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片报道
大佬和他们的办公室

2014-01-15

柳传志在北京的办公室内

  柳传志在北京的办公室内(2013年11月12日摄)。1984年,柳传志决定“下海”时已是“不惑”之年。一间12平方米的小棚子一度蜗居了柳家七口人。逢年过节,柳传志都起个大早,赶在菜市场开门之前去排队,一开门就往里冲,为的是在凭票定量供给的猪肉、鸡蛋之外还能买到一只鸡。如今早已确定了中国商界巨子地位的柳传志坦承,当时“实在憋不住了”,就像被解除了束缚,欢快地奔跑在时代的前面。“虽然40岁才出来,我仍然生逢其时!”

宗庆后在杭州的办公室内

  宗庆后在杭州的办公室内(2013年11月13日摄)。一件普通夹克衫,一双黑布鞋——每天清晨,当宗庆后走进弄堂小店,叫上一份两块钱的大饼油条时,很多人都会好奇:这个看起来一身土气的老头,凭什么几次当选“中国首富”?关于“成功秘诀”,宗庆后轻松作答:“我就是多走市场。只有吻合需求才能卖得好。”说来简单,背后的用心投入却不能不令人惊叹。这位杭州娃哈哈集团董事长自称“可能是全世界喝过饮料最多的人”,办公室、仓库摆满了各种空饮料瓶。68岁,他还要每年花200多天泡在市场里,每到国外,必尝当地饮料。尝尽天下滋味,让“饮料大王”保持了灵敏的商业嗅觉。

马云在浙江杭州的办公室内

  马云在浙江杭州的办公室内(2013年11月12日摄)。“每天2400万笔淘宝的交易,意味着在中国有2400万个信任在流转着。”2013年5月,马云在淘宝十年庆典晚会上说。创造了中国商业传奇的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选择在自己48岁时退休。他在告别演说中谈到:“我能走到今天,是大家的信任。因为信任,所以简单。”

张国华在山东潍坊市教育局的办公室内

  张国华在山东潍坊市教育局的办公室内(2013年11月26日摄)。 “与其坐等红头文件,不如认准了先干起来再说,说不定就干成红头文件了!”说这话的,是山东潍坊市教育局局长张国华。对于张国华来说,这不是豪言壮语。改革11年,以基层实践倒逼顶层设计,张国华带领的潍坊教育改革经验被写进多份教育系统指导性文件。

董明珠在广东珠海格力集团总部的展示厅内

  董明珠在广东珠海格力集团总部的展示厅内(2013年10月31日摄)。红色披肩,白色套裙,一头利索的短发,微笑中透着智慧——这是格力集团董事长董明珠给人的第一印象。然而,谈起成功秘诀,这位勇立改革潮头的女强人却说出“吃亏”二字。她说,改革带来机遇,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抓住机遇。过去的35年,格力和她本人证明了一件事:在改革大潮中做好,不仅要把自己当成改革的“主角”奋勇前行,还得有点“吃亏”精神。

侯为贵在深圳中兴通讯研发大楼的展厅内

  侯为贵在深圳中兴通讯研发大楼的展厅内(2013年12月13日摄)。2012年,改革老将侯为贵遇到了新问题。他创始并掌舵28年的全球通讯设备巨头——中兴通讯遭遇了史上首次亏损,亏损额28亿元。“经营策略过于激进,也有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面容清癯、身材瘦削的侯为贵并不讳言失误,但认为这不是问题的全部,“还有一个严峻挑战——移动互联网的冲击。”面对中兴创立以来从未经历过的产业大势转向,72岁的侯为贵果断启动“二次革命”,向终端消费者市场转型,创新技术和服务,争夺未来发展的主动权。

顾欣在中国东方演艺集团的办公室内

  顾欣在中国东方演艺集团的办公室内(2013年11月12日摄)。舞台上,他是聚光灯照亮的男高音歌唱家;舞台下,他不愿坐在历史的观众席上,自己操起了改革的手术刀。 57岁的中国东方演艺集团任董事长顾欣头发渐白,清朗儒雅。谈到自己,他直率地用“矛盾”来形容:“作为艺术家,我非常感性激情;作为管理者和改革者,则非常理性。”

分享到: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