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凯风专区  >  学术
法轮功练习者的矛盾性心理特征及其调适

作者:范 戈 · 2011-10-08 来源:凯风网

  法轮功现象有其深刻的历史和社会成因,但法轮功练习者本身所具有的一些人格特质,使其在相同的条件下成为法轮功问题的易感人群。这种人格特质,集中体现在其矛盾性心理特征上。

  一、法轮功练习者的矛盾性心理特征

  法轮功练习者的矛盾性心理特征,是指他们在面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问题时,内心会产生截然相反,又内在关联的两股心理冲动。这两股心理冲动相互激荡,消耗了他们大部分心理能量,使其难以采取积极的行动去有效地处理问题,只能坐看问题加剧。而问题加剧又进一步增强其内心矛盾,使其更难采取行动,最终只有选择逃避问题,甘心在法轮功的欺骗中,寻找心理平衡。这种表面的平衡进一步腐蚀其心理自省能力,直到被精神控制,成为法轮功的傀儡。其矛盾心理特征最突出的有以下三点:

  (一)自卑和自傲的矛盾

  法轮功练习者很多都曾经有积极努力的过去,有的还取得过一些成绩,成为家庭和单位的顶梁柱;有的学有专长,甚至是某个行业的专家;有的家庭境况良好,是他人羡慕的对象。这些都会成为他们自傲的本钱。但是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社会经济条件的转变、个人精力的衰退,曾经的顶梁柱被他人代替,曾经的专业知识已经落后,曾经的家庭境况也被他人赶上,这时他们的自傲转而会被自卑情绪替代,他们变得不再自信,不再有进取心,不再积极的行动。之所以会有这种转变,基于两点心理原因。一方面他们一直比较顺利,没怎么受过挫折,不知道在逆境中如何调整自己,一旦顺境不再,他们就惶然失措,进退失据,自信心轰然倒塌;另一方面他们自傲的本钱不是高尚的人格、积极的心态这些稳定的个人品质,而是诸如能力、学识等方面不稳定的优势,或者是外在的领导赏识、家庭支持等不可控因素。例如:50多岁的老王,年轻时因为自学成才,曾经是村子里第一个被招工而实现了农转非,捧上令人羡慕的铁饭碗,然而人到中年却下岗了。曾经是村子里飞出的金凤凰,突然成为下岗待业人员。一方面他沉浸在过去的成功中,不愿意面对现实;另一方面不知道如何应对技术过时难以再就业的困境,成天自怨自艾。此时法轮功的宣传正好迎合了他对社会的不满,于是沉迷其中,而且感觉自己是“大法弟子”,自己异于常人,没有人能比自己更强的,只要自己潜心修炼下去,最后就能成佛,在所有人之上。而恰恰是这种自傲,使其面对问题时不屑于向人求助,使问题解决错过最佳时机,往往得不到及时解决;问题无法解决带来损失,进一步削弱其优势;优势不再使其从自傲的高峰滑落自卑的低谷,而自卑和自傲一样,都使他们固步自封,自我封闭;原有的优势消失殆尽后,他们就剩下怨天尤人,自暴自弃,最终自我放逐、自我逃避,躲进法轮功的温柔陷阱,做着成佛、成仙的美梦。

  (二)冲动与压抑的矛盾

  在自傲和自卑的作用下,法轮功练习者往往不愿意与人交往,人际适应能力也比较差,遇到问题,倾向与压抑自己。情绪积累的结果使其产生诸多抱怨,容易情绪性地看待问题,变得敏感、多疑,在自身利益受损时,往往冲动而不顾后果。例如,有一名法轮功练习者,曾经是大学教授,平时孤独内向,长期对所在教研室的科研制度不满,又不愿意表达;有一天发现同事发表了一篇和自己类似的科研论文,就认定是剽窃自己,并辞去职务。后来证实,该同事完全是独立研究的成果,之所以类似只是巧合,但已经无法挽回。失去工作后,由于其研究比较冷门,短时间内难以重新就业;于是日渐抑郁,后来参与练习法轮功。其实在这过程中,似乎压抑和冲动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情绪表达,但本质上都是情绪处理能力差的体现。压抑是不知道如何及时表达自己的情绪,冲动是不知道如何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压抑使问题引发的情绪体验不断积累、加剧,使小问题变成大问题。冲动使小问题引发激烈的情绪表达,导致更严重的问题,甚至无法收拾而遭受挫折。当挫折发生,他们会自怨自艾,无法自拔,此时就容易求助于法轮功来麻痹自己,无视问题的存在,用追求虚无缥缈的目标来欺骗自己。

  (三)孤独与合群的矛盾

  在社会关系上,大部分法轮功练习者都倾向于孤独的特征。他们没有稳定的交际,缺乏真心朋友,甚至与家人都很少交流。但人是社会动物,与人交往是人的基本心理需要。他们孤独,当又有合群的愿望。于是他们会在内心描绘一个单纯、干净,甚至有点圣洁的人际关系;在这里没有欺骗,没有竞争,只有关心、爱护。一旦面对现实生活中的剧烈竞争、利益纠纷,他们就会深深失望,赶紧退回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内。于是当法轮功宣扬“真善忍”的时候,恰好契合他们对单纯人际关系的心理需求。加上他们人际能力弱,看不穿法轮功用“真善忍”伪装的真正目的,于是甘被利用而不自知。例如:刚刚退休的老刘,夫妻之间多年矛盾,一直冷战;孩子长期在外地工作,一年难得回家一次;退休以前长期在铁路上夜班,几乎没有朋友;有时候一杯冷茶、一个馒头,就孤独地坐一天。有一次偶然看到小区有人练习法轮功,就凑上去看看。人家告诉他这是气功,强身健体的,于是他也跟着练;加上一起练功的人还能陪他聊聊天,他并好像找到了家的感觉,于是一天天沉迷其中,直到无法自拔。其实他们心中那种完全干净无污染的人际环境,只有在母亲的子宫中才存在。因为人类的发展是在与其他物种的竞争中获得的,竞争是人际发展的客观需要;合群从某种意义上,是竞争选择的结果;害怕竞争,就找不到真正的伙伴,就只能形单影只了;而不敢竞争,不理解什么是真正的合群的人,也无法享受那种甘处寂寞的孤独。

  其实这三种心理矛盾特质,都是心理不成熟的表现,只有实现这三方面矛盾的整合,才能锻炼坚强的心灵,才能直面社会的残酷,才不至于躲在法轮功营造的梦境中自我麻醉,才能活出真正的自我。

  二、法轮功练习者矛盾心理的整合

  (一)准确评价自我,实现自卑与自傲的整合

  自傲的时候,往往是没看到自己的不足;自卑的时候,必然是忽视自己的优势。有一首打油诗就说得很形象:他人骑大马,我独跨驴子。回看担柴汉,心下较些子。说的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者要善于自我心理平衡。当然这种平衡,不是阿Q精神胜利法,而是寻找一个适当的评估体系,准确定位自身;准确定位的关键,首先是看清自己的能力,从知识结构、为人处世等多个角度,好好分析一下自己的能力水平,也许不足以自傲,也没有必要自卑;其次是分析一下自己的成绩,有多少是努力获得的,有多少是因人成事的,这样不会把自己看成是万能的,也不会把自己看成是无能的,这里头最重要的,是看到自己努力的作用,并坚信,只要努力就一定会不同;第三是要反省一下自己的资源,也许支持自己的父母会去世,但一起合作的伙伴总会有的,也许领导的关注会转移,但家人的关爱却是不变的,这样的反省会让我们醒悟,支持的资源不是像空气和阳光一样理所当然的存在,但却是像流水一样,只要珍惜就会不断增长的积蓄。准确定位使我们能够正确取舍,放弃无法完成的任务,选择恰当的努力目标,当目标达成的时候,自卑和自傲都会被自信所代替。当我们相信自己的时候,还有必要相信虚无缥缈的救世主吗?尤其是一个自身难保,抛弃祖国的救世主?

  (二)提高情绪控制能力,实现冲动与压抑的整合

  冲动和压抑其实本身没什么不好,如果没有冲动,恐怕不会有武松打虎的壮举,如果没有压抑,恐怕这个社会的犯罪率要翻番。但是我们要学会在该爆发的时候,愤然而起,又要在该冷静的时候,沉着入水。那么怎么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首先要学会观察自己的情绪。人的情绪反应往往是在潜意识的作用下产生的,难以被主观意志所控制。但是多观察自己的情绪,能够增强情绪觉察能力,觉察是控制的第一步。观察自己的情绪,可以通过盘点自己一天以来的情绪感受,比如起床时什么情绪、午休时什么情绪等等,还可以回忆一下自己一周、一个月以来的愤怒情绪有几次、高兴情绪有几次,通过给自己记情绪日记的方法,可以发现自己的情绪规律,认识情绪。认识情绪之后,还应该进一步分析自己情绪与那些事情相关,找到自己容易影响自己的事件、人、物品,当再次碰到类似的情景时,有意识提醒自己注意。更进一步的话,就是深入分析自己的人生经历,提高自省能力,然后你会发现,之所以现在对某些事情会有这样的情绪反应,是和自己的人格、经历相关的。到了这一步,对情绪的认识就差不多了。然后就应该学习一些控制情绪的方法,诸如转移法、宣泄法等等。通过提高情绪控制能力,再遇到问题时,就能够冷静分析,合理化解,就不必依赖法轮功歪理邪说的麻痹,更何况是一个已经被批驳得体无完肤,已经被证明是空中楼阁的调调呢。

  (三)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实现孤独与合群的整合

  我们需要合群,因为有合作,更容易达到成功。我们需要孤独,有些感受,只有独自品尝才更美好。而健康的人际关系,则能使我们在合群与孤独中进退裕如。那么如何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呢?我们首先要认识到,人的社会性决定人不可能离开社会、离开人群而独立生存。人际交往是自我认识,认识他人、社会及社会规范,实现个体社会化的重要途径。人际交往是促进心理健康的必要条件,是人们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途径,更是实施集体管理的先决条件。其次我们要认识人际交往的原则,即真诚、尊重、容忍、互酬。第三,要掌握一些人际交往的策略,比如,尊重对方,理解他人,有了理解,就有了交往的基础;有了理解,还要能够做到心理相容,善于肯定对方,表达自己的热情,了解并尊重群体规范;学会正确归因,善于换位思考,客观分析对方的行为动机;以及培养良好的个性、利益分享等等。第四要掌握一些人际交往的技巧,比如语言技巧、动作技巧、选择技巧、频率技巧等。人际交往是互相接纳的过程,选择别人,别人亦在选择你,努力培养良好的个人品质,容易建立友谊被他人接受;人际交往是需求互补的过程,求索取而不奉献,交往关系很难维持,要善于体察别人的真正需求,恰当给予满足,同时使自己也得到满足。当有健康的人际时,竞争反而会促进我们的人际关系,使我们既有力量和团队一起分享胜利,又有闲情雅致退守一隅享受孤独。那我们那里还需要所谓的“真善忍”去构建伪善的单纯人际,更何况是被别有用心加以利用的“真善忍”呢。

  “人生本无忧,庸人自扰之。”认识自己,让我们不必在自卑与自傲的拉锯中煎熬;认识情绪,让我们不必在冲动与压抑的困扰中沮丧;认识人际,让我们不会在合群与孤独的诱惑中迷失。

 

【责任编辑:舍得】

分享到: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