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片报道
魅力皮影

2014-10-20

  有一种艺术,是完整的戏剧,比莎士比亚早1800年,使用影像比卢米埃尔发明的电影早2100年,是纯粹民间具有摇滚精神的音乐。这种艺术是中国独有的——皮影戏。

  接地气的皮影戏

  皮影戏,旧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广泛流传于中国民间的一种古老独特的民间戏曲艺术。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影人,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在辽宁、河南、山西,陕西、甘肃天水等地农村,这种拙朴的汉族民间艺术形式很受人们的欢迎。

  皮影戏为何生命不衰?

  皮影是最古老的、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它有银幕,演员在银幕里打呀、拿呀、唱呀、拉呀,观众在银幕外面,影人由人操作,所以它叫傀儡戏。皮影人的制作是很美的民间艺术,它的着色主要有黑、红、绿三种颜色,现在也加入了黄、紫等几种颜色。由于皮影戏中的车船马轿、奇妖怪兽都能上场,飞天入地、隐身变形、喷烟吐火、劈山倒海都能表现,还能配以各种皮影特技操作和声光效果,所以演出大型神话剧的奇幻场面之绝,在百戏中非皮影戏莫属。

  皮影戏的不传之秘

  据考证,凌源皮影已有300多年的历史,经过300多年的发展,在表演的技巧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上下翻飞的耍双枪、出神入化的舞双刀、奔放火爆的大秧歌……这些惟妙惟肖的表演,常使观众喝采与叫绝。看上去一个简单的剪影,操作起来却十分复杂,必须两个人默契配合,动作娴熟,互相协调操作,置换的人物也是提前雕刻好的,在一瞬间完成转换,把一个替换了的造型展现给观众。

  皮影绝技的传承

  用皮影演绎《西游记》中蜘蛛精变成美女的一段戏,要想变脸,再完成梳头、戴花等一系列动作,一个人当然是不行的。要变脸的影人儿也要经过特殊设计、特殊雕刻,如何特殊,就是凌源皮影数代相传的秘密了。按照千年不变的行规,原来师父在决定收徒之前,在表演绝活的时候都用布把自己蒙起来,密不外传。古代艺人们大多不识字,而且也是为了防止外传,都不做记录,而是以口述的方式传给传承人,所以根本找不到与皮影绝活相关的资料。

  表演过程中的精华不过是皮影艺术殿堂的冰山一角,在皮影的设计、雕刻、组装等过程中,处处蕴藏着精巧、细密、甚至绝不外传的独家绝密,闪耀着艺术的光芒和一抹神秘色彩。那古老的唱腔见证着凌源皮影戏传承的历史,更让我们从中看到了皮影的未来和希望。

分享到: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