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片报道
与黄金比价的一把“泥土”

作者:清风 · 2015-04-13 来源:凯风网江苏频道

 01 一、璞玉谁人识 我原本只是一坯泥土

紫砂壶时在陶器制作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至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了。在其发展过程中,紫砂壶从普通的茶具蜕变成了拥有无穷魅力的艺术品,这一坯犹如传世的璞玉,在岁月的沧桑中显露着她的光彩。

1、与美人终老一生 却不料与这绝美的泥土邂逅 

话说范蠡辅佐越王勾践灭了吴国之后,去了何处?相传紫砂祖师爷范蠡在越国打败吴国后,急流勇退,带着恋人西施泛舟江湖,来到宜兴丁山一个叫台山的村子隐居下来。这五色的泥土在山中躺了千年万年之后,终于迎来了它的伯乐。范蠡那一双洞悉绝代佳人心思的眼睛,那一双看透春秋历史脉络的眼睛,在与美人怀抱终老一生的时候,却不料与这样绝美的泥土邂逅。在制造陶器中,范蠡和西施发现了一种陶土比别的陶土略重,里面并有光泽,取名“紫砂”。他自号为“陶朱公”,教人挖土制坯烧窑,使丁蜀地区的窑火世世代代,传至今天。人们为了纪念他,奉他为“制陶先师”。有人题诗记之:“芳踪出自苎萝西,(西施乃越地苎萝村人,鬻薪之女、鬻音玉)五湖戏舟伴范蠡,水剩山残吴越尽,紫砂犹说浣沙溪”。每至重阳,陶工们都有隆重的礼俗表达景仰之情。 【详细】

2、阳羡溪头一丸土 不是皇家人就不能拥有富贵吗 

 

徐秀棠大师2002年创作大型紫砂雕塑“始陶异僧”,供奉在黄龙山麓的大水潭边 

宜兴紫砂土,是上苍的厚赐,相传还与一个僧人有关。很久以前紫砂产地丁蜀镇还是太湖边上一个贫穷的村落,有一天,一个奇怪的僧人出现在镇上,他边走边大声叫唤:“富贵土,富贵土,谁买富贵土!”村民们都好奇地看着这个人,僧人看见村民眼中的疑惑,便又说:“不是皇家人,就不能拥有富贵吗?”,人民更加疑惑了,目瞪口呆地看着他走来走去,奇怪的僧人提高了嗓门,快步走了起来,就像四下无人一样。一些有见识的长者觉得他奇怪,就跟着一起走,走着走着来到了黄龙山和青龙山。突然间,僧人消失了,长者们四处寻找,只看到好几处新开口的洞穴,洞穴中有各种颜色的陶土,好事的长者搬了一些陶土回家,敲打铸烧,这些陶土竟神奇地烧出了和以前不同颜色的陶器。于是,一传十,十传百,紫砂陶艺在历史长河便慢慢形成了。今天,“五色土”成了名副其实的“富贵土”,饮水思源,人们感谢那位“异僧”,尊称他为“始陶异僧”。

3、天生丽质的宝土 一口泥井成了全国的文保单位 

紫砂之美关键在于她的天生丽质,有“五色土”之称的紫砂泥是上帝对宜兴人的偏爱。三十年前,日本的陶瓷专家特意根据紫砂的成分人工配制了紫砂矿,但让他们很失望,做出来的紫砂始终达不到宜兴紫砂的效果。就国内而言,全国各地陶土的分布极为广泛,但也因矿物含量及化学成份等因素与宜兴紫砂无法相比。宜兴紫砂陶土经过不同性质的火焰烧制后,可以呈现深浅不同的紫、黄、红、赤、黑、绿、青等多种颜色,即人们俗话谓之为“五色土”、“富贵土”的缘由。宜兴紫砂陶土包括紫泥、绿泥、及红泥三种,统称为紫砂泥。紫泥,古称为“天青泥”是制作紫砂壶最主要的泥料,仅出自宜兴丁蜀镇周围山区,是绝无仅有的一种优异的陶土原料。绿泥,古称“梨皮泥”、“团泥”只出自宜兴丁蜀镇中央地带的黄龙山地区。红泥,亦称“朱砂泥”、“朱泥”。富含紫砂矿藏的宜兴黄龙山,也是迄今为止全国唯一被列入文物保护单位的“活矿井”。

 01 二、凝固的诗篇 一把泥土化身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有人说,建筑一部是凝固的音乐篇章,那一把把紫砂壶,更像一个个凝固的线条与音符,一首首凝固的诗篇,虽然沉默却越加美丽。

1、千人仿一壶 供春之壶胜金玉 

供春,有紫砂壶作品传世的第一人,据史料记载,供春本是宜兴吴氏的一名家僮,伺候主人在金沙寺中读书,而后跟随金沙寺僧学习制壶技艺,又一次,供春所制之壶偶然被主人吴氏看到,该壶质朴古雅,十分精致。吴氏便教他照样再做几把,并且请当时名流来鉴赏。名流们见壶后,齐声叫好,从此供春壶名声大噪。相传供春最初捏造紫砂壶时所用砂泥纯净、细腻,因此所造紫砂壶十分轻巧。供春所制紫砂壶被收藏家竞相收购,有所谓“供春之壶,胜于金玉”之说。供春所创智的树瘿壶是他唯一的存世之作,也是被仿制最多的一件作品。相传当时供春无意中看到金沙寺旁亦可大银杏树的树瘿,随即仿制树瘤的形状制了一把壶,并刻上树瘿的花纹。当时文人见到这把书瘿壶,觉得十分古朴可爱,竞相仿制。由于树瘿壶在紫砂历史上的特殊地位,后世几乎所有知名紫砂艺人都仿制过它,且出了不少精品,因此有“千人仿一壶”之说。 【详细】

2、东坡好牛饮 松风竹炉提梁壶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讲过,人生十六件赏心乐事,其中有两件事:晨兴半柱茗香;客至汲泉烹茶。传说苏东坡晚年不得志,弃官来到蜀山,闲居在蜀山脚下的凤凰村上。苏东坡吃吃茶,吟吟诗,倒也觉得比做官惬意。但有一样东西美中不足,什么呢?就是紫砂茶壶太小。苏东坡吃茶喜欢“牛饮”,一壶茶三口两口就吃光了。怎么办呢?苏东坡想:我何不按照自己的心意做一把大茶壶?一天夜里,小书童提着灯笼送来夜点心。苏东坡手捧点心,眼睛却朝灯笼直转,心想:哎!我何不照灯笼的样子做一把茶壶灯笼壶做好,又大又光滑,不好拿,一定要做个壶攀。苏东坡思量:我这把茶壶是要用来煮茶的,如果把壶攀装在侧面肚皮上,火一烧,壶攀就烧得乌漆墨黑,又烫手。怎么办?他想了又想,抬头见屋顶的大梁从这一头搭到那一头,两头都有木柱撑牢,灵机一动说:“有了!”赶紧动手照屋梁的样子做茶壶。经过几个月的细作精修,茶壶做成了,苏东坡非常满意,就起了个名字叫“提梁壶”。

3、草根神六指 宫中艳说大彬壶 

 

大彬扁壶,通高5.5cm,口径7cm,准安市博物馆藏 

在紫砂历史长河中来说,时大彬是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他是供春的入室高徒,从他开始,紫砂壶的一整套制作技法才大体建立,一个草根艺人,能有这样的功绩,殊属不易。据说时大彬其貌不扬。伸出一只手,别人是五指,他却多了一指,坊间的绰号就叫“六指头”。大彬制壶,不务妍媚,幽雅悦目,大彬早期作品多模仿供春样式的大壶,而大彬的朋友们以为,大壶储茶固多,但容易走味,提携品玩也不方便。何不将壶缩小?大彬遂将大壶改成小壶,这一款端的是素面无华,风骨冷峻,甚合文人心意。没承想如此一改,名堂就出来了,小巧的紫砂壶变成了玲珑剔透的掌上珍玩,令观者感到“妙不可思”,对他发出观止之叹,其身价也直线飚升。当时京城里也有“千奇万状信出手”、“宫中艳说大彬壶”的赞声。时大彬的创作态度严谨,每有新作,稍不如意,立即毁弃,虽碎弃十之八九亦在所不惜,故一生创作虽多,但留存的作品极少。至今,存世的“时壶”已屈指可数了。【详细】

4、艺海一景舟 寒汀石瓢壶窥人格 

 

顾景舟的“九头咏梅茶具” 

说到紫砂,必然要提及顾景舟。他是第一位紫砂类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近代陶艺家中最有成就的一位,所享的声誉可媲美明代的时大彬,世称“一代宗师”、“壶艺泰斗”。

石瓢壶是清代后期曼生壶中的一种式样,是紫砂壶的经典器形。“石瓢”最早称为“石铫”,那么,紫砂“石铫”何时称“石瓢”呢?这应从顾景舟时期说起,顾引用古文“弱水三千,仅饮一瓢”,“石铫”应称“石瓢”,从此相沿均称石瓢壶。顾景舟一生惜壶如命,并不是因为他做的壶太值钱,而是因为,做一把壶太不容易。壶,是顾景舟艺术的结晶,是他人格、审美的一种宣示,是他表达友情的一种见证。他性情清高、布衣淡饭,不慕财富、不求权贵。1948年,顾景舟精心制作了五把石瓢壶,由吴湖帆各题诗句,分别由吴湖帆、江寒汀等画竹、梅图案,除自己收藏一把外,其他慨赠吴湖帆、戴相明、江寒汀、唐云。这五把壶陶、书、画、刻珠联璧合,可称文人气息浓郁的杰作,而顾景舟之“舟”字款也自此五把始用,意义非凡。2014年5月18日,在北京嘉德春拍会上,顾景舟的一套“九头咏梅茶具”以2870万成交,这是顾景舟把茶壶创下的“天价”。

 01 三、不解的情缘 一把泥土和一片树叶的天作之合

紫砂与茶,就像一对夫妻,彼此惺惺相惜,紫砂是为茶而生的,茶有了紫砂它的价值和品味得到了最的升华,两者之间有着一种无法言表的默契。

1、前世的执子牵手 源于“农民”的一纸诏书 

现在人们开水泡茶的习惯其实和一个农民也就是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有很大关系。饮茶的习惯,唐代开始兴起,宋代特别盛行。从宋到元代,饼茶和散茶同时并存。唐代之前不懂制茶法,茶叶“煮茶汤式”烹饪着吃。明代初期,饮茶方式还是非常流行龙团凤饼茶。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嗜茶,但他是农民出生,当过和尚,对于权贵的浮华很看不惯,于是下了一纸诏书“罢造龙团,惟采茶芽以进”,禁止大盏、大壶喝茶,禁止使用茶饼,禁止喝抹茶。上到官僚,下到百姓都必须遵守。朱元璋杀了不少违反命令的人,但是茶叶还是要喝,于是大家只能喝散茶,而大的壶也不能用,只能用小壶,这个时候泡茶兴起了,用小壶泡,用酒杯来喝,这就是中国功夫茶的开始。同时也是因为禁止大壶大盏的契机,紫砂壶开始在中国流行起来,受人宠爱,历久不衰,紫砂泡茶品茗成为我们今天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内容。

2、好马就要配好鞍 粗砂无土气馋煞斗茶人 

 

汪承霈《群仙集祝图》(清)此图用工笔设色的技法,描绘了斗茶集会上的各色人等的不同形象 

“斗茶”一词,乍听来与现今俗世颇有些距离,其实不然。这项始于唐代的传统赛事,初起被称为“茗战”,后于宋代盛行,方称为“斗茶”。说起来就是一种茶叶的评比形式,斗茶当时风靡一时,如同西班牙斗牛一般惹人眷爱。古之斗茶者,大都为一些名流雅士,围观者众多,就像今天看一场球赛一样热闹。斗茶者各取所藏好茶,轮流烹煮,相互品评,以分高下。斗茶,或多人共斗,或两人捉对“厮杀”,三斗两胜。斗茶的胜负取决于汤色和汤花。汤色即茶水的颜色,标准是以纯白为上。青白、灰白、黄白,则下而等之。汤花即汤面泛起的泡沫。汤花的色泽也是以鲜白为上;其水痕出现晚者为胜。俗话说“好马配好鞍”,斗茶中,紫砂壶起着重要作用,这不仅是因为紫砂器具有很大的宜茶性,还因为紫砂器便于观察茶色,便于显现白色茶沫,因而成为斗茶者的首选。清代左都御史吴省钦更誉评紫砂:“一种粗砂无土气,竹炉馋煞斗茶人。”可见紫砂壶之珍奇。

3、我的眼里只有你 紫砂壶讲究“用情专一” 

紫砂壶与茶就像一对夫妻,相依相伴,又相互扶植。陆羽茶经里讲,冲泡茶的味道的好与坏,一为茶,一为水,一为茶器,缺一不可。紫砂壶是冲泡茶叶最好的器具。紫砂壶冲泡茶叶,香味会淡一些,但是喝茶是喝的水的味道,太多的浮香反而不好,紫砂壶冲泡茶叶,所出的茶汤会非常的甜润爽滑。香味内敛,口感醇厚。不同砂料制成的紫砂壶,冲泡不同的茶叶才会相得益彰。本山绿泥的紫砂壶,砂料透气性极好,非常适宜冲泡绿茶,壶口最好是大口的,壶型不要太高。这样不会闷茶,去又能把茶性发挥到极致。底槽青的砂料紫砂壶,冲泡红茶会好一些,壶型不要太扁。老坑的紫砂泥制成的紫砂壶,砂料透气性适中,最好用来冲泡普洱茶,壶型要高一些,普洱茶是陈腐比较久的茶,需要一个醒茶的过程。而朱砂红泥的紫砂壶,却是冲泡台湾乌龙茶,铁观音的极品配置,最好是小品,朱砂红泥烧制的壶,相对透气性较差,冲泡乌龙类的茶能够锁住茶香,使茶汤更加甜润爽滑,但是用来冲泡绿茶会闷茶。所以说好茶配好壶,门当户对,用情专一,相得益彰。

4、琴瑟相谐的和悦 相濡以沫悟出生命的真谛 

紫砂壶有一个非常特别的性能,就是需要“养”。养壶之“养”,是照顾之意。照顾用心,就得无微不至。茶壶要里外兼养,泡茶之余,顺手整理,使它光洁滋润,久而久之,茶之精华被壶吸收到一定程度,由内而外滋润胎土,透到壶表,使壶表胎土变得细腻润泽,这样调理出的观感,才是自然保养的成果,而万万不是由茶垢或人手上油垢的摩娑而成。以速成的心态和方式永远养不好壶,且无法真实感受壶的泥料性格。禅宗北派讲“渐悟”——时时勤拂拭,功到自然成;而南宗讲“顿悟”,那绝不是简单的“速成”。如果以懒惰之心避修行、求顿悟,哪怕再怎么当头棒喝,也不会有顿悟的超脱。要得“茶气氤氲、紫玉含光”的终极享受,养壶的过程是不能走捷径的。人生同样不能走捷径,而况圣人教导我们“吾日三省吾身”。作为俗家的饮茶人,能以“勤拂拭”的标准检点养壶的修行,检点人生的修行,“养壶”也便是养气质,岁月流逝,我仍如壶。

 01 结语

人生犹如一壶禅茶,壶是一把泥土,茶是山坡草叶,而品味的是生活,浮生若茶,壶中沸水依然,而多少人把生命留在茶壶里,当我们用包容的心态喝人生一杯茶,就会化淡人间的恩怨。当我们用分享的心态喝人生一杯茶,每个人都会奉献自己的爱心。

走,吃茶去。

更多精彩,请点击 http://culture.kaiwind.com/

 

 
分享到:
责任编辑:清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