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片报道
龙窑访陶,出窑的日子

作者:菲儿 · 2014-12-22 来源:凯风网

  距离成都40多公里的彭州市,有一个镇叫桂花镇,穿越桂花镇的一条河流叫土溪河,由于两岸浅丘蕴藏着丰富的粘土,是宜于制陶的上好原料,所以自古以来,这一地域的制陶业都相当发达,桂花镇的人都擅长龙窑制陶,龙窑因依山坡之势倾斜砌筑而成,形同卧龙,因此得名,现在当地有5000多人仍在从事这个古老的行当。土陶不仅成就了桂花镇“西蜀陶艺之乡”的美名,更演绎着这里祖祖辈辈人的生活。龙窑就是众多土陶厂中的一个。

  8月中旬的成都,已持续了好几个高温天,可是龙窑的工人们依然按期出窑,早早地就来到厂里,等待搬运,连续三天三夜的高温烧制,几天的烘烤,窑子里的土罐高温还没有完全散尽,伴着炎热的气候,散发出阵阵热浪,可整个出窑过程仍然是有条不紊,各自忙碌着。

虽然是星期天,一大早工人们就来到工厂,在窑外休息准备上工

  虽然是星期天,一大早工人们就来到工厂,在窑外休息准备上工

出窑了,一个工人在尚有热度的窑内朝外传递,再由外面的工人传到搬运的工人手上

  出窑了,一个工人在尚有热度的窑内朝外传递,再由外面的工人传到搬运的工人手上

担任搬运的,都是当地的老年人,或用背篓背着,或是两人抬着,有时还用手顺便拿几个小的罐子

  担任搬运的,都是当地的老年人,或用背篓背着,或是两人抬着,有时还用手顺便拿几个小的罐子

一趟又一趟,小心翼翼地搬运

  一趟又一趟,小心翼翼地搬运

罐子不重,但有余热,也不能多背,只能一次背一个

  罐子不重,但有余热,也不能多背,只能一次背一个

由于年轻人怕累,脏,不愿从事搬运工作,只有当地的老年人来担任,靠体力挣着生活费

  由于年轻人怕累,脏,不愿从事搬运工作,只有当地的老年人来担任,靠体力挣着生活费

从窑子上面背到空坝处,有人专门接货,安放好再透气

  从窑子上面背到空坝处,有人专门接货,安放好再透气

看似简单的交接,如何排列还是门技术活

  看似简单的交接,如何排列还是门技术活

在等待搬运工的时候,趁机休息一会

  在等待搬运工的时候,趁机休息一会

那边出窑正忙,这边各工序也在同时进行,修补工正在打磨成品

  那边出窑正忙,这边各工序也在同时进行,修补工正在打磨成品

一上午也只能抽几根烟

  一上午也只能抽几根烟

制作土陶车间的工人也在忙碌着,从土坯到土陶的完成,都是全手工

  制作土陶车间的工人也在忙碌着,从土坯到土陶的完成,都是全手工

随着底部转盘的转动,一块泥土就成了一个罐子,也只要十来分钟

  随着底部转盘的转动,一块泥土就成了一个罐子,也只要十来分钟

罐子上的花纹都是由工人一条条粘上去,不敢有丝毫差错

  罐子上的花纹都是由工人一条条粘上去,不敢有丝毫差错

据了解,制作土陶的工人都有近十年的工作经验,完全凭手感来控制罐子的大小和质量,基本上不会有差错

  据了解,制作土陶的工人都有近十年的工作经验,完全凭手感来控制罐子的大小和质量,基本上不会有差错

个个都是艺术品,具有生命力

  个个都是艺术品,具有生命力

窑里的环境不好,外来工都住在厂里,生活比较艰苦,但只要努力做,收入还是可观

  窑里的环境不好,外来工都住在厂里,生活比较艰苦,但只要努力做,收入还是可观

看,多精致的花雕,全是手工制作

  看,多精致的花雕,全是手工制作

窑子里分工明确,只要出窑就一派繁忙

  窑子里分工明确,只要出窑就一派繁忙

虽然忙,但不乱

  虽然忙,但不乱

工人平时休息室,简陋的小屋

  工人平时休息室,简陋的小屋

漂亮的成品,将装点城市的美丽

  漂亮的成品,将装点城市的美丽

  俯瞰龙窑,散发出原始而宁静的气息,却传承着中华民族古老古朴的历史

  

分享到:
责任编辑:万山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