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凯风专区  >  春风化雨
浅谈故事说理法在帮教中的运用

作者:大 弓 · 2010-05-18 来源:凯风网

  讲故事能够勾起对方的好奇心,使对方主动起来。台湾佛光山住持星云大师善于用讲故事的方法开悟众生,深受欢迎。其实在挽救“法轮功”痴迷者的过程中,通过讲故事阐明道理,也很有效果。现将笔者在帮教实践中采用的故事说理法概要介绍如次,抛砖引玉。

  一、故事说理好处多

  庄子是讲故事的高手,善于将道家的深刻思辨用生动的故事深入浅出地表达出来。笔者体会,故事说理法在挽救“法轮功”痴迷者的过程中作用明显,好处有三:

  1、故事具有吸引力。众所周知,“法轮功”痴迷者面对说理,往往不肯接受,有时甚至强烈对抗。如何才能使其接受说理,便值得思考。一般来说,直接说理的效果不如讲故事。在不说明目的情况下,通过讲故事说理的方法,更容易被“法轮功”痴迷者所接受。譬如在对“法轮功”痴迷者张某说理时,笔者讲述了他所熟悉的“法轮功”痴迷者蔡某因便秘不肯治疗,结果粪便干结,大肠撑裂,感染而死的真实故事,尽管他开始表现出极端对抗,但面对发生在熟人身上的悲剧故事,禁不住产生好奇,耐着性子听下去,并且若有所思。

  2、故事富于启发性。对“法轮功”痴迷者采用故事说理法,故事本身只是手段,启发思考才是目的,所需要的故事必须具有启发性。譬如笔者在对“法轮功”痴迷者丁某说理时,讲了佛祖开悟蜘蛛的故事,阐明“世间最珍贵的,既不是得不到,也不是已失去,正是我们现在所拥有的”道理。丁某有几亩田,有一群鹅,笔者问他:除了自己,谁能帮他种田、养鹅?实践证明,李洪志不会帮他做这一切。再进一步想,他现有的一切很实在,李洪志许诺的则是镜花水月,在两者之间,究竟应该如何选择呢?听了这则故事,丁某不由陷入沉思。

  3、故事说理效果好。故事因其情节生动而吸引人,因其内涵深刻而启示人,所以故事说理法的说服力有时更强,效果更好。譬如笔者对“法轮功”痴迷者黄某说理时,开始她对抗情绪很大,但听说“明慧网”上有她的故事,则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然而当笔者将“明慧网”关于她被绑架并下落不明的文章下载给她看时,她变得沉默不语,表现出痛苦状,因为她并未遭到绑架,更非下落不明,显然“明慧网”撒谎。她曾经对笔者信誓旦旦地声称“明慧网”不会撒谎,然而面对“明慧网”撒谎的现实,特别是关于她本人的谎言,她张口结舌,无言以对,最终向笔者表示,要放弃“法轮功”修炼。

  二、故事要有针对性

  运用故事说理法需要针对不同对象、不同问题,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并且在讲故事说理过程中,注意察言观色,留心对方反应,及时做出调整,确保故事的吸引力与启发性。

  1、有的放矢讲故事。讲故事说理要区分对象,根据对象不同,讲述不同故事,要勾起对方兴趣,说理说到点子上。譬如“法轮功”痴迷者刘某坚持认为天安门广场自焚案是政府有意制造,并曾起草十余条所谓自焚疑点到处散发。笔者就此案与刘某讨论,向他讲了两个真实的故事,一个是郝惠君、陈果母女在开封福利院生活的故事,一个是王进东一家的故事。由于笔者使用了照片、录像及当事人所写回忆、记者采访等资料佐证,对于故事的真实性,刘某无法反驳,只好承认自己提出的自焚疑点只是凭空猜想,并无事实依据。

  2、对症下药讲故事。痴迷“法轮功”的原因众多,讲故事说理要因人而异,对症下药,从而取得药到病除,妙手回春的效果。譬如“法轮功”痴迷者郑某为能够进“天国世界”成为“佛道神”而始终坚持修炼“法轮功”。笔者与之交流中讲了佛陀回答弟子“佛死后去哪里”的故事。佛陀让弟子取来点燃的蜡烛,然后吹熄烛火,教导弟子说:佛死如烛灭,烛光去哪里,佛就到哪里,佛去哪里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成佛。笔者问郑某:既然佛如明亮烛光,何必非进天国成佛?如果在世觉悟行善,岂非照样能够成佛?笔者见郑某眉头紧锁,便进一步追问:成佛究竟为私为我还是泽润众生?假如只顾自己,不顾他人能否真正成佛?面对这些问题,郑某低下头去,沉浸在思索中。

  3、察言观色讲故事。讲故事说理过程中,要注意对方反应,善于察言观色,捕捉情绪变化,根据需要调整内容,以期收到最佳效果。譬如笔者在与“法轮功”痴迷者季某交流过程中,发现他对疑心病问题感兴趣,于是便讲了两个故事,一个是杯弓蛇影的成语故事,另一个是心理医生顾某疑心自己有胃病做胃镜的真实故事,说明心理因素对人的影响作用。他这才告诉笔者,因为背部长期出现无缘由的疼痛,多方求医无果,为了治病才修炼“法轮功”。笔者据此分析他可能存在“躯体化障碍”,并应他要求找来了相关资料。解铃还须系铃人,由于心结解开,季某背痛症状消失,最终放弃修炼“法轮功”。

  三、故事选择要精致

  在讲故事说理中,故事是手段,说理是目的,故事选择要服务于透彻说理,不求量多,但要精致,什么故事说理有力,就讲什么故事。讲故事说理要把握好以下三个基本要素:

  1、故事情节要生动。无论是真实的故事,或者是虚拟的故事,故事情节生动才能够吸引人,从而为透彻说理奠定基础。譬如我在与“法轮功”痴迷者张某交谈中,针对他的情况,讲述了中国古代流传至今的周处的故事。故事中传说的主人公周处是晋朝时期义兴县人,被乡民视为三大祸害之一,当他前往与蛟龙、猛虎两大祸害搏斗时,乡民以为他死了,鸣放鞭炮庆贺,周处除掉蛟龙、猛虎返乡知道情况后,扪心自问,决意改过自新,最终洗心革面,浪子回头。这个故事情节生动曲折,也符合张某欲痛改前非的心态,所以他听的格外认真。

  2、故事悬念要扣人。如同相声中的抖包袱,讲故事也要有悬念,设置悬念才能扣人心弦,促人思考,留下“车到山前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的深刻印象。譬如笔者与“法轮功”痴迷者黄某交流中,她承认修炼“法轮功”就是为了“得道圆满”,成为“法轮世界”的“佛道神”。笔者于是讲了两个故事,一个是佛与盐的故事,一个是蛾与火的故事。在这两个故事中,笔者都留有悬念:怎样才能说明佛无处不在的道理?看上去美好的东西是否都能真地带幸福?笔者先讲故事,讲到一半时提出问题,待对方无法回答时才揭示佛在人间、飞蛾扑火的谜底,悬念设置成为撬开对方紧锁的思维之门的杠杆,发挥其启动思考的积极作用。

  3、故事内涵要深刻。讲故事说理中,不是为讲故事而讲故事,而是为有效说理才讲故事,所以故事的内涵要求深刻,要能让听者产生共鸣与启示。譬如笔者在与“法轮功”痴迷者邬某交流中,发现她很自负,总是自以为是,为打压她的自负,于是便讲了螃蟹与狐狸赛跑的故事。一只狡猾的狐狸瞧不起横着走的小螃蟹,于是小螃蟹决心给狐狸一点颜色看,在与狐狸赛跑过程中,小螃蟹用蟹钳夹住狐狸的尾巴,到了终点才跳下来,高声宣布自己的胜利,结果狐狸跑得再快,但每次赛跑都赢不了小螃蟹。这个故事说明,狐狸再狡猾,也有失算的时候,所以谁若认为自己最聪明,谁就会在自己的聪明上栽跟头。笔者观察到,邬某听了故事后面露愧色,这才强调交流的平等与互动,为双方进一步深入讨论先行铺垫。

  总之,笔者在与“法轮功”痴迷者交流的实践中深刻体会到讲故事说理收效明显,通过对自身实践的提炼与总结,归纳出了讲故事说理的三点好处、讲故事应注意的三个问题、故事选择的三个要素,希望能与众多同仁共勉,不到之处敬请指教。

 

【责任编辑:晓涵】

分享到: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