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凯风专区  >  春风化雨
心理矫治的概念和基本策略

作者:泰 湖 · 2007-12-26 来源:凯风网
  随着帮教活动的不断深入,我们越来越感到,对法轮功练习者的帮教不是单纯的政治思想教育,必须充分挖掘练习者在李洪志精神控制下的心理症结和痴迷原因,采取科学的帮教手段,矫治、疏导其个性缺陷和病态心理,才能真正达到转化和巩固的目标。

   一、“心理矫治”概念的提出

  取缔法轮功邪教以来,广大帮教人员积极探索、开展了对法轮功练习者的帮教活动,形成了多种帮教方法,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三类:即正面教育、“破法引导”和爱心感召。这些方法在前期的帮教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大多数法轮功练习者的转化,剩余的少数人员却呈现出“难转化易反复”的特点,已有帮教方法的效果难以体现。仔细分析其原因,我们发现:法轮功习练者大多有过病痛、婚变、失业、失恋、事业失败、灾祸及生活贫困等负面生活经历,普遍具有思想偏激、心理失衡、敏感固执、孤僻自恋等心理问题,容易接受社会消极影响和不良心理暗示。习炼法轮功后,他们在李洪志歪理邪说的诱导和蛊惑下,似乎寻觅到了远离尘世、解脱身心的“真理”,体会到了功友的所谓“关心”和“理解”,自以为找到了精神寄托和心理安慰。对李洪志及法轮功的盲目崇拜和痴迷,导致他们原有心理问题进一步加重,理性丧失,形成心理障碍,部分人甚至产生“幻听”、“幻觉”等精神疾病现象。因此,要帮助法轮功练习者摆脱精神控制,除了要批驳李洪志的歪理邪说、强化明辨是非的正面灌输外,还必须针对每个人的心理问题,开展心理矫治,以实现“思想转化、理性恢复”。

  对法轮功练习者的“心理矫治”就是将心理治疗与思想政治教育(正面教育)有机结合,采取人性化的工作方式,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通过对法轮功练习者心理特征的评估、分析,挖掘其失偏的心理动机和需求,有针对性地采取教育手段和方法,矫正其被扭曲的思维和行为,帮助他们自助自强、恢复心理平衡,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实践证明,“心理矫治”就是把心理治疗的理论方法“本土化”,融合于批判法轮功邪教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去,实现痴迷者心理问题的彻底解决,是心理治疗和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结合的产物。

   二、心理矫治的基本策略

  1、沟通策略。改变“居高临下”的教育方式,与帮教对象建立良好的沟通平台,了解帮教对象内心的痛苦和真实想法,实现心与心的交流。

  2、评估策略。引入标准的心理学评估系统(ICD---10),明确对象的痴迷类型及痴迷程度,判别心理障碍,使矫治工作更有针对性、灵活性和可操作性。

  3、攻心策略。“以其人之道,还其人之身”,使用心理治疗技术(精神分析、催眠暗示术、认知治疗、行为治疗等),破除精神控制,理性分析法轮功歪理邪说骗人的本质。

  4、测试策略。运用心理测试技术全面系统地分析练习者的个性特点,把握其心理症结,预测其行为和心理发展倾向。

  5、信息策略。建立科学、动态的个人心理档案,为社区巩固教育提供信息资料及指导方向。

  “心理矫治”在帮教法轮功练习者活动中的作用和地位体现在:一方面通过正确分析法轮功痴迷者的心理特征,可以准确掌握其心理障碍和痴迷原因,为教育转化工作提供指导和帮助,增强帮教活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可以使帮教人员走进法轮功痴迷者的内心,转变工作理念,按照“以人为本、科学帮教”的宗旨开展帮教活动。
分享到: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