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凯风专区  >  热文
阮玉琴:惨痛的代价(图)

作者:阮玉琴(口述)冯强(整理) · 2013-03-13 来源:凯风网

  我叫阮玉琴,今年52岁,原成都市锦江区无缝钢管厂的职工。1998年6月,因患有轻度脊椎劳损,经人介绍加入法轮功修炼班。由于我按时晨练,定时打坐、“练功”,我的脊椎劳损似乎好了很多,也对修练法轮功能治病的说法更加相信起来。由于自己整日沉迷于法轮功修练,对家里的事漠不关心,不再给家人做饭、洗衣和教育小孩了,一心一意看光碟,听“经文”,读“经书”。老公对此十分不满,砸毁我的“练功”光碟,烧掉我购买的《转法轮》、《法轮大法》等“经书”。对老公的行为,我非常气愤。对老公的劝告,也根本听不进去。还反问老公:“李洪志不是大师的话,怎么会有这么多人去追随他,一起修炼呢?”更是偏激地指责老公,“这个法轮功是你们‘常人’不能理解的事情,当然更不了解大师的超然能力。”就这样,平静和谐的家庭开始了不间断的争论和争吵了。

  1999年7月,国家依法取缔法轮功后,老公以法轮功是邪教为由,再次劝我离开法轮功,不要再修练了。可是,我对李洪志在《欧洲法会讲法》中,描述的“圆满”深信不凝,“如果你真的圆满了,你是修成了一个很大的神,或者是很大的佛,你有没有这样的能力?你太有了,别说你度你的亲人,你把地球攥在手里也就不费吹灰之力。”因此,对老公的劝解不但不听丛,反而认为老公是我修练路上的一个“魔”,我必须要除掉他,才能达到“圆满”。于是,我到处联络功友,来家里聚会交流心得,一起商讨计谋对付老公,也试图以此逼老公加入法轮功修练队伍。2001年4月,老公看到我无可救药、苦劝无果后,毅然与我离了婚。

  自从与老公离婚后,我便将全部身心投入到法轮功修练和传播上,对单位的工作也淡漠起来。每天上班不是心不在焉,就是丢三忘四。起初,厂领导看在我是单位业务骨干的面子上,多次来到我的家里交心谈心,希望我能以工作和事业为重,放下子虚乌有的法轮功修炼。可是,我却以下班时间习练,并没有占用上班时间,也没给单位造成影响为由,拒绝了领导的好意。后来,当我发展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还在厂里偷偷发展其它功友并且严重影响生产时,厂领导仍然给我机会,让我回头是岸。可我想着要“园满”就必须坚持,必须“走出去”、“弘法”、“讲真相”。毅然向厂领导提出辞职,专修法轮功。2001年11月,领导看我意志坚决、痛下决心,只能解除与我的劳务合同关系。

  在修掉了老公,辞去了工作后,我就专心于“上层次、求圆满”。原本孝顺的我,也就很少再去看望父母,教育小孩了。年迈的父母见我因“练功”离了婚、丢了工作,也为我担心起来,常常到我家来规劝我,可我怎么也听不进父母的劝告,将父母的苦口良言当作是我“圆满”道路上的“心魔”。为了去掉这个“魔”,我对父母的劝说置若罔闻,甚至不屑一顾。对父母的关心,我认为都是我的“执着心”在作祟,我在心里不断的念叨“执著于亲情,必为其所累、所缠、所魔,抓其情丝搅扰一生,年岁一过,悔已晚也”,“修掉名利情,圆满上苍穹”。对于父母阻止我外出的行为,我也认为是在阻止我“讲真相、救度世人”。我必须要清除父母这个“魔”。2002年4月,我将居住的房屋租了出去,写了一封与父母脱离关系的信后,就与其他功友一起偷偷潜逃在外“练功”、“弘法”、“讲真相”。

  由于坚信法轮功能治病,我相信了李洪志的歪理邪说:“病就是你身体内的污垢,只有专心学法、勤奋练功,你身体中的脏东西才能自动消失掉。如果你像常人那样去医院看病、吃药,就是在体内污垢上面再增加更多的污垢,你的病不就会更加严重吗?所以,你必须潜心练功,把药停了,不去管,不去治,你才能体感到,我给你发功清理身体的能量,你所谓的病才会自动消失”。长期以来我有病不医,有药不吃,身体状况每愈况下。由于我们的“练功”、“学法”转入地下,常常起早摸黑、饮食无常,加之心理压力巨大,身体更是越来越差。在后期,我的脊椎劳损不仅没有因我专心“练功”而好转,而且严重压迫我的脑神经。父母看到我病重的身体,根本不在意我脱离关系的举措,仍然三番五次来劝我,再不住院治疗的话,就可能右眼失明了。可悲的是我不仅没有幡然醒悟,反而更加坚定李洪志所说:“这是我身上的罪业,它不是病”。虽然与“常人”的病态相似,但在和修炼人的身体中“消业”时所表现出来的状态是不一样的,“常人”很难区别。就这样,我只认从李洪志的功法,放弃了科学医治。2011年10月,我的左眼终于失明了。

 

  2012年3月,我的父母不仅没有责备我、放弃我,反而更加关心我、爱护我,联系多名反邪教志愿者来到我的家里。在反邪教志愿者的帮助下,我反思自己这15年的“练功”历程,不但没有修成“圆满”、结成“正果”,反而毁了家庭、丢了工作、损了亲情、伤了身体。这些惨痛代价,终使我认清了法轮功组织的邪教本质,重新开始了正常人的生活。

 

 

阮玉琴近照

 

分享到:
责任编辑:一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