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片报道
扶贫地种成致富园

2018-04-14 来源:新华网

   

  这是4月12日在湖北省宣恩县李家河镇金陵寨村拍摄的西瓜大棚(无人机拍摄)。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县山地较多,人均耕地面积仅1.3亩左右。近年来,当地充分利用现有耕地,积极鼓励和引导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发展设施农业,通过整合财政、农业、扶贫开发等资金,对流转农民土地、建设农田设施、发展观光农业和生态农业等予以奖励和补助,把土地种成观光园、采摘园、生态园,促进山区土地的集约经营、科学经营,通过多种经营提高农民收入。新华社发(宋文 摄)

   

  这是4月12日在湖北省宣恩县李家河镇金陵寨村拍摄的西瓜大棚(无人机拍摄)。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县山地较多,人均耕地面积仅1.3亩左右。近年来,当地充分利用现有耕地,积极鼓励和引导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发展设施农业,通过整合财政、农业、扶贫开发等资金,对流转农民土地、建设农田设施、发展观光农业和生态农业等予以奖励和补助,把土地种成观光园、采摘园、生态园,促进山区土地的集约经营、科学经营,通过多种经营提高农民收入。新华社发(宋文 摄)

   

  4月12日,湖北省宣恩县李家河镇金陵寨村村民在已流转给合作社的土地上“打工”。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县山地较多,人均耕地面积仅1.3亩左右。近年来,当地充分利用现有耕地,积极鼓励和引导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发展设施农业,通过整合财政、农业、扶贫开发等资金,对流转农民土地、建设农田设施、发展观光农业和生态农业等予以奖励和补助,把土地种成观光园、采摘园、生态园,促进山区土地的集约经营、科学经营,通过多种经营提高农民收入。新华社发(宋文 摄)

   

  4月12日,在湖北省宣恩县李家河镇金陵寨村,村民根据合作社需要赶建西红柿大棚。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县山地较多,人均耕地面积仅1.3亩左右。近年来,当地充分利用现有耕地,积极鼓励和引导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发展设施农业,通过整合财政、农业、扶贫开发等资金,对流转农民土地、建设农田设施、发展观光农业和生态农业等予以奖励和补助,把土地种成观光园、采摘园、生态园,促进山区土地的集约经营、科学经营,通过多种经营提高农民收入。新华社发(宋文 摄)

   

  4月12日,在湖北省宣恩县李家河镇金陵寨村,村民根据合作社需要赶建西红柿大棚。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县山地较多,人均耕地面积仅1.3亩左右。近年来,当地充分利用现有耕地,积极鼓励和引导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发展设施农业,通过整合财政、农业、扶贫开发等资金,对流转农民土地、建设农田设施、发展观光农业和生态农业等予以奖励和补助,把土地种成观光园、采摘园、生态园,促进山区土地的集约经营、科学经营,通过多种经营提高农民收入。新华社发(宋文 摄)

分享到:
责任编辑:佳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