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没有到过宽窄巷子,就不能算到过成都。这个遗留下来的较成规模的清朝古街道,由宽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三条平行排列的老式街道及四合院落群组成,是老成都“千年少城”城市格局和百年原真建筑格局的最后遗存,也是北方胡同文化和建筑风格在南方的“孤本”。在这里,在川流不息的人流之中,一种久违的老城区市民化生活的场景会一一浮现在眼前。
宽巷子一角,独特的胡同景观吸引了众多游客纷纷拍照留念。最近流行的自拍杆,更是在凹凸造型时,成为了不二的自拍神器。
你宽我窄,你大我小,尺寸不一样,来这里玩的心情却是一样一样滴。这对身着亲子装的父子,正在宽窄巷子里开心留影。
来宽窄巷子,除了可以尽情品尝各色美食,感受一下成都人的慢生活,也是必须滴。巷子里的茶馆,还保留着以前老成都的味道,竹椅坐坐,蒲扇摇摇,清茶喝喝,好友聊聊,一个悠闲的夏日午后就在不知不觉中度过了。
宽窄巷子的美食,菜名独特,很多菜名都会让游客看得一头雾水。
不过这并不打紧。门前永远是如织的人流,各家老板从不担心销售额的问题。在盛夏的午后,您看,这个精神的小帅锅就在店门前悠闲地吹着凉爽的水电扇、敲着自家的大鼓呢。
除了那些看不懂的美食,宽窄巷子里也有很多看得懂的成都传统美味。
别说是中国人,就连老外,一样在这里吃得美滋滋的。
这个就是传统的“三大炮”了。三大炮是糯米制作的一种间食,也是旧时“赶花会”时才有的一种“糍粑”的特殊售卖形式。因每份(盘)只有三坨,而且是现在热锅盆中抓出一大坨糍粑分为三小坨后,现分现用力摔向案板中央。由于案板一边放有钢碟,因击打案板而震动时发出金属响声,只听见“砰砰砰”三声,三坨糍粑早已飞向对面斜靠的竹簸上滚入下面装满芝麻粉、黄豆粉的竹簸中,然后将三坨糍粑捡入盘中(此时糍粑已自然地裹上了一层粉末),再浇上浓汁,送于食客手中。“三大炮”得名于此,这种热闹的制作美食场面,很快即被成都好吃而又喜新鲜的大众所接受,生意自然红火,因此很快就与当时的张凉粉、糖油果子并称为花会间食之霸。三大炮非凉食,卖时将舂好的半成品糍粑装入锅中至火炉上以微火保温,吃时现做。过去吃三大炮的人都知道,盘中的三坨糍粑入口时仍感微温。有香甜可口、不腻不粘又化渣的特点,旧时属于是价廉物美的大众美食。至于现在,在宽窄巷子的档口里,10元三小个荔枝大小糍粑的价格,已不算亲民,只能是游客尝鲜吃个热闹而已了。
热闹的宽窄巷子街景。来到成都,套用某商店的广告语,就是要“宽窄巷子走一走,吃饭喝酒耍朋友。”
成都的美食,最辣最够味的就要数兔头了。很多川菜馆的拿手菜,就是香辣兔头或者是麻辣兔头。就这么看一眼,是不是已经让您口水直流了呢?
“采耳”——掏耳朵,是游客到宽窄巷子的基本必备项目,不过短短几分钟要消费60元的价格,真是一点儿也不亲民。
上面的小女孩在“采耳”时候还有点害怕,而这位老阿姨,却是十足的享受之态。
真的很惬意吗?老公让我自己去试试,亲身体验一下。我想了半天还是没去,实在是怕痒痒。
当然,宽窄巷子里有的还不尽是美食和“采耳”。路边的一个角落,白兰花、茉莉花的香味扑鼻而来,原来是手工精巧的摊主,正在用鲜花做着各类花环、项链、手串。
于是,在征得本人同意后,我就拍摄到了一位可爱的鲜花美女。
还有这传统的老烟杆。买的人和卖的人,都是一样的悠闲自在。
不知不觉中,日头已经渐渐西斜,宽窄巷子沉浸在美丽的光影之中。
茶室墙角的一束鲜花,此刻也已被夕阳照亮了。
陶醉在这里的游人,依然在各色留影中。
宽窄巷子美景宜人,游客被深深陶醉,我们亦被游客所陶醉。
华灯初上,这里的市井幽深气质,越发让人沉醉。
蜀韵园,确实是蜀韵迷人,从美食到变脸,无不吸引着各方来客。
工艺精湛的工匠,正在当街打造精美的手工银器。
各色艳丽的小玩具,吸引了众多儿童围观。
那些卖小玩意儿的摊位,此刻也是顾客盈门。
成都是座休闲的城市,而宽窄巷子,更是给了人们休闲的各种理由。
来到这里,会感觉接触到了成都真正的市井生活。
尽管也有人为的修饰痕迹,但更多的是发自内心的舒适和悠闲。
宽窄巷子,我终于来了。即使就要离开,我一定还会再来。
版权声明:本文系凯风网独家稿件,欢迎广大媒体转载,请点击此处按要求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