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片报道
现代“接生婆”的日常

作者:王伟倩 · 2016-03-09 来源:新华社

 

  早上7点半,上白班的侯梦茹赶到医院,换完工装后急忙与前一天晚班同事进行床旁交接(2月26日摄)。

  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实行,我国各大城市医院在猴年将迎来新一轮“婴儿接生潮”。适逢“三八”妇女节,记者实地探访了石家庄妇产医院分娩中心,在这里近距离观察并记录了现代“接生婆”——助产士的日常。

  27岁的侯梦茹来自黑龙江,是石家庄妇产医院分娩中心的一名助产士。虽然还未结婚,没有分娩经历,但业务娴熟的她已成功接生了近千名新生儿。在整个分娩中心助产士团队中,年龄最小的助产士仅22岁。

  通常,经验丰富的助产士所起到的作用不亚于一名妇产科医生。她们的经验来自于临床实践和细微的观察,了解产程进展中的每一种变化,熟悉并能应对产程突变的各种情况,甚至熟悉产妇的每一个表情和反应,她们和产妇零距离接触,是产妇真正意义上的“守护神”。

  自然分娩是一个极其耗费体力的过程,加之由宫缩带来的剧痛往往使得一些产妇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因而对助产士的安慰和建议产生排斥。“有的产妇因为疼痛直接冲我们发脾气,而我们也必须安抚好她的情绪,等生产结束后平静下来就好了。”在漫长而又艰难的自然分娩过程中,助产士需自始至终守护在产妇身旁,在不同的产程阶段,通过不同的方法来缓解分娩的痛苦,并给予产妇鼓励与安慰,使产妇充满信心。

  尽管工作很辛苦,但谈起这份工作时,每位助产士的脸上却一直洋溢着幸福的表情,“因为在这里,我们可以每天拥抱到新生命!”护士长李霞说。  新华社发(王伟倩 摄) 

 

  产房内,侯梦茹正在耐心陪护一名即将分娩的产妇(2月26日摄)。  新华社发(王伟倩 摄)

 

  侯梦茹正在为产妇李女士按摩,缓解她的痛苦(2月26日摄)。  新华社发(王伟倩 摄)

 

  产妇在分娩时,胎儿在产道下降过程中,胎头会压迫直肠引起排便,这时助产士会戴上一次性手套将其清除。“现在对于产妇分娩中产生的排便,早已习以为常了。”侯梦茹笑着说(2月26日摄)。  新华社发(王伟倩 摄)

 

  侯梦茹小心翼翼地将宝宝放到电子称上(2月26日摄)。  新华社发(王伟倩 摄)

 

  结束了忙碌的一天,侯梦茹回到休息室与同事聊一天的经历(3月7日摄)。  新华社发(王伟倩 摄)

 

  由于职业的特殊要求,助产士是不能佩戴任何饰品的。对于正值好年华的侯梦茹来说,只能在逛商场的时候“过过眼瘾”。面对琳琅满目的首饰,侯梦茹笑着说:“我要在结婚时好好戴够了!”(3月4日摄)。  新华社发(王伟倩 摄)

 

  完成一早的交接班后,助产士们开始了各自忙碌的工作(3月7日摄)。  新华社发(王伟倩 摄)

 

  分娩中心部分助产士合影(3月7日摄)。  新华社发(王伟倩 摄)

分享到:
责任编辑: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