,把“法轮功”的几个重要事件作为A,李洪志给予的解释为B,让习练者填写自己的情绪行为;然后把相反解释当作B,让习练者假设这是自己的认识,他会有什么样的情绪行为。让他看到不同的认识会有完全不同的结果。

  用“成本—效益评估技术”分析天安门自焚的真假;用“检查证据质量”的技术分析他坚持观念的证据是否可靠;用“苏格拉底式对话”促使习练者去反思自己信念的确凿性;用想法与可能的事实对比来撼动他们僵化、固定的思维。

  (三)用思维方式测试进行思维矫治

  通过思维方式测试,区分出习练者在事实经验型、观念型、现实型、感觉型、综合型这五种思维中,哪些思维分数高,哪些分数低。对不同类型的习练者,采取不同的矫治策略。

  事实经验型习练者,注重亲身体验和客观事实。各种公开发表、事实确凿的证据呈现出来,他们就会自己思考和分辨。

  现实型习练者,注重实际结果,大局感较强。亲情、政策、法律能够打动他们。

  综合思维型习练者,往往是学历较高的人,具有较强的思考、分辨能力。他们会针对现实,不断提问,深入探索。需要把正反两方面事实摆出来,进行多角度分析,让他们自己得出结论。

  而观念型习练者和感觉型习练者是矫治中难度较大的两种类型。

  观念型的特点是“应该”思维,给人感觉“认死理、钻牛角尖”,特偏执。他们用好与坏、对与错来衡量一切。针对这样的习练者,我们收集各种生活中的真实故事,建立资料库,针对习练者的特点,选取与他自身接近,同时又是多变、复杂的生活实例,冲击他们僵化的、刻板的观念。请他用对与错,好与坏来分析判断这些实例,再针对他的判断来分析他的思维特点。在事实面前,他们会逐渐看到自己考虑问题的局限性,以及因此带来的后果,逐渐接受用变化、系统的方式看问题。

  感觉型思维的特点是用情感代替判断。他们把感觉和想象当作事实,觉得舒服就是好人好事,觉得不舒服就是坏人坏事。他们不讲道理和逻辑,你跟他摆事实讲道理,他回答:我感觉不是这样。对策是用感觉对感觉,用比喻和故事来启发他们,同时培养他们的现实感。现实感是让生活在想象中的感觉型习练者回到客观的关键。用结局预测的方式:把生活中故事前半段告诉他,请他预测会发生什么样的结果,分析他为什么会判断错误。然后请他讲自己生活中发生的故事,由志愿者预测可能的结果,或者根据他的特点判断他处理生活事件时会用什么方式,有什么样的结果。当他看到自己的预测基本错误,而志愿者的预测基本正确时,他就会有兴趣了解为什么。此时,再跟他分析他的思维方式如何让他丧失现实感。而相同的思维方式,会让他在面临判断时产生同样的问题。让他明白他以为的现实不过是内心欲望的投射。

  如习练者杨某,一开始非常自信,不停地与志愿者辩论,根本看不到自己逻辑思维存在问题。当看到他的综合思维测试结果,几乎是所有男性习练者中最低分时,他意识到自己是在使用最不擅长的方式面对问题。我们回到他擅长的领域:事实经验领域,把大量无可辩驳的事实呈现给他,他很快就看清了问题,自愿宣布与“法轮功”决裂。

   三、对“法轮功”习练者的人格矫治

  (一)找到习练者特有的应对模式

  应对模式是人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追求他的目标,如何与别人相处,怎么样对待矛盾、困难、挫折。人的应对模式是固定的。

  一是从童年的经历中寻找:早年与父母、兄弟姐妹、老师、同学的关系蕴含着人的应对模式;二是从他和我们的关系中去体验:一个人和父母是什么关系,和单位领导、和老师、志愿者之间就是类似的关系;三是从亲密关系中发现,看对待配偶和子女的方式;四是看如何达到自己的目标,如何处理各种矛盾、冲突。有的人是主动、进攻式,有的人被动、间接,有的人宁愿放弃,还有的人会根据情绪变化两种方式交替使用。通过对应模式的分析,帮助他们看到他们在生活中会反复遇到相同的人和事,实际上这是自己相同应对模式的结果。比如习练者余某,她总是不断地述说自己被法律处罚是冤枉。通过分析她的成长经历,看到她小时候被家人忽略,从记事起,就不断遇到被别人“冤枉”的事,她总是找妈妈、老师反复辩解,她用这种模式保护自己、引起别人重视。

  一个人意识不到自己的应对模式,就会把问题归咎于别人。让习练者明白这一点,就看到了是自身的原因造成今天的结果,促使他们自我反省,为自己承担责任。

  (二)找到陷入精神控制陷阱的深层次心理原因

  痴迷“法轮功”是一个人的人格问题表面的症状,同样坚持“法轮功”,对每个人来说坚持的意义不同。习练者对我们陈述的是表面理由,深层次的原因他们自己往往并不清楚,需要我们去寻找和发现。

  1、从人格类型上去发现

  对自恋型人格,“法轮功”就是他“完美”的自我,让他与众不同;对依赖型人格,“法轮功”意味着一个强有力的保护者,让他远离无助感;对于偏执型人格,往往意味着安全;对分裂样人格,“法轮功”帮助他与社会和他人保持距离;对于强迫型人格,“法轮功”意味着控制和自由;对于反社会型人格,“法轮功”可以发泄他们内心的攻击性。

  2、从核心价值上发现

  “法轮功”取缔十年之后,对于仍然执迷不悟的习练者,“法轮功”往往和他们的核心价值、内心深处最强烈的愿望直接联系。从一个人成长经历和他追求的生活目标中可以找到他核心价值所在。如习练者陈某,学生时代非常优秀,38岁时因病长期病休。看到昔日不如她的同学事业如日中天,她觉得很失落,“法轮功”成了她人生的价值所在,让她避免面对空虚的生活和无所作为的人生。

  3、借用心理咨询的技巧,直接深入寻找

  采用“感觉搜索”的技术,帮助他们发现“法轮功”在内心的哪一部分引起情感反应。进而锁定那一部分继续“搜索”,真正的原因就会呈现出来。

  采用“垂直下降”的技术,让他们感受如果失去“法轮功”,对他意味着什么。层层下降探索,真正的意义能够呈现出来。

  4、直接面对内心的愿望

  明白“法轮功”对习练者个人意味着什么,他就会明白,“法轮功”的问题本质上是自己内心愿望的体现。跟他一起寻找愿望的来源,之前他用什么方式去实现,无法实现的原因所在。再帮助他看到“法轮功”同样无法实现他的愿望,而他付出的越多,痛苦也越深。分析他本身现实条件,如何找到实现内心愿望的有效方式。习练者原以为只有“法轮功”是唯一满足他愿望的方式,现在知道能用现实、合理的方式去置换极端、无效的满足方式。

  如习练者李某,20多年前因高考前紧张以致头疼并落榜,头疼持续多年,用尽各种办法无法解除。习练“法轮功”后明显减轻,他一直害怕如李洪志所说只要放弃练功,所有病都会回来。志愿者帮助他破除了对“法轮功”的恐惧,之后帮助他找到头疼的心理原因,辅以放松治疗。他的头疼消失了。他看到多年的疾病可以用其他方式轻松去除,对“法轮功”的依赖随之消失。他感觉运动和兴趣爱好会让他活得更健康、更有意义。

  (三)增强他们应对现实问题的能力

  相当一部分习练者分不清现实与想象的根本原因,是缺乏在现实世界中实现自己愿望的能力。他们主要缺失现实判断能力,沟通合作能力,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

  1、痊愈心灵创伤,真实活在当下

  一些人在成长过程中受到创伤,影响了他们的人格和信念,他们评价和对待生活的态度深受过去事件的影响,心灵停留在创伤形成的发展阶段无法继续成长,他们成了活在过去的人。只有采取创伤修复技术帮助他们痊愈,才有可能让他们真实面对生活,活在当下。

  如习练者罗某,小时候受到虐待,巨大的心理阴影使她很自卑且无法信任人。她渴望温情而不敢接受,结婚没几年就因夫妻矛盾离家,之后离婚。“法轮功”对她来说是安全、温暖和信任。志愿者通过稳定化技术为她建立新的应对创伤经验后,借用眼动脱敏再加工治疗技术愈合了她的创伤,并帮助她重建安全感和信任感。之后她有了强烈的成长、改变愿望,渐渐自信开朗,主动调整与父母、女儿的关系,寻找爱情和友情,事业也有了发展。她觉得愈合了心灵的创伤,让她走进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新天地。

  2、重新建立健全的人际关系

  在人际关系中,有几种重要的关系得到修复,人的社会性就得到较好的发展,既有能力与人良好合作实现外在的追求,又有能力获得良好的亲密关系和友谊,满足内在的需要。

  习练者长期受“法轮功”精神控制,他们与社会隔离,以自我为中心,导致人际关系存在问题。离开“法轮功”后,他们需要重新发展与他人相处的能力,要学会体察别人的感觉和需要。我们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在设定的情景中让他们练习如何理解和体会他人,针对他们经历的人际矛盾进行分析探索。习练者庄某与初恋女友几经分合,最终女友得重病去世,这件事在他心中萦绕多年难以放下。志愿者通过他描述的细节,跟他一起分析女友的心态,让他理解女友每一个看似不可理喻的行为后面的渴望,替他解开心结。通过类似事件的分析,庄某对女性的心理和思维特点有所了解,建立和谐关系的能力提高了。

  习练者多年来不顾家人的劝阻和感受,一意孤行地坚持“法轮功”,对家庭关系伤害很深。要使他们今后生活得更好些,就需要通过家庭治疗等方式,帮助他们修复亲密关系。如习练者周某,在儿子出生后开始习练“法轮功”,从未真正关心过孩子。脱离“法轮功”之后,才发现夫妻感情冷若冰霜,儿子行为习惯不良,成绩不佳。她主动找到志愿者,希望解决家庭问题。志愿者采用家庭治疗的方法,让她看到自己的行为对家庭的损害,帮助她调整家庭关系。并利用游戏,帮助她儿子建立自信,调整与母亲的关系,学会约束自己。经过半年多努力,夫妻关系改善,孩子变得懂事,这个家庭开始了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社会心理学》(《Social Psychology》)(作者:〔美〕David G·Myers人民邮电出版社)
  [2]《走出邪教》([美]斯蒂文·哈桑安徽文艺出版社)
  [3]《动机与人格》(亚伯拉罕·马斯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认知疗法:基础与应用》(Judith S·Beck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5]《个人形成论》(卡尔·R·罗杰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分享到: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