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在塞外北疆的呼和浩特,不仅是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当代中国的乳都,还是一座历史文化深厚、独具特色的召城。城内有科研价值极高的五塔寺、金碧辉煌的席力图召等五十多座寺庙,构成了独一无二的昭庙文化。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呼和浩特的第一座喇嘛教召庙、在我国佛教文化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藏传佛教活动中心、中国北方最有名气的佛刹之一——大召无量寺。
漠南蒙古的第一座黄教寺庙
公元1576年,漠南蒙古首领阿拉坦汗到青海的仰华寺(也叫巧莫齐勒召),和西藏的高僧索南嘉措见面。索南嘉措为阿拉坦汗讲经说法,并且用藏药治好了阿拉坦汗的腰腿疼病。阿拉坦汗特别高兴,于是率领土默特各部皈依了黄教格鲁派。告别的时候,阿拉坦汗向第三世达赖喇嘛说,回到漠南后一定建一座寺庙,并用金银装点佛像。阿拉坦汗回到内蒙土默特地区后,立即如约建起一座寺庙,就是我们现在的大召。大召寺的大殿是常见的藏汉式喇嘛庙,其它部分则是依照传统中式庙宇式样而建。因为约定了用金银装饰佛像,所以大召里的释迦摩尼佛全部是用白银铸的,因此大召还有一个名字叫银佛寺。建成寺庙以后,当时的万历皇帝赐名叫弘慈寺,也因为这是由阿拉坦汗建的,还被叫做阿拉坦汗葛根庙。另外,庙里还珍藏了108部甘珠尔经,人们通常还叫甘珠尔庙。到了万历14年(公元1586年),三世达赖喇嘛从拉萨来到呼和洁特大召,当时阿拉坦汗已经逝世了,于是三世达赖喇嘛在大召为阿拉坦汗做了超度法会,并为大召里的佛像都开了光。
大召寺和康熙皇帝的故事
大召不仅是呼和浩特市现存最大最完整的木结构建筑,也是呼市地区最大的黄教寺庙,更是内蒙古少有的不设活佛的寺庙。因康熙皇帝曾在这里住过,为了表示对皇帝的尊敬,僧侣们取消了活佛的转世规定。大召寺里的藏经楼,俗称九间楼,就是康熙在大召拜佛居住的地方。康熙皇帝西征平定准格尔归来,路过呼和浩特,当时叫归化城,土默特部落的首领为了迎接康熙,建起了一座庙叫太平召,取从此天下太平的意思。为了迎接康熙皇帝入城,又在离太平召不远的扎达盖河上建了一座桥,叫庆凯桥,庆祝康熙皇帝凯旋归来。相传康熙皇帝进入归化城后,来到大召门前准备进寺庙拜佛。烈日当头、人困马乏,康熙皇帝骑在马上就说:要是有点水喝就好了。这时,他骑的那匹马奋蹄扬鬃,前蹄踏出一个坑,坑里涌出一股泉水,手下的士兵舀了一碗水让康熙先喝,皇帝一喝水,发现水味特别甘甜,骑在马上说:此乃九边第一泉呀。这个泉就被称为长城以北的九个军事重镇(辽东、宣府、大同、榆林、宁夏、甘肃、济洲、偏头还有固原)里面最好的泉水,同时也说明当时呼和浩特的水位特别高。
巧夺天工的大召三绝
大召寺里有许多独特的彩塑、金铜造像、巨幅唐卡、以及宗教活动使用的各种法器、面具等等,都是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物和艺术珍品。
银佛。大召里的释迦摩尼塑像是用一吨半、也就是三千斤纯银制作而成,为了防止银佛氧化,外边还刷有一层金箔,是迄今为止在我们国家最大的一尊银质释迦摩尼塑像,距今已有433年的历史。龙雕。龙在中国来说是一种吉祥的图腾,又是皇权的象征,但多数都是汉白玉或者木雕质地,大召的这两条龙的独特性就在于,是用黄泥、纸浆、混合制作而成的。高度十点零五米,由下而上雕刻而成,气势磅礴、形神兼备,反映出了过去明代龙雕艺术的精湛工艺。壁画和康熙的八盏灯。大召的壁画都是明代原物,内容以佛祖与外教辩经斗法为题材,个个独立成章。另外还有八盏宫灯,叫珍珠八宝灯,都是用紫檀木镂空雕刻而成,中间还有精美的玻璃内画,都是由康熙皇帝御赐给大召的原物。
佛教文化是了解中国的一把钥匙
如同金碧辉煌的大召寺院一样,大召背后的历史文化更是博大精深。游客观赏气势恢宏的建筑与巧夺天工的珍宝的同时,也在学习、感悟着人生的真谛。大召是数百年延续下来的民族的文化一个代表。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就说过,要了解我们中国的文化,佛教文化就是一把钥匙。佛教传入中国2500多年,其优良传统就是慈悲济世,济世渡人。从佛教寺庙的建筑文化、雕塑、绘画文化中都能看的到,而且佛教文化包罗万象,就拿藏传佛教来说,哲理、医药、天文等都蕴含其中。也正因为佛教的慈悲济世和包罗万象,许多邪教,比如法轮功,借用佛教里的术语宣传他的所谓“法轮大法”。另外,他们也是利用了人们的浮躁心理,一些人想一夜暴富、想不用付出就能达到目的,等等。我们必须认清他们的真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