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凯风专区  >  春风化雨
心理咨询与抵制邪教

作者:笑 笑 · 2007-12-29 来源:凯风网
  如何利用心理咨询为一类特殊心理危机的人群——邪教痴迷者服务,是心理工作者应该研究的迫切社会问题。邪教问题是令世界各国政府不可小觑的问题,世界各地有不少官方或民间社团专门从事挽救这些邪教痴迷者,并帮助他们康复、走向健康人生的工作,其主要力量是自发的民间团体,他们采用开设心理咨询机构的方式为邪教痴迷者服务。不过,在国外“邪教”一词颇有争议,AFF(美国家庭基金会,创建于1979年,是一个在美颇有影响的非营利性、免税的研究中心和教育组织,其职责是援助那些直接或间接受到邪教现象影响的人们)与美国Wellspring康复和咨询中心曾以“心理虐待团体”替代“邪教”一词,并专门为邪教研究制定了一个28项的团体心理虐待标准。这一替代称谓和标准的制定足可见心理咨询和治疗在这个沉重而严肃的“邪教”问题上大有用武之地。

  那么究竟邪教痴迷者之“特”在何处?下面主要以“法轮功”邪教组织为例说明:

  “法轮功”是我国在新时期,新的社会发展阶段出现的新的社会问题。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这是法轮功现象滋生蔓延的总体社会背景。这一转型对人心理的冲击和在计划经济模式下形成的思想意识与市场经济环境的不适应是法轮功现象滋生蔓延的总体社会心理原因。

  但是,习练“法轮功”的人毕竟还是社会的少数。为什么他们选择习练“法轮功”作为解决心理问题和满足心理需求的方式呢?外因离不开内因起作用,“法轮功”痴迷者有这一群体特有的心理特点。

  经过几年多的努力,大批“法轮功”练习者已经走向了新生。在教育转化工作实践中,我们发现,为数不多难转化的“法轮功”痴迷者有以下基本特点:1、大多具有内向、孤僻、怪异,不太合群的性格特点,他们对发展中的社会感到不适应和不满意,倾向于片面孤立地看待社会现象;2、他们的认知方式是理想主义或“非黑即白”等极端化、片面化、绝对化思维,个性偏执而狂热。一方面偏听偏信,相信李洪志的一面之词,基本丧失了批判能力或批判能力下降,行为缺乏主见,比较容易受李洪志的暗示;另一方面,对于教育和挽救,表现出明显的对抗和顽固性,甚至于不惜以自伤、自残、绝食、自杀相对抗。3、不少痴迷者关注于神秘现象,着迷于寻找支持李洪志歪理邪说的论据,相信道听途说,基本丧失了批判能力或批判能力下降。一旦犯罪,没有一般罪犯所具有的愧疚与后悔感,反而往往将自己的犯罪行为解释为“维护真理”的行为,归因于一个高尚的目的。

  当然,“法轮功”痴迷者群体特点的形成与邪教“法轮功”对信徒采用的特殊控制手段不无相关。事实上,邪教由于其学说的怪诞,往往要通过严格的精神控制(又称洗脑)手段来达到邪恶的目的。2003年11月美国家庭基金会与我协会召开的关于邪教问题的座谈会上,AFF教育联络部主任、邪教问题专家Loomis先生总结了邪教组织对信徒一贯采用的16种精神控制的手段,如:催眠;集体压力;使用非常规语言阻断交流;无条件接受教义,不许怀疑;剥夺睡眠与休息,使其身体长时间处于疲惫、紧张状态,无法进行正常思维等等。邪教组织处心积虑地实施精神控制,就是为了把一个有正常思维能力的常人变成任其驱使的木偶。

  “法轮功”痴迷者正是处在邪教“法轮功”精心打造的精神控制之下,被“洗脑”的痴迷者本人并不会意识到自己正在被控制和改变,这种精神控制状态下的行为具有较强的暗示性和感染性,很容易受到其他“功友”的影响做出相似的行动,同时其行为对“功友”也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和煽动性(这也是“法轮功”痴迷者频频自杀和杀人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法轮功”教主的精神控制下,信徒不但要接受自己的微不足道,而且还要最大限度地贬抑自己,承认自己是“宇宙的垃圾”;要完全放弃个人意志,彻底听李洪志的话,并消灭个人自我,去除执著心,惟有如此才有“圆满”的机会。一名“法轮功”痴迷者在转化后说道,“他(李洪志)要求凡事都要用法轮大法去衡量,从而导致在其中时没有自己理性的思维,没有自我,完全成了一个被操纵的机器人,所以有的学员醒来后,就有一种感觉,好象从梦中醒来了一样,对此我也深有体会,尤如做了一场梦”。

  由于上述多方面的因素,“法轮功”痴迷者不但难转化,而且还出现反复现象。非但如此,对“法轮功”练习者来说,即使已经走出邪教,但邪教带给他们心灵的毒害依然顽固的不知不觉地存在着,增加了不知不觉引导他们再度涉邪的危险,也阻碍他们顺利过渡到拥有健康心态的人生。这说明我们的后续康复工作也迫切需要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参与。

  那么,心理咨询又如何承载起这一沉甸甸的重任呢?为了说明的方便,我们把整个涉教过程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出现问题阶段。理论上说,心理咨询可以在人们一旦产生问题、出现心理危机时就介入。人与人之间需要心灵的沟通,但现实生活中,常出现这样的情景:当我们迫切需要找一个人倾诉心中的烦恼时,思前想后,竟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对象。人们的困惑、恐惧、孤独、压抑、悲伤……迫切需要交流,需要安抚,需要宣泄……此时,心理咨询就是人们打开心扉的钥匙,而此时也正是邪教组织所觊觎的“猎物的最佳心态”,它会设置一个温柔的陷阱,利用人们对自身命运的关心施展骗术,达到控制人的目的。这一阶段心理咨询的介入可称之为避免进入邪教的“预防措施”。

   第二阶段,误入邪教阶段。在不幸进入邪教并成为痴迷者后,如何校正他们的心态对心理咨询工作者来说是个挑战,因为,这一特殊群体有着与寻常有心理问题的人太多的不同点,(这些不同点前面基本作了交代)也就给心理咨询带来了相应的难题。

  首先,咨询是心与心的交流,因此离不开语言。心理咨询工作者在与邪教痴迷者交流时遇到的一大困难就是语言的沟通,其原因就是痴迷者使用的是“邪教语言”。邪教语言是由邪教教主特意“发明”出来的一套专供教内信徒之间相互使用的言语,教主也正是借助这套邪教语言的迷惑性和潜移默化的渗透力,来一步一步地对信徒实施精神控制的。在教育工作中,用李洪志的话或《转法轮》书中的原话与教育工作者对话的痴迷者比比皆是,换句话说,他们已经缺失了使用常人的语言能力。

  美国wellspring康复和咨询中心R.Burks博士,职业临床顾问,多年来从事于帮助前邪教成员康复和彻底摆脱邪教团体的工作。在与我协会共同举办的座谈会上,这位资深临床咨询师也特意强调了咨询过程中要注意对方的反应和我方的态度。就是说,邪教教导了他们一些让常人难以忍受的行为习惯,他们的讲话方式令人很不舒服,并不是自己的意愿而是邪教组织遗留下来的,在治疗时必须注意,如反应不慎,很容易使对方返回邪教。

  其次,邪教语言会产生邪教思维,邪教思维往往使信徒思维能力退化,以供其驱使。漏洞百出的“法轮功”歪理邪说之所以能够被“练习者”深信不疑,关键在于他们已丧失了正常思维、丧失了判断善恶、是非的标准。(这也是邪教对信徒进行精神控制的直接目的)

  一位转化后的“法轮功”痴迷者在他的悔过书中写道: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法轮功”痴迷的现象,根源在于邪教的思维方式。在“法轮功”邪教思维中,一切现象与问题都可以通过邪教的思维而得以解释。例如:病是业力的反应,有病就是在消业,人世间的父母并不是真正的父母,不孝敬父母、虐待子女的现象都可以用业力轮报来解释,甚至练功人杀人也成了度人。傅怡彬在杀父轼妻之后,依然大言不惭地说:从大法的角度看如何如何,令世人瞠目结舌,心有余悸。他所言“从大法的角度”即是邪教思维的表现。

  可见,教育转化痴迷者有两个迫在眉睫的重要问题:首先需要克服语言障碍,能够交流沟通。然后解决如何突破邪教对信徒的精神控制,使痴迷者拥有正常思维的问题。这是新的发展形势向我们提出的新问题,其彻底解决不但需要从实践中探索,更需要得到理论上的指导。对我们理论界有志者来说,这可能是一个实践检验理论并促进理论有所创新的机会。

   第三阶段,脱教康复阶段。对邪教痴迷者来说,真正的告别邪教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一位痴迷邪教6年的“法轮功”练习者是这样描述其在精神上脱教时刻的: “冰冻三尺,非一日寒。”毕竟我在这条路上已经走得太远太远,迷得太深太深了;为之耗尽了心血,六年来的足迹浸透了血和泪、要悔过、要揭批,谈何容易,如同要我的命。我从这中间走过来,每走一步,都是剜心透骨,每走一步都是刻骨铭心,否定自己是个痛苦的过程啊!

  这一阶段心理咨询的介入会加快他们走向回家的路,使他们感到温暖和社会的关爱,并能正确面对这个阳光与阴影共存的现实社会,正视在回归正常生活轨道时遇到的诸多实际困难,比如工作、居住、家庭等问题,还有,需要建立新的朋友圈子,学会与他人良好的沟通,获得他人的信任和友谊,等等。

  咨询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恐怕就是反复问题了,这需要耐心细致的工作,潜移默化地消除积压在邪教受害者心头的“冰山”。如何高效解决这一问题同样也期待着心理业界专家学者能提供一个令人满意的可操作性答案。
分享到: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