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片报道
盘点那些针尖上的国粹

作者:木 心 · 2015-08-04 来源:凯风山东

  刺绣是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之一,是针线在织物上绣制的各种装饰图案的总称。把大自然的景色搬进心胸,把心胸的景色变成手中的艺术品,轻针弱线不可思议地成就了这一愿景。这种技艺在中国至少有二三千年历史,刺绣这种针尖上的国粹在千年长河中流淌,也细化了很多种类。

    一、苏绣 

 

  苏绣即苏州刺绣,其发源地在苏州吴县一带,苏绣,是江南女孩一生中最美丽的情结。雨巷深处绣楼高悬,桥斜河畔厦廊相衔。春案上铺开底缎一幅,恍若时光中展开的生命画卷一匹,与其说这是在刺绣景物,不如说是在雕琢生命。苏绣对江南女孩是天荒地老般的爱情。十指春风,吴侬软语,全世界都知道了中国苏州有一种工艺名叫苏绣。

    二、蜀绣 

 

  蜀绣集中于四川成都,产于四川成都,绵阳等地。在晋代被称蜀中之宝。“芙蓉城三月雨纷纷,四月绣花针,羽毛扇遥指千军阵,锦缎裁几寸。看铁马踏冰河,丝线缝韶华,红尘千帐灯。”唱的就是蜀绣。蜀绣较早记载出于汉赋家杨雄,其《蜀都赋》云:“锦布绣望,芒芒兮无幅”,另作《绣补》诗。随着蜀地丝织业的发达,蜀绣有了雄厚的基础,所以到西汉末蜀地“女工之业,覆衣天下”(《后汉书》),名声在外。

    三、湘绣 

 

  湘绣是以湖南长沙为中心的带有鲜明湘楚文化特色的湖南刺绣产品的总称,是勤劳智慧的湖南人民精心创造的一种具有湘楚文化特色的民间工艺。其历史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其构图严谨,色彩鲜明,各种针法富于表现力,通过丰富的色线和千变万化的针法,使绣出的人物、动物、山水、花鸟等具有特殊的艺术效果。

    四、粤绣 

 

  粤绣是流传于广州及其古属地南海、番禺、顺德等地的民间刺绣工艺,先前绣工大多是广州、潮州男子,为世所罕见。粤绣的另一个独特现象是它的布局满,往往少有空隙,即使有空隙,也要用山水草地树根等补充,显得热闹而紧凑。

    五、京绣 

 

  京绣是以北京为中心的刺绣产品的总称。明清时期开始大为兴盛,多用于宫廷装饰、服饰,用料讲究、技术精湛、格调风雅,民间高档的宫绣大都与皇宫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古代汉族劳动人民智慧和艺术创造力的结晶。京绣的特点在于用料非常考究,选材用料豪华富贵,不惜工本,一针一线都渗透出帝王亲贵的倾天权势。

    六、晋绣 

 

  晋绣源自山西,山西民间刺绣历史悠久,早在周代就有“画绣之工,共其职也”之说。《诗经•唐风》中的“素衣朱绣”真切地描绘了当时的刺绣艺术,而当时的唐,正指山西中部地区。唐人胡令能以七绝诗咏颂当时民间刺绣水平:“日暮堂前花蕊娇,争拈小笔上床描。绣成安向春园里,引得灵莺下柳条。”晋绣主要以宫廷绣品、鞋垫、虎头葫芦为代表。

    七、杭绣 

 

  杭州历来有“丝绸之府”之称。丝绸业的兴盛,促使了刺绣工艺的发展,刺绣在杭州有悠久的历史。宋高宗南渡,迁都杭州后,画师绣工云集,繁华甲于一时。当时的刺绣,一为“宫廷绣”,一为“民间绣”,前者专为皇室内苑绣各种服饰,后者刺绣官服、被面、屏风、壁挂等。直至清末民初,杭绣仍盛行而不衰,城内后市衔、粥教坊、天水桥一带有刺绣作坊近20处,擅长刺绣的手艺人多达二、三百人。

    八、秦绣 

 

  秦绣起源于陕西省汉族民间古老的绣种纳纱绣和穿罗绣而形成的当代刺绣艺术,其独有特性是以历史和革命传统为题材,在充分吸收陕西汉族民间刺绣基础上创立,是继四大名绣和众多地方绣品后的又一朵绣苑奇葩。与精细的苏绣、蜀绣相比,秦绣是粗犷的,是豪放的,将黄土高原那种西北汉子的风格展现的淋漓尽致。

    九、瓯绣 

 

  瓯绣,又称画帘,是浙江温州的地方传统艺术,产于瓯江地区;也是浙江“三雕一绣”特种工艺品之一,由中国传统刺绣发展而来。古时温州少女有“十一十二娘梳头,十二十三娘教绣”的刺绣传统,足见当时瓯绣的普遍和兴盛。瓯绣还是中国出口名绣之一,不仅被国家珍藏,还被作为国礼赠送,有“发绣外交”之说。

   十、顾绣 

 

  顾绣不是地区名,而是家族名字,顾绣起源于明代(公元1368—1644年)松江(今中国东部上海市)地区的顾氏家族。明代嘉靖年间(公元1521—1567年)松江府的进士顾名世,晚年在上海建筑了一座林园居住,取名“露香园”,因此顾绣又称“露香园顾绣”,顾氏后裔精于刺绣,绣品精美典雅,技法独到,常用于家中陈设和馈赠亲友,因此称之为顾绣。顾绣素来享有“画绣”的美誉,是中国织绣工艺中的奇葩。

  把一生的愿景绣进女红,就像引着太阳的光芒在生命的长河作画;踩着春华秋实的节奏飞针走线,就如借着银色的月光在生活的伊甸园起舞。读懂了刺绣,就读懂了生活美学。

分享到:
责任编辑:皓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