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一、广东年中安排讲究多,年俗表情亦丰富
过年了,家家户户都要扫屋、做年夜饭、祭祖、串门拜年、宴饮、贴春联……然而,除了这些中国年俗的核心要素外,老广州过年又因其生活于岭南一隅,独特的自然环境、地理条件、人文意识,而酿生出异常纷繁、细腻、温情的广州年文化。
从腊月二十三谢灶那天起,广州谓之“入年关”,在年三十之前的8天里,老广州人每天都安排得满满的,“谢灶”、“开炸”、“蒸糕”、“扫屋”、“洗华(东西)”、“包粽”、“贴对”,一个都不能少。广州旧时还有一首“新春习俗歌”,生动地记录着这些年俗:“腊月二十三,晒被洗衣衫;腊月二十四,清洁房边地;腊月二十五,扫房掉尘土;腊月二十六,洗净禽畜屋;腊月二十七,里外洗归一;腊月二十八,家什擦一擦;腊月二十九,脏物都搬走。”
年前的安排相当满,而初一到十五也不会闲着:拜神、开年、穷鬼日、神落天、尽情玩乐(初五初六)、过人日、不回家、九皇诞、打春去、打仔回、开灯信、祈完灯,直到元宵过后,年才算过完了。
桃花&利是,很多商场和企业的大堂里,都会摆上一盆挂满利是封的桃花或者金桔,里面未必全是空的哦,就算有市民去摘,商家一般也不会说什么。此举只在祈祷来年生意兴隆、财源广进。(网络图片)
除了这些传统的年俗活动外,广东的年俗表情也是相当有特色的。
表情一:卖懒歌。“卖懒仔、卖懒儿,卖俾广西王大姨。今日齐齐来卖懒,醒(明)朝清早过新年。”
旧时,广州老城区的街巷间过年会有舞狮志庆,传统的街头艺人手举狮头、脚踩竹竿,凭一身绝活技艺可以攀到西关老屋的二三楼,衔走家家户户悬于窗台、门外的“利市”,人们纷纷以招来这一“瑞兽”为喜;旧时广州还流行一个卖懒歌的年俗:年三十大早起床,父母就把孩子叫醒,让小孩拿着一个鸡蛋,插上线香到村外跑三圈,小孩嘴里还要唱卖懒歌:“卖懒仔、卖懒儿,卖俾广西王大姨。今日齐齐来卖懒,醒(明)朝清早过新年。”据说,只要小孩子能把这个鸡蛋卖了就表示卖掉了一身懒惰,但是很多小孩都偷偷自己把鸡蛋吃了,回来告诉大人说已经卖掉了。
福字门贴(网络图片)
表情二:贴门神。贴门神很讲究,秦琼的头向左,尉迟恭的头向右,两人的面部是相对的,否则就是“贴错门神”。
西关老广州的生活以细腻和讲究而著称,细腻又成为老广州过年最为传神的一个表情。曾庆枫介绍说,老广州过年除了“挥春”,还喜欢贴“门神”。曾应枫告诉记者,门神以前用木刻套色印,画的是秦琼和尉迟恭。“广州旧民居大门多分两扇,贴门神很讲究,秦琼的头向左,尉迟恭的头向右,两人的面部是相对的,不能贴错。”据说,广州人还由此年俗衍生出一句谚语:“贴错门神”,以此形容两人互不理睬。而现在随着广州民居的变化,广州人改贴“福”字,不过要倒着贴,意为“福到了”。
封利是,除了针对收利是的不同人群需要精心挑选不同的利是封外,讲究的人封的利是里面的钱张张都是新的哦。(图片来源:潮汕人论坛)
表情三:封利市。一些富裕一点的家庭会包较大的利市给不太富裕的亲戚,其中有些可能包上孩子一年读书的学费。
老广州过年除了细致、毫无疏漏地保留从中原承接下来的各种年俗外,还发展出极具岭南特色的过法。“封利市——逢没结婚的人就给”这一习俗据说最早传自香港,闻名遐迩的广州迎春花市也最早将“发财树”、茉莉等花种从海外引入……
01 二、人欢花靓乐开怀 幸福开年行花街
买盆金桔过大年,过年买金桔图的就是“吉利”。(来源:深圳特区报)
1、广州:无花不成年
广州地处亚热带,冬无严寒,四季花开。源于明末“花渡头”的广州花市,19世纪60年代渐成年宵花市。1956年广州市政府正式命名“迎春花市”。从农历腊月二十八直至除夕夜,广州人每年必“行花街”以兆来年好运。
广州的迎春花市,除却鲜花盆栽,也有北方庙会的市集味道。七彩风车、动漫公仔、地方特产等,占据特色区与工艺品区的摊位。行花街的人流,沿花铺两面,逆时针而动,熙攘却井然。
花铺的优选,除了枝枝桃花、朵朵百合、盆盆金桔,还包括菊花、水仙、芍药、剑兰等。连别处少见的热带食虫植物猪笼草,都能在百花争艳中不落下风。
猪笼草,有“猪笼入水”的好意头,在广东就表示会财源广进。(网络图片)
广州人自古以来就有种花、养花、赏花、易花的习惯。花,历来被誉为美的象征。因而广州人屋前屋后种花,厅堂房内摆花,开业志庆送花篮,男女婚嫁坐花车,甚至探亲、访友、相亲也送鲜花。花已是广州人生活中不可缺少之物。花已成为广州民俗传统中不可缺少之物。
吊钟花(网络图片)
吊钟花,旧时的西关女孩子在家中摆设吊钟花,就是希望可以早点出嫁。也有另外一种意思,家里插吊钟花,表示新年的钟声,敲响了新一年美好生活的降临,还表示"金钟一响,黄金万两",在新的一年里发财致富之意。
2、行花街拜大神 不辞长作岭南人
年花———十里花街年年岁岁花不同,但金桔和桃花却是始终不变的主角。金桔寓意大吉大利,桃花则寄望大展鸿图。岭南人买桃花不是剪枝插瓶,而是把整棵砍下的桃树搬回家。满树桃花,再挂上各式“利是封”,桃花对岭南人而言,就像西方的圣诞树。
正是因为有“逛花街”这个独特的风俗,吸引了众多新客家心甘情愿地留在广州过年。随着广州市积分落户政策的逐步落实,越来越多的外来人成了新广州人。这些新广州人,每逢春节,都会专程把父母或其他亲人从老家接来。就为了逛花街拜大神,他们也不辞长作岭南人了。
俗名“黄金果”的乳茄,因为每颗大果实上长有5粒小果实,饱满丰硕,金黄锃亮,寓意“五代同堂”,备受大家庭青睐。(网络图片)
“好一朵迎春花,花开每一家;好一朵迎春花,茂盛艳丽春色雅。”粤语节庆曲《迎春花》萦绕响彻整个花市。人流中,逛街赏花的人漫步前行;买好鲜花的,小心地抱在怀中,快步闪躲着奔回家中。
3、90后行花街:原来花市也可能很潮
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变人变年味岂能不变?年轻一辈尚能感受广州传统年俗意义几何?很多人觉得年轻人更热衷于过情人节、圣诞节这些洋节日,而对于春节似乎不太感冒,面对逛花街这个传统习俗,大家更愿意待在家里玩网络游戏和“煲剧”。“行花街”这一有着上百年历史的老广过年传统习俗,在不少年轻人眼中却是个新体验。
现在的90后、00后,对于春节假期的安排,除去必要的寒假作业要做外,更喜欢“宅”在家里躺在床上打PSP,却不知还有很多人坚守着行花街的传统!
小女孩在花市选到心仪鲜花(来源:新快报)
其实,现在行花街,早已不像百年前行花街那样,只是走走逛逛,看看花,看看传统应节的工艺品,然后买点心仪的花或传统小吃。今天的花街,除去有传统的花档、传统小吃档和手工艺品档外,还有充满爱心的志愿者、义工在为他们各自的事情忙活着,有一些新事物加入了这一传统活动中,花市被授予了新的意义,行花街的市民在传统年俗中收获了不一样的体验。其实,花市也可以很潮!
01 三、亲,留下来吧,一起过个“佛山年”
如果你还在为抢不到春运回家的那一张票而发愁,不如留下来,或者让老家的亲人来广东过个佛山年吧。反方向的车票好买很多哦,这样既省去了你抢不到票的烦恼,又得以一家团聚,还能体会到佛山的年味儿,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祖庙与南风古灶都是以历史文化取胜的人文景观,在佛山人的心目中占据一定的分量。“行祖庙,拜北帝”、“祭灶神,头炷香”等年俗活动,是佛山延续至今的节日祭仪与传统习俗。留下来过个佛山年,体会一下佛山的传统习俗与别样热闹吧。
1、行祖庙,拜北帝
北帝,又名玄武、真武、玄天上帝、黑帝等,在珠江三角洲民间则多习称为北帝。作为北帝崇拜的载体,佛山祖庙从宋代元丰年间(1078-1085)建立以来,以其“历岁久远”,成为佛山“诸庙之首”,很早就形成了乡耆、士绅来祖庙议事的“庙议”规矩,使祖庙成为一个集政权、族权、神权为一体的著名庙宇,华南著名的民间信仰中心之一。
“行祖庙,拜北帝”的时间是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及每月初一、十五日,佛山居民在此期间陆续来祖庙进香参拜北帝神像。参拜仪式日趋简化,只是在北帝大小神像前摆上酒、烧肉、香烛元宝、鲜花、果品等,双手合十低头默祷,然后投一些硬币在香炉里以求好运。
拜北帝,看巡游,祈求幸福生活。(网络图片)
2、行通济,冇闭翳
行通济无闭翳的谚语在佛山人人皆知意思是走走通济就没有烦恼没有忧愁事事顺利行通济这一民间活动寄托着佛山人对生活的美好期盼和祝愿
据说佛山城南有条通济河,上面有座通济桥,每年元月十六,镇内百姓都会专程走过这座桥,而且重烧香、抛生菜和转风车,以图一年顺风顺水。到了今天,行通济转风车的习俗依然未变,不过时间就变成元宵之夜。
佛山自古就有闹元宵的习俗当时通济桥两侧分别有间观音庙和通运社生菜是作为祭品敬奉观音或社公的一般祭品都用生菜比喻生财葱比喻聪明慈菇比喻生男孩这是部分善男信女的行为而不是行通济需要拜过观音社公生菜等祭品有人留下继续供奉也有人带回家里名曰引财归家而不能随意抛弃
通济桥前人头涌动(来源:广州日报)
教你点样行通济:记住“九出十三归”
行通济有“九出十三归”之说,寓意一路通顺转个好运。通济桥台阶一端为9级,另一端为13级。按传统习俗,应从同济东路进入,经过骑楼通道到达通济桥。经牌坊时踏“九级”上桥,再过“十三级”下桥,顺序一次通过,不再绕圈过桥。
3、西樵 登高祈福看舞狮
每年除夕与大年初一交汇的时刻,南海观音文化苑的大钟将按古代习俗敲钟108下。大钟将由宝峰寺高僧、大师共同敲响,并邀请广大善信、游客一起聆听钟声。
近年来,每年除夕至元宵,都有几万游客上西樵山敲大钟去烦恼来吉祥。尤其是除夕夜与大年初一交汇时刻,敲大钟的游客排成长龙。这项传统民俗与佛教经典说法越来越受到游客追捧,表达了人们的至善愿望与对未来美好生活的祈盼。
对于很多人来说,知道西樵山,更多是因为一个人,那就是黄飞鸿。《黄飞鸿之狮王争霸》里面黄飞鸿舞南狮的帅气潇洒迷倒了不少人。想要看狮王争霸不用再在回家翻电影出来回味,因为西樵山上经常会有各种狮王举行,可以到西樵山上一睹真人舞狮的风采,幸运的游客还可以有机会适时与舞狮玩互动及收获舞狮的采青,真真切切的体会一下身在现场的参与感。
佛山是南狮发源地之一(来源:佛山日报)
01 四、笑看广东地方奇特年俗
1、吃“肇庆莲藕”与昔日“藕断丝不连”
肇庆莲藕历史悠久,以大而长,粉多、纤维少,肉质肥厚脆嫩,煮熟后松化可口,香味浓郁,味道清甜而闻名。肇庆人告诉记者,“藕断丝不连”才是肇庆莲藕的最大特点。
据当地人介绍,过去当地民间有女子被夫家休了,夫家往往给一节莲藕让她带走的习俗。天下的莲藕满嘴连丝不断,肇庆莲藕却基本没有丝连。曾听肇庆人说过,现代不少肇庆人离婚时吃最后一餐一定有莲藕,意思是,分开了就要“藕断丝不连”。
有人说,过年意味着新的一年开始,吃下一年的幸福,与过去的苦日子“一刀两断”,“藕断丝不连”的“肇庆莲藕”还有这层寓意。
肇庆莲藕(来源:新华网广东频道)
2、千年“裹蒸”春节依然飘香
肇庆人过节包“裹蒸”,如同肇庆人制作端砚,属传统手艺。肇庆裹蒸不是传统的粽子,粽子与纪念屈原相关,而肇庆裹蒸是感念包公。
老肇庆人说,“肇庆裹蒸”的香,与“冬叶”有关。“冬叶”是北回归线上肇庆独有的植物种,生长在西江流入肇庆段的断壁残垣的旧屋边和乡间小道旁,其厚叶中含有丰富的叶液,外表碧玉发亮,具有色绿、叶香、防腐、含天然的保鲜叶绿素等特点,用冬叶裹粽蒸,嫩滑甘香。
相传,肇庆裹蒸始于秦代,农民为方便田间劳作,用竹叶或芒叶裹以大米,煮熟后随身携带以作干粮,遂沿袭至今。据有关历史记载,汉代起,西江两岸城乡居民就有春节包裹蒸的习俗,作为出门拜年的必备礼品,寓意着丰衣足食和来年好运。
《南史》记录齐明帝吃裹蒸的趣事:“太官进御食,有裹蒸,帝十字画之,日‘可片破之,余充晚食’”。皇帝对裹蒸的喜爱和珍惜,表明裹蒸在当时声名高贵。
千年裹蒸千年香,肇庆裹蒸作为广东特产享誉海内外。在肇庆有公认的“肥仔伟”等多家裹蒸品牌,品种除传统的糯米、绿豆和肥猪肉外,如今又加入冬菇、鸡蛋、腊肠或者牛肉等裹蒸,被称之“肇庆特种裹蒸”,而“上素裹蒸”则是以花生、白果、冬菇做内馅,很受佛教信徒热捧。
3、南海渔家过年习俗多渔歌唱到天尽头
尽管历尽千年风吹浪打,传承久远的南海渔家过年习俗,至今仍洋溢这浓浓的渔家风情。一曲渔歌唱到天尽头,以海为家的渔民秉承着独特的风俗,尽诉一年酸甜苦辣,寄托新春的美好祝愿。
南海渔民因长年身居渔船与大海相伴,一年到头难得与家人团聚,因此对过年看得特别重。春节期间,广东阳江的闸坡渔民跟其他南海渔民一样,会忙着张罗亲朋聚会吃饭喝酒,邀请戏班唱戏,组织渔歌对唱等节庆活动。
渔歌对唱是南海渔民过年习俗中最大的一个亮点。随着社会的发展,渔歌内容也不断推陈出新,许多现代版的原创渔歌层出不穷。这些渔歌既保留了传统的曲调韵味,又融入了许多时代元素。传统渔歌把鱼、虾、蟹、螺等都拿来唱,唱的是渔家生活的甘苦和对大自然的感恩;现代渔歌的主题多为歌颂美好生活、憧憬甜蜜爱情。
渔民在用方言演唱渔歌(网络图片)
渔民过年习俗跟岸上人家最大的区别,在于什么都离不开“海”和“鱼”。逢农历12月23日,岸上的人开始拜灶君,而渔民在这天除了敬灶神,还要捞一条活鱼供祭,祭毕放生入海;岸上人农历12月24日开始“扫屋尘”,渔民这天也要开船回到港口,用柚子水洗船搞卫生;渔家在大年初一这天是不能扫船的,认为扫船会把船中的好运气都扫光,所以,在大年三十之前,渔民都会把船舱甲板及所有东西清洗干净,因为大年初一是禁用扫帚的。
大年三十是渔家最隆重庆典日。这一天,渔家要在船上张贴对联,在船头贴上“福”字,而且不能像岸上人家那样可以倒贴(倒贴有“翻转”之意,为船家一大忌),还要在船头、船尾、主桅上张贴“顺风得利”、“一帆风顺”等“红额”,在船舱口贴春联和门神,竖起彩旗、挂上灯笼,把渔船装点一新。
大年三十这天,南海渔民会早早做饭,以饭、茶、酒及三牲祭品奉香烛拜敬祖先,鸣放鞭炮庆“团年”。在团年的时候,如船中有亲人外出未归,席间必多备碗筷,以示合家团聚;若船上有新婚儿女,就要多添一副碗筷,取添丁之意。
4、澄海赛大猪
正月初十七至初十九,是汕头澄海冠山村每年最热闹的几天。村民们用赛大猪、游神的方式祈祷新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赛大猪由村里的各个姓氏轮流主持,每年轮两个姓氏。今年的“许”姓“周”姓两个祠堂里共展出了大猪超过一千头,场面喜气壮观!十六晚,村民们就通宵杀猪,把猪运到祠堂,整齐地摆在特制的木架上。每头猪的猪身都盖上红印,猪头都系上红绸。十七,全天摆猪,下午举行小型迎神游行。十八,收猪切猪分猪肉。十九,举行全年最盛大的游神活动,游神队伍可长达一公里。
赛大猪(来源:腾讯网)
01 五、春节前夕办年货:找专业市场平靓正
对于很多广东家庭来说,新年往往都是从置办年货时就开始了。老广州过年的小食有煎堆、油角、爆谷、蛋散、芋虾、糖环、年糕、糖冬瓜、糖莲藕等不下10个品种,其中每个品种还可以变幻出形态各式的美食。有些老奶奶做煎堆有绝活,可以把煎堆做成排球大,中间用嘴吹入空气,吹得煎堆皮只有几毫米,皮薄松脆,特别可口。
一德路人朝涌动年味重(来源:广州日报)
以煎炸类、糖类产品为主的传统年货在广东人心目中是相当重要的“意头”货,年糕、煎堆、油角、糖冬瓜、瓜子等是过年必不可少的。年糕,寓意步步高升,甜甜蜜蜜;煎堆、油角、蛋散等是香口的零食佳品;坚果、巧克力、曲奇饼干、小糖果有不少拥趸;葡萄酒、醋类、果汁类饮料、营养品近年来也越来越受欢迎。
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做春节的传统小食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而且都是上班一族,也没有这么多时间去购买各种材料回来再制作。因此,想要买”平靓正“的心水年货,就得找准专业市场了。
一德路商圈:各类年货一网打尽
一德路是街坊扫年货不得不提的一条街,短短870米,就能一网打尽玩具、精品、文具、糖果、挂历、利市、干果、海味等商品。记者了解到,今年高端海味如鲍参翅肚将与去年价格持平,但是中低端的干贝、江珧柱、香菇、蚝豉等已有涨价的趋势。另外,记者了解到,加工好的海味产品销量比去年增加了4成。
一德路,市民在一片红色的“海洋”中挑选年货。(来源:大洋网)
流花商圈:价格仅是商业中心1/3
流花商圈聚集了近30个批发市场,相比百货商场,流花商圈的价格只是前者的1/3~2/3。如今,这里逐渐成了老广们置办年货的淘宝之地。以白马市场为例,市场3楼经过改造,流行款式比较多,适合买年货。
中山八路商圈:儿童过年服装款式多
广州中山八路商业圈是华南地区最大的母婴用品批发市场,包括南天市场、富力儿童世界、荔湖大厦、卓荣外贸儿童百货批发城等。此前有街坊向记者表示,虽然平时中山八路商圈的不少商家愿意零售,但是态度和价格都很一般,不过到了年关清货时期,情况肯定有所改变。
增槎路商圈:节前采购最划算
江南果菜批发市场、东旺副食品、新疆水果交易中心是增槎路最有名的市场。尤其是在江南果菜批发市场,能买到全球各地的进口水果,价格也有很强竞争力。如智利车厘子,市场管理方昨日的统计显示,一箱10磅(约9斤)的车厘子价格在300~400元,价格是超市一半。
花海人潮春意浓(网络图片)
01 结语
随着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年味也越来越浓,小编身边的朋友们也都在盘算着如何抢票、几时启程回家,留守工作岗位的同事也没有闲着,除了把工作做好,另一重要事件就是抢购年货准备过大年。在此,小编恭祝各位羊年:做人“羊”眉吐气,生意“洋洋”得意,前程“羊”关大道,烦恼“羊”长而去!
更多精彩,请点击 http://culture.kaiwin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