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那些被割的“资本主义尾巴”们终于有了自己的名字“个体户”,拿了国家的证照,名正言顺地摆地摊,开门店,做起了生意。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到本世纪初,个体户这个群体可谓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不论是大都市抑或小乡镇,那些有证照的夫妻店,个体店,路边店,包括各地修建的农贸市场都集中了大量的个体户。在那个个体户生意拉动国民经济的时代,个体户也为国家缴纳了不菲的税收和管理费。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加上电商的对消费市场份额的抢占,到近几年,各地实体店纷纷关门,个体户的生意越来越难做,这个群体在不断的缩水。大型超市购物的环境舒适与价格透明,网络购物的便捷和低价诱惑,让越来越多的个体户生意举步维艰。另外,城市建设的现代化也让聚集了个体户的脏乱差的农贸市场没有了立足之地,这些八九十年代为城市经济做出突出贡献的农贸市场,这些一盘散沙的个体户逐渐被城市边缘化,成了即将消失的行业。个体户注定成了改革开放特定时期的一个代名词。

马路边上的个体户门店

个体户聚集的农贸市场

贴在墙上的“心连心服装超市”多少有点不伦不类

过渡市场里的“服装针织市场”有点乱

蜗居在小铁皮房子里的小超市

“X世纪家电”门店前的乱象

标准的个体摊点,无牌无照

摆地摊的个体户

正在拆迁的过渡市场

已经开始营业的“佳佰汇服装批发城”。统一经营模式,干净卫生,购物环境舒适安全
版权声明:本文系凯风网独家稿件,欢迎广大媒体转载,请点击此处按要求转载。