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在教练周小龙的带领下进行体能训练
主攻“翘碗”的王萌(左)和谢应豪,因长时间的“磨砺”,头顶上留下了一个深深的碗底印
尽管年龄最小,陈勇军却是所有孩子中最踏实的
爬竿上的小子们个个身手敏捷
孩子正在进行热身训练
辅助伙伴训练,也是一件费劲的事
休息的时候孩子们也不忘练功
孩子们每天同吃同住,谁洗碗,“石头剪刀布”决定
结束一天的训练,孩子们回到寝室尽情的放松
“接住,接住!”9月11日,德阳市杂技团的训练场里,脸颊上布满晶莹汗珠的6名功夫小子正在教练周小龙的指导下进行传帽训练,他们正在积极准备10月在北京工人俱乐部上演的《唐.风》杂技剧。
这6名功夫小子都是四川人,年龄最大的16岁,最小的9岁。他们每天6点起床,然后参加8小时的集体训练和专项训练。由于杂技属于特殊行业,孩子们必须从小训练,因此文化课程都有缺失。“一定不能让孩子没有文化,没有素质。”周小龙表示,辛苦训练之余,孩子们每周还会进行语文、数学等文化课程的学习。
尽管孩子们还没有“毕业”,但演出经验却不少,他们中年龄最小的陈勇军就曾前往马来西亚表演。虽然每天大量的重复训练辛苦而枯燥,但对于孩子们而言,只要6人能在一起,无论是滑冰、游泳、爬山、玩轮滑,还是围坐着看书学习,都充满了无限快乐。
杂技团的生活让孩子们建立起了深厚的情谊,对于未来,他们充满了幻想:“我们希望能永远在一起生活,一起为观众表演,将杂技的魅力展现给全国乃至世界的观众。” 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