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热点新闻
体育新闻
史说轶闻
文化观察
心灵鸡汤
梦里故乡
好书共享
保健养生
美容护肤
减肥健身
饮食指南
心理健康
养生打假
生活妙招
民俗民风
非遗博览
衣食住行
风云人物
大美中国
世界各地
人物掠影
热点图片
访谈
消息
评论
热文
专题
曝光
学术
视角
春风化雨
海外之声
国内媒体
凯风精粹
国外邪教
资料库
【编者按】在重庆东南的武陵山区、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生活着众多的苗族同胞。这里群山环绕,自古以来,更多靠乌江水路出入。严酷而封闭的环境,反而锤炼出当地苗族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自古以来,这里就一直流传着一种民歌,当地人称为“娇阿依”。
大爱娇阿依:因歌生爱,因爱学歌
数百年来,苗族民歌娇阿依也成就了众多美好的姻缘,彭水鞍子乡乡民谢昌碧就是因歌生爱,因爱学歌,成为了娇阿依的传承人。当年,现在的丈夫用一首歌打动了她,让她决定跟这个男人过一辈子。原彭水县文化馆馆长廖元德十几年以来一直致力于收集整理娇阿依,退休后,酷爱当地民间音乐的他,来到彭水县娇阿依艺术团。廖元德长期从事娇阿依、苞谷调、过山号等曲子的整理和推广,通过不断地打磨,去粗取精,使其影响越来越大。
原生态:娇阿依保有着最古老的自然人声
原生态的歌者因为没有通过现代声乐方式的训练,保留的是一种最古老、最传统的发声方法。这是最自然的一种独特腔调。如果按现代声乐方式去欣赏,还真不易接受。所以,年轻人在学习娇阿依时,对衬词、实词总觉怪怪的,不容易把握。而独特的腔调,则更不容易把握。
罗家坨苗寨:古朴的自然环境孕育了绝美的歌声
罗家坨苗寨三百年来完全保留着典型的苗族建筑特征,全木结构,三合院式吊脚楼,院坝呈现簸箕口形,建筑分布于盆地山腰间,坨底为稻田溪水,罗家坨苗寨是全国一百座乡村保护民居群落之一。前信用社主任李绍明,退休前常年背着两个本子就像这样走村串寨。在与乡民们互相聊天的时候收集、记录民歌,一项一项整理出来,比如望郎歌、探妹歌、五根调、言子调、绣荷包、落阳调、苦媳妇、怀胎歌……有上百首都呈现出来,建立一个平台,让它们继续发扬光大。曾庆蓉是鞍子乡罗家坨苗寨的村民,她和她的丈夫自己种着几亩田地,同时还经营着自己的乡村农家乐,在旅游季节,生意也相当不错。游客们也非常喜欢她唱的歌。
娇阿依曲式:见景生词,脱口而出
娇阿依始于元代,是鞍子苗民世代生活习俗的写照,它的内容十分丰富,主要表现在有男女爱情,民俗生活等内容,唱法上一般是清唱,无乐器伴奏,一领众唱、多领合唱、齐唱等,歌声高亢嘹亮,曲调委婉动听。“娇阿依”作为衬词被广泛嵌入在鞍子苗歌中,形成了特型衬腔。多偏音、上下滑音、拖腔和尾音等,是它的一大特征。娇阿依曲调相对固定,但歌词内容却十分广泛,生活、劳作、爱情无所不包,上午有上午的歌,中午有中午的歌,不仅歌分时辰,而且是词分对象,见景生词,脱口而出。
结语
鞍子乡的乡民在日常生活中随意哼唱着娇阿依,他们因为唱歌而增添了生活的乐趣,娇阿依的歌声也从未间断地传递着古朴生活中的热情。
您的IE浏览器版本不支持HTML5 video标签,请升级您的浏览器
娇阿依
http://www.kaiwind.com/online/jay/201401/16/t20140116_1348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