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片报道
荣光背后的艰辛 脱离社会的体校揭秘

2015-01-12 来源:网易体育

 

  近日,湖南省体操运动学校校长和副校长被曝因猥亵多名年幼女学员被刑拘。作为我国夺金战略的基石,封闭管理的体校长久以来与世隔绝,这里不仅诞生超级明星,脱离家庭以及社会的背后则是更多不为人知的艰辛。青少年体校是我国业余体育训练的主要形式 ,也是我国高水平体育运动员的主要来源,目前学校业余体育训练在我国仍然属于政府行为,分属体育和教育部门的两套组织系统。

 

  出事的湖南省体操学校就直属于政府机构,曾培养出奥运冠军刘璇、李小鹏,学校能“镀金”、“造星”,为湖南省争得了体操名校、体操大省的荣誉,所以,这则旧闻时隔半年才被外地媒体捅了出来。

 

  几十年来,基于学习前苏联而创立的以业余体校为主体的训练体系,为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至今仍是提供优秀竞技后备人才的主渠道。

 

  作为“举国体制”的基础,在长达40多年的时间里,业余体校一直都是各个项目省队乃至国家队人才的主要来源。体校,就像是一条运动员组装生产线,为中国体育制造者一代一代的夺金机器。

 

  在我国,由于体育人才培养主要沿用封闭式训练的体制,为了早出成绩、出好成绩,运动员普遍从小就与学校、家庭、社会隔绝,常年参加训练。

 

  正如此,作为独立王国出现的体校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这种看似严格的安全护卫方式,在性侵案件之后正经受重重质疑:气氛压抑,学生心理处于弱势,故而极易受到侵害。

 

  体校里日常生活单调,寄宿制的环境缺乏精神和情感的寄托。孩子们平时都住在学校,缺乏父母亲人的照顾,学校和教练成了孩子们唯一的依靠。

 

  同时,体校不同于一般学校的一点就在于,教练和学员之间,不是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而是师父与徒弟关系。

 

  在这种格局之下,更强调“一方支配、一方服从“的绝对秩序。师父为所欲为,徒弟唯唯诺诺,极可能成为常态。

 

  在青少年体育训练阶段,教练们不仅拥有安排徒弟日常生活的资格,还手握着向上推荐“苗子”的巨大权限,由此滋生傲慢自负的情绪,着实很难避免。这不仅仅只是简简单单加强教练员道德学习所能解决的问题。

 

  在体校的独立王国中,多数时候仍还是“大人决定着孩子的命运”,不以公开、明确的竞争来实现优胜劣汰。在这一行里,那些“听话的小孩”会获得垂青,而个性鲜明、拒不配合的学员,往往难逃打压。

 

  听多了体育圈师徒间的恩怨情仇,很多便是起因于徒弟“挑衅”了师父的权威,这样的故事在中国体坛并不少见,类似的叛逆并不能被传统秩序所容忍。

 

  全封闭式学校鞭笞教育横行,在与世隔绝的环境下容易形成“孤岛效应”,校长、教师充分利用女童的依赖心和畏惧心,做出这些丧尽天良的勾当也难以曝光。

 

  全封闭式的训练管理也未必能给青少年运动员带来安全,被圈禁起来的荷尔蒙难以得到释放也会产生暴力事件,之前就曾有北京某体校的男生遭同学暴打1个半小时欲退学的事情发生。

 

  据这名挨打的学生说,在体校,老生经常会使唤新生给自己洗衣、打水、跑腿,如果不照做,往往会被动手教训一番。平时同队队友之间、不同的队之间,也很喜欢武力解决问题,打群架十分平常。“两个人的小纠纷,往往可以引起两个队的大争端。”

 

  有时意外事件也会发生,2008年12月8日,吉林省九台市第一中学体育馆内,一体校将场地租下来供自己学校射箭队的小队员训练,一女孩失手将箭射入一名11岁男孩眼中,箭头入头部10厘米。

 

  甚至在少年运动员中,为了追求成绩,服用禁药,更不用说修改年龄等丑闻。封闭式的管理照样滋生丑闻,甚至更多。图为李冒林展示修改年龄的证据,他曾代表深圳夺得广东省青年运动会自行车赛冠军,后重伤,希望自己所在的龙岗区青少年体校能为他治疗伤情,但是学校称他的伤势来自于遗传,与训练无关。

 

  湖南体校性侵事件也进一步印证了外界对体校师资水平低下、教育环境不佳的负面评价。事实上家长不到万不得已绝不会将孩子送进体校,有教练说:“常常是家长觉得孩子学习成绩不好,不易管教,才会想到把孩子送进体校练练。”

 

  青少年运动员自幼远离学校教育,文化基础薄弱,这往往导致他们成为文盲或者半文盲,而即使他们有学习机会,也多数是在获得奖牌后被特招进高校,但薄弱的文化基础使他们的深造多数有些走过场的意思。

 

  由于远离学校、远离教育,一些运动员退役后因缺乏文化而难以适应社会,有些生活还颇为艰难。

 

  而脱离家庭、脱离社会也会带来其他问题,有时候往往关系到一个运动员能否正常生活、工作。

 

  许多明星运动员成名后数次与负面新闻挂钩,不能不说这与其从小脱离家庭、脱离社会有关。

 

  每年,上千个孩子抢六七十个专业队名额,从体校升到专业队比例之低可想而知。而残酷的现实是,绝大多数体校生不可能成为专业运动员,只能继续在体校读书直至毕业。

 

  竞技体育是残酷的,成材率低是其特点之一,这注定又有大部分运动员无法登上“金字塔尖”,那么这些没有取得奖牌的运动员在经历了体校生涯之后的出路又将何在。

 

  在美国等西方国家,多数运动员来自教育体系,有着完整的教育履历,而体育运动不过是锦上添花,更有助于他们融入社会,创造更大的社会财富。

 

  文化教育本应成为运动员培养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但在体校的实际教学工作中,帮助运动员提高文化素质依然十分困难。

 

  国家体育总局从2012年始,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行对青少年运动员赛前文化测试制度,但四川省体育局青少处处长李以庆说出了现实困惑,“孩子练了那么长时间,如果在文化测试中不合格,你能不让他参赛吗?家长会跟你拼命的。”

 

  现如今,在夺取运动成绩还是育人的挣扎之中,基层体校已经普遍面临生源萎缩的困局,目前这种主抓体育、忽视教育远离社会的情况让家长不太放心让自己的孩子从事专业体育,担心自己的孩子成为下一个邹春兰、张尚武……

 

  曾几何时,从体校毕业是中专学历,而且国家包分配,上了中专户口‘农转非’,这些都是吸引家长送孩子进体校的诱因,所以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体校不仅生源不愁,还曾火过一阵。

 

  但随着时代发展,体校对家长的吸引力逐渐丧失,毕业生不包分配,中专学历毫无竞争力,户口是农是非不再有天壤之别,更重要的是,体校远离社会,不注重文化教育,体校生升学、就业困难的缺陷日益明显。

 

  性侵丑闻下,体校问题更多的暴露在公众眼前,当繁荣退去,曾经的体校辉煌也许只能留在我们的记忆之中,金牌热与大众生活毕竟存在距离,今后的体校又将何去何从? 

分享到:
责任编辑:紫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