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片报道
农家的37年育种梦

作者:夏 斌 · 2015-04-28 来源:凯风网

  37年,13500多个日日夜夜,倾注两代人的心血,仅仅为了育成一个杂交油菜新品种,这对于一个普通农家来说,算不算痴人说梦?就像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一样,杂交油菜育种要跨越多少技术难关, 这对于一个普通农家来说,更算不算痴人说梦?家住湖南省临澧县柏枝乡杨桥村的沈克泉、沈昌健父子,用坚守、用事实作出了回答。

  1978年夏天,正养蜂追花中的父亲沈克泉在贵州偶然发现3株明显高大于普通植株的野败油菜,由此一发不可收拾地扎进选育出花期长、产量高、品质好的杂交油菜新品种的梦想中。在一无技术、二无设备、三无经费的困难条件下,通过向湖南省农科院、华中农大、江西农大的油菜研究专家请教,通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艰难摸索,通过数不清的失败—成功、成功—失败,终于建立起油菜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三系杂交配套育种体系。2004年繁育的“贵野A” 不育系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007年沈克泉自带巨型油菜独闯第12届国际油菜大会,以农民育出超级杂交油菜而引起轰动。

  2009年沈父带着遗憾离世后,儿子沈昌健变卖了养家糊口的运输车辆,毅然继承父志,加快了杂交育种的进程,使育成的“沈油杂202”、 “沈油杂819” 两个新品种先后进入区域试验环节。目前,“沈油杂202”区试成果已达亩产225—250公斤,可排名全国前三。预计到2015年8月区试省级、国家级鉴定通过,沈家的三十余载杂交油菜梦就可成真。

  “如果推广100万亩,每亩保守估计增产100斤,按每斤3元计算,可以为农民增收3亿元”——沈昌健在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2013年度十大人物”颁奖典礼上这样说道。

  种子的梦想,令人唏嘘;

  种子的梦想,毕竟甜蜜!

普通农民沈昌健一家三代人,37年如一日,苦苦追寻一个杂交油菜育种的梦想。 

  普通农民沈昌健一家三代人,37年如一日,苦苦追寻一个杂交油菜育种的梦想。2014年3月16日母亲何秀英与儿、媳从300亩示范田和10亩试验田里劳累一整天后披星戴月归。  

37年来,沈克泉、何秀英夫妇在一无技术、二无设备、三无资金的条件下,育出了高大高产的杂交油菜种子。 

  37年来,沈克泉、何秀英夫妇在一无技术、二无设备、三无资金的条件下,靠自学,靠苦干,育出了高大高产的杂交油菜种子。已经69岁的何秀英现在还是25亩试验田里的主要技术人员,花期里起早摸黑干着杂交油菜人工授粉的细活、累活。  

农家的育种梦 

白天一家人辛辛苦苦在田间劳作,夜晚大海捞针一般的数据统计工作就落在47岁的沈昌健肩上,而且完全靠的是手工操作,不到转钟2、3点根本睡不了觉。  

农家的育种梦 

  2015年3月20日,沈昌健20岁的小女儿沈艳辞去珠海的护士工作回家跟奶奶和父母学杂交油菜育种技术,月底考入江西农大去专门进修两年遗传育种学,这个农家的育种梦传到了第三代。  

农家的育种梦 

凝聚了心血汗水和希望的新品种种质材料,得分门别类、小心翼翼收割、存放。  

农家的育种梦 

8000多个品比试验组合材料不能出一点差错地一个个地脱粒、装袋、登记,远嫁他乡的妹妹也赶回来帮忙。

农家的育种梦 

房前屋后晾晒的金贵的种子,承载着这个平凡普通农家的全部梦想。  

农家的育种梦 

功夫不负有心人,梦想正一步步成真:2015年3月27日湖南省科技厅等部门组成的评审团再一次在评审中对育种成果给以肯定和指导。  

农家的育种梦 

  父亲沈克泉30年的试验中曾经背着“制假”的黑锅坐过班房、受过处罚,壮志未酬身先死。而今子承父志,再接再厉6、7年,终于看到了希望,一家人手捧育种成果上坟祭奠、告慰。  

农家的育种梦 

只有投入不见回报的杂交育种,让家里除了一台用来存放种子的电冰箱之外没有其他家用电器。但再清贫再困难,全家也会因为梦想因为希望而充满生气。  

农家的育种梦 

2015年省市县都加大了扶持力度,示范片扩大到475亩,试验田扩大到25亩。为这500亩育种基地抢修水渠和道路的深夜,沈昌健累得腰疼病突然发作。

农家的育种梦 

  今年是决定性的一年,上半年省评审通过后,八月份在甘肃张掖的全国油菜品比评审中如能顺利通过,种子商品化的前景就豁然开朗了,也就可以造福农民兄弟了。全家都在期盼这一重大的跨越!

分享到:
责任编辑:洞庭 万山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